• 1、如图所示:图甲中①②③④表示镜头,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图乙和图丙分别表示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的图像。

       

    请回答以下问题:

    (1)、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
    (2)、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乙转为图丙,玻片应向方移动。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其方式多数为环形流动。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为
    (3)、从图乙转为图丙,正确的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调节
  • 2、下图表示细胞中元素或化合物的含量比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如果该图为组成活细胞的化合物含量比例,则A是水 B、如果该图为组成活细胞的有机化合物含量比例,则A是核酸 C、如果该图为组成活细胞中的元素含量比例,则A很可能是氧元素 D、如果该图为组成活细胞中的元素含量比例,则A在地壳中一定存在
  •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一千古名句让我们仿佛感受到稻田生态系统中蓬勃的生命现象。下列与其相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稻花属于生命系统的组织层次 B、水稻和青蛙都具有器官和系统等结构层次 C、稻田中所有的水稻和青蛙共同构成一个群落 D、稻田中的阳光、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属于生命系统
  • 4、饺子原名“娇耳”,是中国的传统面食。现欲鉴定猪肉饺子中含有的有机物种类。下列鉴定的物质与使用试剂及实验现象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淀粉—碘液——蓝色 B、蛋白质—双缩脲试剂一绿色 C、还原糖一斐林试剂—砖红色 D、脂肪一苏丹Ⅲ试剂—橘黄色
  • 5、下列关于蓝细菌与酵母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蓝细菌和酵母菌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B、二者最大的区别是蓝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蓝细菌细胞中无叶绿体但是能进行光合作用,而酵母菌则不能 D、蓝细菌与酵母菌都有染色体
  • 6、下列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导致实验失败的操作是(       )
    A、鉴定淀粉时,直接把碘液加入到淀粉样液中 B、鉴定蛋白质时,把A、B液混合后再加入蛋白质祥液中 C、鉴定还原糖时,注入新配制斐林试剂摇匀后,60℃水浴加热 D、鉴定脂肪时,在花生种子匀浆中滴加染液后,直接进行观察
  • 7、在生物组织的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材料选择错误的是(       )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含较多糖,可用于鉴定还原性糖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
  • 8、“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科研小组欲分离和培养若干种微生物用于对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的处理,图1是分离高效降解淀粉的微生物的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需注意无菌操作,下列需要灭菌处理的有_______。
    A、土样 B、培养基 C、接种环 D、涂布器
    (2)、图1中科研小组从土壤中筛选淀粉分解菌,从物理性质分析,甲培养基和乙培养基的区别是乙没有添加。①处菌落的周围没有透明圈,可能是(同化类型)型杂菌,为获得高效降解淀粉的微生物,应挑(填序号)处的菌落接种到乙培养基。用细菌计数板计数乙培养基中微生物的结果一般稀释涂布平板法的计数结果。
    (3)、科研小组从土壤中筛选产脂肪酶的菌株时,获得可产脂肪酶的A、B两种菌株,并进行了培养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应选择菌株进行后续相关研究,理由是

