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三课 土地改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二课 抗美援朝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五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三课 盛唐气象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
1、某班级的同学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对“中国近代列强侵略和近代化探索”这一历史主题进行了大单元整合下的项目化学习。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协助历史兴趣小组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制作年代尺一一见证国运沉浮】
任务二【解读史料——感悟民族奋起】
严格来说,义和团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任务三【融会学科——致敬英雄先锋】
萧斋谢女吟《秋赋》,潇潇滴檐剩雨。知己难逢,年光似瞬,算日暮穷途,此身独苦。世界凄凉,归何处?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天乎太警!看如此江山,都为吾故土。
——秋瑾•如此江山•萧斋谢女吟《秋赋》
任务四【角色扮演——增强使命担当】
根据研学任务要求,该环节为跨时空的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活动。同学们分别扮演与“中国近代列强侵略和近代化探索”主题相关的革命烈士和当代新青年,以革命烈士的故事为背景,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多次突破艰险困难
(1)、任务一中的年代尺体现了近代中国的沉沦,请你将①②两处内容补充完整。(2)、任务二中“第一”“第二”两个救国方案分别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是如何探寻“救国救民”方案的?(3)、任务三中诗词作于20世纪初期。其作者秋瑾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她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留下了大量饱含爱国主义情感的诗词。上述诗词中的“祖国酣眠如故”、“外侮侵略”揭示了怎样的时代背景?(4)、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他们在血雨腥风中印证着民族之魂。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任务四的角色扮演中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
2、科技进步影响着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①宋代指南针②斯蒂芬森的“火箭号”机车
材料二:
时期
事迹
19世纪60年代
电气开发热席卷美国。爱迪生在得到法拉第的电学著作后,很快投入到这股开发热潮中。
1876年
爱迪生发明留声机
1878年
爱迪生转到电灯研制。据说,他为了寻找灯丝,验证了多种理论,但都没有成功。
1879年10月
爱迪生终于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于是,他开始大批量生产这种灯泡,并且为此专门建设直流电站、架设电网。在电灯的带动下
材料三: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一是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二是环境污染
(1)、根据材料一,简述①②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爱迪生的事迹如何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请简要分析爱迪生对社会进步作出的贡献。(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你各举出一例这三类生态问题的表现。(4)、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对“科技与文明”认识。 -
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共同生存繁衍发展的大家庭,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具有先进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汉族劳动人民,和具有汉族封建传统文化修养的汉族士人的流入,壮大了拓跋氏的政权实力。拓跋珪建国后,开始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农业在北魏社会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成为北魏统治的重要社会经济基础;他还提倡儒学,任用汉族人为官吏……这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乌兰察布史》
材料二:
材料三:中华文明是多元的,但不是孤立、没有联系、没有交往的多元。中华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类型文明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实际上就是多种文明互补、逐渐相融并整合为一体的过程。
——杨共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的因素。(2)、材料二图中的方框表示哪个政权?这个政权推行怎样的民族政策?根据所学知识,举一例该政权在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采取的措施。(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文明形成的特点。(4)、综上所述,请你为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献计献策。 -
4、2022年1月1日起,法国接任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为期半年。法国首都巴黎的地标建筑点亮象征欧盟旗帜颜色的蓝色( )A、
B、
C、
D、
-
5、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其中东线战场是指( )A、太平洋战场 B、苏德战场 C、非洲战场 D、大西洋战场
-
6、戊戌变法不但在政治变革上是一次历史的超越,而且在思想文化上也是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从此,中国古老的封建文化的统治地位,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材料主要反映了戊戌变法( )A、是一次伟大政治变革 B、促进了思想解放 C、意在宣传西方的思想 D、摧毁了封建制度
-
7、英国的黑奴贸易通常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它带来的影响是( )A、给欧洲带来大量的劳动力 B、给美洲带来了巨额的利润 C、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D、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
8、土地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的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这一改革发生在( )A、古代日本 B、阿拉伯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
9、据古典学者考证确认,古希腊语的“民主”(demokratia)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民主观念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氏族部落民主、平等的习俗。古希腊城邦数百上千,习俗各异,政体多样,真正实行民主制的国家,只是其中的极少数。以下关于古希腊民主制说法正确的( )A、古希腊城邦中雅典和斯巴达都推行民主制 B、雅典的元老院是最高权力机构 C、津贴制度的推行保障了妇女参政议政 D、伯里克利把奴隶制民主政治推向了顶峰
-
10、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下列文明成果不属于大河流域文明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金字塔 D、佛教
-
11、“主纳忠谏,臣进直言,蔚然成风”(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宋璟
-
12、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A、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B、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C、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D、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
13、诗歌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重大历史事件或社会风貌,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都江堰 B、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科举制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贞观之治 D、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陈桥兵变
-
14、这场战役共解放包括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全国经济中心上海,以及杭州、武汉、南昌在内的167座城市,歼灭国民党军43万余人(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
-
15、1963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会见外宾时说:“从那之后,我们就懂得要自己想问题……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以遵义会议为起点,中国共产党开始更加自主地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把握中国革命的主动权和领导权,这标志着( )A、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B、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C、党转危为安 D、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
16、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
-
17、井冈山精神可以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其中“敢闯新路”主要体现在A、打土豪,分田地 B、开展武装斗争 C、纠正“左”倾错误 D、工农武装割据
-
18、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与陈焕章等人筹建“孔教会”,公开叫嚷:“中国民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为?”各地封建余孽纷纷建立尊孔组织,联名致电北洋政府定孔教为国教,列入宪法以示尊崇。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表明辛亥革命已经彻底失败 B、反动思潮与袁世凯称帝互为表里 C、北洋政府重视宣传传统文化 D、儒家思想是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
-
19、有学者在评价近代某革命纲领时说:“交织着现实和幻梦、彻底的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的图画,又充分暴露了……阶级局限性。”这一纲领是( )A、三民主义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反帝反封建
-
20、下图是小王同学所做的《南京条约》读书卡,这些内容中最能反映当时西方列强侵华诉求的是( )
《南京条约》
①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②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③赔款:2100万银元;④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