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1为人体中下丘脑参与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为下丘脑中的神经分泌细胞;图2是人体的血糖调节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1中临床上因为下丘脑损伤可导致ADH分泌异常,导致出现尿量增多的现象,ADH是。图2中激素a主要作用的靶细胞是 , 该激素的作用是 , 从而调节血糖。激素a、b在调节血糖的过程中相互间表现为作用。
    (2)、图1中人在寒冷环境中,乙神经分泌细胞兴奋性提高,其分泌的激素A是。冬季初到室外,人体会产生寒冷的感觉,请用箭头和文字表示人体产生寒冷感觉的过程
    (3)、若图1中“下丘脑→激素A→腺垂体→激素B”过程调节着人体内性腺分泌性激素。某人下丘脑功能正常,但性激素含量不足,原因可能是功能受损,临床上可通过给患者注射(填“A”或“B”或“性”)激素来进一步诊断病因。
  • 2、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地桑基鱼塘的能量流动简图如下(单位:MJ/hm2)。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846795MJ/hm2 , 是植物实际光合量之和 B、图中E1和E2表示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鱼和浮游植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9450/469200)×100% D、蚕粪中的能量属于桑同化量的一部分,全部被分解者利用
  • 3、人类主要有五种类型的抗体:IgA、IgD、IgE、IgG和IgM。病毒特异性抗体IgM和IgG是人体对病毒感染产生的两种重要抗体,目前它们可以作为血清学诊断的标准。某流行性病毒感染人体后,其体内抗体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IgM和IgG是由不同的浆细胞产生的 B、为阻断病毒传染,血清学检测比核酸检测更有优势 C、IgM在感染早期发挥重要作用,可用于急性期的早期诊断 D、若血清学检测结果为IgM阴性、IgG阳性,则说明该患者已经被治愈
  • 4、布伦纳腺体(CB腺体)位于十二指肠,主要由粘液生成细胞构成。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的胆囊收缩素(CCK)可以刺激迷走神经的传入神经,随后传出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促进GB腺体分泌粘液调节肠道菌群数量。科学家用小鼠进行如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CK从分泌到发挥作用经过的途径为血浆-组织液 B、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与膜上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发挥作用 C、CCK可通过其他途径促进GB腺体分泌粘液 D、切除的迷走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切除后导致肠道菌群数量减少
  • 5、为验证“雌蛾能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某课外实践活动小组选用窗纱制成等大的小笼子若干,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组不做处理,乙组小笼子里投放一定浓度的性外激素,丙组与丁组小笼子里各放2~3只未交尾的雌蛾,丁组小笼子再用可透气的遮光布包裹。将上述4组小笼子等距离放在农田的空地上,结果发现甲组没有吸引雄蛾, 其他三组都吸引到了雄蛾。请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中雌蛾与雄蛾属于同一个物种 B、实验中,与丙、丁组相比,甲组是空白对照组 C、乙、丁组实验结果说明雄蛾被吸引与雄蛾是否看见雌蛾有关 D、对比甲、乙两组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性外激素可以吸引雄蛾
  • 6、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维克多·安布罗斯和加里·鲁夫坤,以表彰他们发现了 microRNA在基因调控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利用microRNA 调节基因的表达有望为癌症治疗提供策略。如图显示了免疫细胞 NLRC5 基因的表达程度与肿瘤患者存活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肿瘤细胞引起的特异性免疫是细胞免疫 B、干扰 microRNA 与 NLRC5RNA 的结合可提高存活率 C、细胞毒性 T 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加强肿瘤细胞裂解 D、NLRC5 蛋白可能会加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
  • 7、生物体的能量是有限的,已分配给生物体生长的能量不能再用于生殖,因此生物需要在不同生长时期进行“权衡”。下列实例体现了该现象的实际运用的是(       )
    A、中等强度的捕捞 B、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 C、四大家鱼混养 D、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
  • 8、当你在野外草地上玩耍时,旁边的草丛里突然窜出一条蛇,于是你非常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此时,你可能撒腿就跑,也可能原地不动冷静地应对。当你确认安全之后,心跳、呼吸等会慢慢恢复。上述反应过程中,神经系统扮演了主要角色,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主神经系统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B、人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是因为躯体运动神经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C、疾跑等躲避动作依赖骨骼肌的运动,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 D、心脏等内脏器官的活动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
  • 9、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易发生破裂。下列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内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患者内环境中含有葡萄糖,但不含呼吸酶 B、该患者内环境的pH值应比正常人的略微偏大 C、该患者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要比正常人的强 D、该患者组织液中代谢产物大部分被重吸收回血浆
  • 10、我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因为植物的开花受光照时间和温度的影响 B、“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可体现植物的向光性 C、“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可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是因为植物体内乙烯和脱落酸含量升高
  • 11、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5)题。