    (4)、科研小组检测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时,经鉴定发现筛选到的菌落中既有真菌又有细菌。真菌和细菌的本质区别是 , 如果需要筛选出能高效降解纤维素的真菌菌种,则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来排除细菌。为统计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将1mL土壤浸出液分别稀释10倍和100倍,每种稀释度各3个平板,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6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49、53、51、2、7和5,据此可得出每升土壤浸出液中的活菌数为个。
    (5)、据统计,我国城市人均日产垃圾超过1kg,过量的垃圾会侵占大量的土地,同时污染环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应尽量减少垃圾的生成 B、厨余垃圾处理后可作为禽畜和鱼类的食物,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禽畜粪便作为花卉肥料有利于物质的良性循环 D、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需要不断从外界输入物质和能量
  • 9、某沿江城市将江边划为湿地保护区,禁止进行商业开发,并在湿地核心区人工种植芦苇等植物,目前该江边湿地已成为当地人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图1是该江边湿地的剖面图,图2是该湿地中的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江边划为湿地保护区人工种植芦苇等植物会导致群落发生演替,江边不同水深的区域生活着不同的植物属于群落的结构。
    (2)、图2中B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碳在A→B间以形式流动。“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途径,抵消CO2排放总量,达到CO2相对“零排放”。要实现“碳中和”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主要原因是碳循环具有的特点。
    (3)、在该湿地生态系统中,E的食物构成中取食D的比例为1/3时,E的生产量为22kg,若A的生产量保持不变,当E的食物构成中取食D的比例调整为1/2时,E的生产量为。(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4)、在湿地修复过程中,应该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还需要考虑这些植物各自的生态位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通过合理的人工设计,使这些物种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这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原理。
    (5)、挺水植物的生长既能净化水体又能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水鸟在水边起舞以吸引异性,这属于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的功能。
  • 10、科研人员发现,在福岛核事故后,某些大型鱼类中放射性核素137Cs的浓度比底层鱼类高出一个数量级。图1是部分海洋生物间的能量流动关系,图2为底栖小动物和底层鱼类之间的能量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生物群落区别于其他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
    (2)、图1中底栖小动物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3)、图2中分解者利用的是(具体生物)所同化的能量,B表示能量的含义是
    (4)、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底栖小动物向底层鱼类的能量传递效率(填“一定”或“不一定”)为10%~20%,理由是
    (5)、某些大型鱼类中放射性核素137Cs的浓度比底层鱼类高出一个数量级,说明食物链有作用。
    (6)、生态系统具有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图3表示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其中y反映稳定性。核污染水会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导致y值(填“增大”、“减小”或“不变”)。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做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

  • 11、2型糖尿病(T2DM)是现代社会高发的慢性代谢疾病之一,胰岛素抵抗是T2DM的主要病理环节,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骨骼肌是葡萄糖代谢异常发生的主要组织。下图表示胰岛素的作用机制,图中GLUT4是对胰岛素敏感的葡萄糖转运蛋白。

    (1)、据图分析,正常情况下,胰岛素与骨骼肌细胞膜的结合,激活并磷酸化 , 经过一系列信号转导,促进了相关基因表达和 , 从而促进葡萄糖以方式进入骨骼肌细胞,在细胞内
    (2)、为了探究中药参七糖络方(SQ)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已知计算公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水平×空腹胰岛素水平)/22.5;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步骤

    取大鼠若干,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以获得2型糖尿病模型鼠。

    动物分组

    取12只正常大鼠编为CK组,将模型鼠②为5组,每组12只,分别编为模型组(M)、二甲双胍组(MET)、参七糖络方高剂量组(SQ-H)、参七糖络方中剂量组(SQ-M)、参七糖络方低剂量组(SQ-L)。

    实验处理

    CK组每天用生理盐水灌胃,M组③ , MET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0.18g/kg灌胃,SQ-H、SQ-M、SQ-L组分别给予53.6g/kg、26.8g/kg、13.4g/kg的参七糖络方药液灌胃,所有药物用生理盐水配成所需的质量分数,1次/d,连续给药干预4周。

    相关指标测定、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末次给药后检测④、大鼠空腹胰岛素水平,检测大鼠骨骼肌胰岛素受体(IR)、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表达量。

    (3)、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各组大鼠HOMA-IR、IR、GLUT4水平比较表

    组别

    HOMA-IR

    IR

    GLUT4

    CK

    1.47

    1.00

    1.00

    M

    16.45

    0.12

    0.40

    MET

    6.57

    0.84

    0.72

    SQ-H

    9.00

    0.64

    0.67

    SQ-M

    11.04

    0.42

    0.54

    SQ-L

    13.47

    0.40

    0.50

    据表可知,参七糖络方可以IR、GLUT4等蛋白的合成,(填“提高”或“降低”)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改善T2DM大鼠骨骼肌的胰岛素抵抗,有效降低血糖,其中(填“高”、“中”或“低”)剂量的参七糖络方疗效最好。

  • 12、研究发现,睡眠时大脑会释放促睡眠因子(PGD2)。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引发PGD2在脑毛细血管中大量积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过度分泌、抗病毒能力下降等,部分机制如图所示。其中,VLPO神经元通过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诱发睡眠;Ⅰ表示免疫细胞;IL-6是一种促进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IFNA是一种抗病毒的细胞因子;①~⑩表示过程。

