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三课 土地改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二课 抗美援朝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五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三课 盛唐气象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
1、历史学家黄安年曾说:美国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抨击罗斯福,说它叛变了他的革命,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这些人的依据是( )A、新政动摇了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B、罗斯福要将美国带入社会主义社会 C、新政措施加大了国家调控经济的力度 D、罗斯福意欲恢复奴隶制
-
2、新航路开辟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集中体现在( )A、资产阶级人数增加 B、海上贸易额大幅提高 C、欧洲封建势力遭到沉重打击 D、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
-
3、以宗教为题材的《最后的晚餐》成为达·芬奇的传世名画,主要是因为( )A、表现的是真实的人物和现实的世界 B、揭露了宗教界的黑暗 C、体现出废除宗教的意愿 D、表达了对基督教的不满
-
4、在1901—1902年的发掘中,一支法国考古队在苏萨发掘出了《汉谟拉比法典》石碑,并将其运回法国。此后,这块石碑成为卢浮宫博物馆近东藏品部的重要展品之一,其实它真正的故乡在( )A、尼罗河流域 B、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 C、恒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
5、下图是1945年8月28日下午7时《新华日报》头版出版《毛泽东同志抵渝》号外(新华日报报史馆藏),报纸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A、西安事变 B、淞沪会战 C、重庆谈判 D、渡江战役
-
6、八国联军司令德国人瓦德西在镇压义和团运动后感慨到:“中国群众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这一观点( )A、强调义和团军事力量的强大 B、意在告诫西方国家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C、提醒西方国家要加大对清王朝的控制 D、旨在要求西方国家要增加对中国侵略的军事实力
-
7、19世纪中期,在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人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富强的成功经验,改变中国在军事上,经济上和科学技术上的落后状态,主张“借法自强”。他们认为加强国家实力是抵制侵略的前提。这部分人属于(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地主阶级顽固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资产阶级维新派
-
8、根据下面条约第六款内容,可以判定该条约是( )
第六款:前据当年(1860年)二月二十八日大清两广总督劳崇光,将粤东九龙司地方一区,交与大英驻扎粤省暂充英法总局正使功赐三等宝星巴夏礼代国立批永租在案,
兹大清大皇帝定即将该地界付与大英大君主并历后嗣,并归英属香港界内,以期该港埠面管辖所及庶保无事。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
9、以下图片反映的社会现象揭示了清代( )A、君主专制加强造成统治阶层的贪污腐化 B、地主官僚土地兼并使得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C、闭关锁国限制了商品经济发展 D、文化专制政策阻碍了学术的进步
-
10、《曲阜市志·大事记》记载:建炎二年(1128年)十月,衍圣公孔端友随高宗赵构去扬州阳祀,因金兵占曲阜而未归,遂定居江南衢州。据史料判断当时占领曲阜的应该是( )A、契丹人 B、党项人 C、蒙古人 D、女真人
-
11、隋唐时期,扬州(古称江都)经济繁荣,有“扬一益二”的美誉,诗词中也有“淮浪参差起,江帆次第来”的描述,结合下图,当时扬州繁盛的主要原因是( )A、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B、位居长江口,海运发达 C、大运河的枢纽 D、全国最主要产粮区
-
12、唐太宗说:“夫民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于是他( )A、虚心纳谏 B、广纳贤才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D、减轻人民劳役
-
13、下面组图反映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题是( )A、政权分立 B、江南地区开发 C、民族交融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
14、主父偃向武帝上书:“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众》以逆京师。⋯⋯被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薄矣。”文中省略部分的措施应是( )A、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B、设立盐铁官 C、颁布推恩令 D、收回铸币权
-
15、据考古发现,陕西的西安,咸阳,江苏的盱眙,山东的邹城、诸城,山西的左云,右玉,都先后出土过秦代的标准度尺或衡器或量器实物,连内蒙古的赤峰也发现了秦代瓦量。材料说明( )A、秦朝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B、秦朝统一了文字 C、秦朝地方推行了郡县制 D、秦朝在各地修筑驰道
-
16、17-18世纪,英、美、法等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纷纷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提供了宽松、平和的政治环境。让人们有更大的动力追求自己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他们在迈向独立国家的进程中,似乎每走一步都有某种天佑的迹象;他们在刚刚完成的联邦政府体制的重大改革中……根据宪法,总统有责任“将他认为必要而妥善的措施提请国会审议”……政府的统一使你们组成为一个民族,其无法估计的价值还在于:联邦能避免他们(各州)之间的争吵和战争。
——摘自1789年乔治▪华盛顿发表首任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三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选自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教材
(1)、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的英国依据什么法律文件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说说这一政治制度有什么重要特点?(2)、问题二:哪一文献宣告美国开始“迈向独立国家”?根据材料二,指出在此之前美国颁布了什么宪法,建立了怎样的政体?与英国、法国进行对比,在发展资本主义的过程中,美国独立战争独具什么性质?(3)、问题三:根据所学,指出材料三选自哪一部文献?结合材料,谈谈这部文献的历史进步性。这部文献是在哪次革命中颁布的? -
17、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中国人民不懈的追求,社会主义道路的工业化进程艰难而坎坷。
材料一 1953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三 从1953年到1957年,共有596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1949年我国的工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为30%,到1957年上升到56%;1957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5%,其中重工业比重由1952年的27%上升到1957年的49%。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工业状况。材料一中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2)、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哪一年胜利完成的?这是一场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之一,此变革标志着什么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3)、材料三所示建设成就的取得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
18、中国古代文化繁荣,成就显著。“婉约新词晏柳倡,清真漱玉竞芬芳。苏辛豪气今犹在,铁马秋风更激昂。”这几句诗称赞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史学
-
19、“贞观年代,宫人贵妇可以骑马外出,但要戴一种宽檐的帽子,帽檐上垂下长长的罩纱把全身都遮住……到玄宗年代,连面纱都省了,后来她们干脆女扮男装出行。”这说明唐朝( )A、皇帝十分宠爱妃子 B、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C、女性社会地位很低 D、妇女受教育程度高
-
20、下图是小华整理的学习笔记。据此可知,这位历史人物是( )
________参与的历史事件
1.南昌起义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重庆谈判
4.万隆会议
A、周恩来 B、毛泽东 C、朱德 D、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