    癌细胞的“釜底抽薪”

    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这与癌细胞的狡猾息息相关。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其中T细胞能够识别并杀死某些类型的癌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研究发现,T细胞表面的PD-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癌细胞可以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当T细胞上的PD-1识别出癌细胞表达的PD-L1后,就会误以为这些癌细胞是自己人,并“高抬贵手”放它们一马。基于此,科学家使用PD-1抗体(可与PD-1结合)来阻断这一信号通路,从而使T细胞能有效杀死癌细胞。

    但上述疗法只对一小部分患者有效,癌细胞远比我们想象的狡猾,它们可能同时使用多种策略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捕。癌细胞可以进行有氧糖酵解(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实现癌细胞快速增殖。相比之下,人体内的正常细胞则非常依赖线粒体供能,而癌细胞似乎不仅知道这一点,还以此发现了打倒T细胞的方式。

    某研究团队分别将小鼠和人的乳腺癌细胞与T细胞一起培养,用电镜观察癌细胞和T细胞之间的互动。发现癌细胞的体表会伸出多个“大手”,即长的纳米管道,以连接T细胞(图1)。这个举动充满敌意,它们可能会通过管道,偷走T细胞的线粒体。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科研人员使用绿色荧光标记了T细胞中的线粒体,并将其与乳腺癌细胞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结果证明癌细胞确实利用纳米管道“偷”走了T细胞的线粒体。

    当T细胞到达肿瘤周围时,肿瘤微环境中的多种分子,就会开始抑制T细胞的活性。随着T细胞被“偷家”,它们失去战斗能力,从此一蹶不振走向衰竭。这就解释了目前免疫疗法的局限性。

    (1)、多数癌细胞即使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也会优先进行无氧呼吸,在(场所)中将葡萄糖转化为 , 此特性使癌细胞对葡萄糖的需求正常细胞。
    (2)、癌细胞用于“釜底抽薪”的纳米管道类似于高等植物细胞间的
    (3)、推测文中证明癌细胞利用纳米管道“偷”走T细胞线粒体的实验现象是。若要证实线粒体只能通过纳米管道从T细胞向癌细胞单向运输,在此基础上需补充实验:。(写出思路即可)
    (4)、下列科学事实与用PD-1抗体治疗癌症的原理不同的是___________。
    A、叶肉细胞中O2可与C5结合后进行光呼吸降低光合效率 B、单宁酸可以与淀粉酶的活性位点结合,抑制淀粉的消化 C、CO进入血液循环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CO中毒 D、ATP水解产生的磷酸基团与载体蛋白结合使其发生磷酸化
  • 12、黄瓜在同一土地上连续种植后,会出现品质下降、产量降低、病虫害加重等连作障碍问题。为研究黄瓜根系分泌的自毒物质(如肉桂酸)与连作障碍之间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研究发现黄瓜自毒物质通过抑制细胞的增殖影响黄瓜胚根的生长。
    (1)、在细胞增殖过程中,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为止,包括分裂间期(G1、S、G2)和分裂期(M),如图1所示。

    (2)、2C为黄瓜体细胞DNA含量。黄瓜胚根根尖组织里存在2C、4C和8C三种DNA含量的细胞。DNA复制发生在图1的期,推测DNA含量为的细胞的出现表明黄瓜根尖细胞分裂进程受到了阻碍。
    (3)、推测黄瓜根尖细胞分裂进程受阻现象与细胞内活性氧(如H2O2)含量有关。科研人员用不同浓度的肉桂酸处理黄瓜胚根,三天后测量细胞内的H2O2含量,结果如图2。已知植株衰老会导致细胞核内复制水平提高。H2O2增加会导致细胞死亡。从而导致植株早衰。根据以上信息在答题卡上完善流程图