    (1)、目前普遍认为,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当机体长期睡眠不足时,下丘脑控制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调节。
    (2)、图中过程①分泌的激素是 , 人体通过“轴”调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体现了激素的调节,该调节方式的意义在于可以 , 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3)、当“促睡眠”的信息传递至VLPO神经元时,细胞膜对的通透性增大,VLPO神经元产生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 , 质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4)、据图可知,长期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患病毒性感冒,可能的原因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过度分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导致抗病毒能力下降;同时能促进基因的表达,表达产物分泌量过大会导致多种器官功能异常,进而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 13、为了防止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程度加深,我国设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将川、陕、甘三省的野生大熊猫种群高密度区、主要栖息地、局域种群遗传交流廊道等80多个保护区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片基本相互连接起来的国家公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对大熊猫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B、大熊猫在多个保护区的不同分布表明其在水平结构上存在着差异 C、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是对大熊猫进行保护的最有效措施 D、栖息地的碎片化会阻止大熊猫之间的基因交流从而降低遗传多样性
  • 14、雌雄异株植物自然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1∶1,但环境因子会使性别比例偏离。斑子麻黄是耐贫瘠、干旱、寒冷的雌雄异株植物。下图为某山坡不同区域(S1、S2样地的营养条件优于S3、S4)斑子麻黄种群调查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样方法调查斑子麻黄种群的性别比例 B、营养不良环境下幼龄雄株比雌株生命力更强 C、海拔越高则斑子麻黄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越明显 D、4个样地中,只有S3样地斑子麻黄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 15、糖皮质激素(GC)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炎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如图是GC影响辅助性T细胞功能的一种机制,其中IL-2、IL-10表示细胞因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 B、糖皮质激素的受体可存在于下丘脑、垂体和辅助性T细胞 C、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GC,可能会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 D、细胞因子IL-2、IL-10对免疫应答分别具有抑制和促进作用
  • 16、抗利尿激素(ADH)是一种多肽类激素,其具体作用机理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水的来源是饮水和食物中所含有的水 B、ADH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分泌,其受体位于细胞膜上 C、图示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管壁上皮细胞,A侧的液体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D、ADH与受体结合后,促进了携带水通道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
  • 17、食醋的发酵分为糖化、酒化、醋化三个阶段。科研小组检测酒精发酵阶段发酵醪液(加入了酒曲的原料和水)中细菌的相对丰度(数量占比)随时间的改变,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酒曲可为发酵提供所需的微生物,发酵工程中需控制好氧气含量 B、发酵醪液中的解淀粉乳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较强的酒精耐受力 C、发酵醪液中细菌为互利共生关系,细菌的丰度变化会影响食醋的风味 D、从酒精发酵到醋酸发酵过程,需适当提升发酵温度
  • 18、下列关于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菌种的选育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要严格控制发酵条件 B、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酒精的产生和积累主要在后发酵阶段完成 C、微生物农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物来防治病虫害,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 D、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的单细胞蛋白可作为动物饲料,使家畜增重快
  • 19、为了解大树杜鹃(一种珍稀植物)的群落环境,研究人员对大树杜鹃所在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层次结构等特征进行了研究,部分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树杜鹃与生活在同一区域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B、对群落中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样方面积应相同 C、各样地物种丰富度的差异可能是由样地坡度、土壤等差异造成的 D、研究结果显示,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总体上较灌木层和草本层高
  • 20、由于环境的变化,浮游植物种群可能会发生不可预测的波动,这种波动在不同月份可能会有所不同。浮游植物通常是体型小、寿命短、繁殖快的生物。如图所示为某池塘中浮游植物密度随月份变化的趋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水域中浮游植物数量随环境变化呈现“S”形增长,5月达到K值 B、推测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可能是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造成的 C、与长寿命生物相比,浮游植物等小型短寿命生物的数量更易发生巨大变化 D、浮游植物爆发性增殖引发水华,可能会通过正反馈调节造成大量水生生物死亡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