    (4)、研究发现,肉桂酸处理后黄瓜细胞内可溶性糖含量降低,造成呼吸作用底物不足,导致呼吸速率显著降低。科研人员推测外源添加蔗糖可以缓解该现象,请在答题卡上将实验组和预期实验结果补充完整
  • 13、图1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线粒体中部分膜结构及其上发生的反应。

    (1)、图2表示图1中的结构,图中发生的过程将H+由M侧顺浓度梯度转运到N侧,并驱动ATP合成,ATP合成的直接驱动力由H+浓度差提供。
    (2)、为验证上述结论,科研人员提取蛋白P嵌到人工脂质体囊泡(囊泡内侧相当于线粒体内外膜的膜间腔,如图3所示)上,将嵌有蛋白P的人工脂质体进行下表实验操作,有ATP生成的是组。在形成ATP时,蛋白P的作用是

    组别

    实验前处理

    实验操作及检测

    1组

    置于pH为4的缓冲液一段时间,使人工脂质体膜内外pH都为4

    转移至pH=4的缓冲液、添加ADP和Pi

    放置一段时间后,检测ATP的生成情况

    2组

    转移至pH⇒8的缓冲液、添加ADP和Pi

    (3)、研究发现肿瘤中心区域细胞中线粒体融合增强(会导致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增强、细胞耗氧速率增加等)。为研究在营养缺乏时线粒体融合对肿瘤细胞糖代谢的调控,科研人员用肿瘤细胞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

    指标

    组别

    细胞耗氧速率

    线粒体ATP产生量

    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

    甲组:常规培养

    4.2

    1.0

    0.90

    乙组:营养缺乏

    5.6

    1.4

    2.39

    丙组:营养缺乏+抑制DRP1S637磷酸化

    3.1

    0.8

    1.22

    注:DRP1是一种参与调控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蛋白质

    DRP1S637磷酸化是指DRP1第637位点丝氨酸磷酸化

    据表分析:①推测营养缺乏和DRP1S637磷酸化对线粒体融合的作用分别是

    ②根据实验结果,完善肿瘤细胞在营养缺乏条件下的代谢调控途径,对应字母排列顺序是

    营养缺乏→□→□→□产能效率提高→适应营养缺乏环境

    a.线粒体融合增强

    b.DRP1S637磷酸化增强

    c.细胞耗氧速率增加、线粒体ATP产生量增加

    d.线粒体嵴密度增加、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增加

  • 14、玉米丝黑穗病是由黍轴黑粉菌侵染导致,随着玉米连年种植,该病逐年加重。为缓解此病,现选用5种药物进行实验。玉米发病率与在高渗溶液中丧失质壁分离能力的细胞百分率呈正比。
    (1)、病原菌的菌丝破坏了细胞的 , 使之丧失了半透膜的性质,导致被菌丝侵入的表皮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2)、质壁分离法可以直接判断出抗病性,从而为田间发病率提供一定的依据。科研人员进行了图1所示研究,测定了在不同条件下未发生质壁分离细胞的比例,根据结果选定药物4和5进行下一步实验的原因是

       

    (3)、科研人员进一步在玉米个体水平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综合分析,处理应当成为首选 , 理由是

    不同药物处理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

    稀释比例

    药物种类

    平均发病率(%)

    防效率(%)

    1:40

    4

    3.37

    79.99

    5

    2.30

    86.36

    对照

    16.86

    1:50

    4

    5.93

    64.85

    5

    2.26

    86.60

    对照

    16.86

    1:60

    4

    2.34

    86.12

    5

    3.41

    79.77

    对照

    16.86

  • 15、柑橘一般采用嫁接的方式进行繁殖,其中砧木是果树生长的基础(图1),为探究缺铁胁迫对柑橘砧木幼苗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系列研究。

       

    (1)、铁元素主要以形式被植物根细胞从土壤中通过方式逆浓度吸收。
    (2)、为探究缺铁对枳壳和枳橙两种砧木的影响,将上述砧木幼苗放在缺铁(-Fe)和正常铁(+Fe)培养液中培养。选取各植株顶端完全展开、成熟的第3~4片叶,提取并计算总叶绿素的含量,结果如图2,推测缺铁对枳橙叶片光合色素的影响较大,依据是

       

    (3)、为进一步探究缺铁的影响,观察上述材料的叶绿体超微结构,结果如图3。a、b为不同条件下砧木幼苗类囊体片层的亚显微结构典型照片,推测是枳橙缺铁胁迫下的照片,理由是

       

    (4)、培养3个月后,检测不同材料的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如下所示,缺铁条件下的含量明显上升,可能的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物运输受阻。

    砧木

    处理

    蔗糖

    淀粉

    枳壳

    -Fe

    0.27

    1.12

    +Fe

    1.49

    1.80

    枳橙

    -Fe

    4.87

    1.51

    +Fe

    2.88

    2.12

    (5)、综合以上研究,缺铁胁迫导致枳橙砧木幼苗光合作用明显降低的因素可能是。(写出两点)
  • 16、血红蛋白(HbA)由4条肽链构成,其中α、β链各2条。一般情况下氧合血红蛋白(HbA与氧分子结合而成)为红色,脱氧血红蛋白(没有携带氧的HbA)为紫红色或蓝紫色。图1是HbA的四级结构示意图,图2是β链一端的氨基酸序列。回答下列问题:

    (1)、HbA的一级结构指肽链上的排列顺序。
    (2)、若组成HbA的两条β链完全相同,根据图1和图2判断一条β肽链和一个HbA分子至少含有个游离的氨基。
    (3)、强酸能破坏蛋白质的 , 使蛋白质变性。
    (4)、双缩脲试剂和蛋白质的紫色反应与暴露肽键的数目呈正相关。为验证盐酸能使蛋白质变性,可选用(填“HbA”或“牛奶”)为材料,并用双缩脲试剂检测,预测实验结果是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样液的紫色程度 , 原因是
  • 17、如图所示为溶酶体在细胞自体吞噬和异体吞噬过程的示意图,①~⑤表示细胞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溶酶体是细胞内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该膜主要由构成。
    (2)、据图分析,初级溶酶体是由[③]产生的,其具有“消化”作用是因为内部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图中参与这些酶形成的细胞器有(填序号)。
    (3)、在细胞自体吞噬过程中,自体吞噬泡可以降解④,说明溶酶体具有的功能;异体吞噬过程中,细胞能识别病原体主要依赖细胞膜上的
    (4)、溶酶体内的pH约为5,细胞质基质的pH约为7.2。一般情况下,溶酶体内少量的水解酶泄漏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损伤细胞结构,原因可能是
  • 18、下表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操作步骤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向待测样液中先加0.1g/mL NaOH溶液,再加0.05g/mL CuSO4溶液

    B

    观察细胞质流动

    用低倍镜找到特定区域的黑藻叶肉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将过氧化氢溶液与肝脏研磨液混匀后,再在不同pH下反应一定时间

    D

    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

    将解离后的根尖用甲紫溶液染色,再用清水漂洗

    A、A B、B C、C D、D
  • 19、研究人员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抑制纺锤体形成)处理蚕豆和玉米根尖,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秋水仙素质量分数(%)

    蚕豆染色体数目变异率(%)

    玉米染色体数目变异率(%)

    0.01

    3.32

    2.34

    0.05

    4.66

    3.60

    0.10

    6.50

    4.64

    0.15

    9.22

    5.52

    0.20

    10.37

    5.77

    A、变异率随秋水仙素浓度增大而增大 B、秋水仙素处理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C、蚕豆比玉米对秋水仙素的反应更敏感 D、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的间期
  • 20、神经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下列有关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B、由神经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大脑新神经元其全能性升高 C、神经干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通常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 D、分化过程中DNA和蛋白质的结构均会发生稳定性的改变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