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湖南省长沙市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 广东省茂名高州市东岸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 广西柳州市柳南区2014-2015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北京市海淀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北京市朝阳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北京市丰台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1、植被丰富的公园中有丰富的负氧离子,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O2-),下列关于O2-与O2的说法,错误的是A、O2-与O2的化学性质不同 B、O2-与O2的电子总数不同 C、O2-与O2的质子数不同 D、O2-与O2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相同
-
2、化学用语中的数字位置不同意义不同.对下列数字“2”的意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①O2 ②2O ③O2- ④
A、①表示氧气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B、②表示两个氧原子 C、③表示一个氧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D、④表示氧元素显负二价 -
3、蓝冰现象是在漫长的严寒条件下,使结成的冰变得越来越密实坚硬,内部的空隙会不断缩小,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水晶般美丽的蓝色现象,以下关于蓝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蓝冰形成过程中分子种类变多 B、蓝冰的分子间隔比普通冰要大 C、蓝冰现象与太阳光的色散无关 D、蓝冰的形成需要持续低温环境
-
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但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
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业制硝酸用到的二氧化氮直接来自空气 B、二氧化碳在蔬菜大棚中作气体肥料 C、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属于物理变化
-
6、下列关于实验的“先”和“后”,说法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捂紧试管,后将导管伸入水中 B、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将滴管插入试剂瓶中,后挤去胶帽中的空气 C、给试管中的试剂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剂集中加热 D、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成后,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气管
-
7、下列反应既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B、铝+氧气氧化铝 C、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 D、氯化镁镁+氧气
-
8、近年,瑞幸咖啡与贵州茅台联名推出的酱香拿铁火爆全网,请回答下列问题。(1)、茅台酒中含有乙醇 , 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列式即可)。青少年不宜饮酒,因为酒对青少年大脑发育造成不良影响。(2)、咖啡中含有咖啡因 , 其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3)、97g咖啡因中碳元素的质量为g。
-
9、
某社团小组对暖宝宝展开了项目式学习。
【查阅资料】
ⅰ.成分中蛭石和吸水树脂化学性质极为稳定,有保温作用。
ⅱ.使用时,打开包装袋让空气通过无纺布,在食盐的作用下与产品成分中的某些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并放出热量。氢氧化铁不稳定,受热会分解为氧化铁和水。
任务一:认识暖宝宝的主要成分
(1)产品成分中要把铁研磨成铁粉的目的是。
任务二:探究暖宝宝的发热原理
(2)从能量转化角度:暖宝宝的发热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为能的过程;某同学建议把无纺布改成塑料袋,该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3)写出氢氧化铁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任务三:探究暖宝宝的最佳原料配比
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对照实验。
实验组别
铁粉/g
活性炭/g
食盐/g
蛭石/g
水/mL
1
3
0.5
0.5
0.5
1
2
3
0.5
1
0.5
1
3
3
0.5
1
1
1
4
3
0.5
1
1
1.5
5
3
1
1
1
1
利用传感器测定各组实验的氧气浓度和温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4)通过对比第组和第组信息,可探究食盐的量会对放热效果造成影响。第4组温度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5)结合图示判断第组的原料质量比最佳,理由是。
-
10、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下图中选择装置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1)、仪器①的名称是;(2)、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A—F中选填序号),该装置还缺少的用品是 , 制取过程中需等到(填现象)时才能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3)、实验室若用双氧水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用G装置收集氧气,气体从(填“a”或“b”)端进入。
-
11、科学家利用“人造树叶”催化生成乙醇的微观过程如下:(1)、反应中,可供给呼吸的物质是(填字母),属于氧化物的有种。(2)、写出该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该研究有利于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
12、在漫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认为水是组成世间万物的一种元素,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18世纪,普利斯特里利用锌和稀硫酸制得“可燃空气”,将其与空气混合点燃,容器内壁上出现了水雾。
【材料2】1781年,卡文迪什证实了普利斯特里的发现,并用纯氧代替空气进行实验,证明生成的液体确实是水。
【材料3】1783年,拉瓦锡进行实验,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管,一段时间后,在出口处收集到一种可燃气体,水的质量减少,铁管的质量增加。至此,“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观点得到了公认。
【材料4】1809年,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通过实验确定了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材料1中,“可燃空气”是。(2)、材料2中卡文迪什用纯氧代替空气的原因是。(3)、材料3中经实验测定,足量的水与168g铁反应只生成铁的氧化物固体和8g氢气,结合材料4可知该固体的化学式是。(4)、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①装置中d端连接的是电源的(填“正”或“负”)极。
②通电后,两端电极上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13、“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式。(1)、根据图1,写出一种由微观粒子X构成的物质(填化学式)。(2)、图2中B为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则m的值为 ,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A~D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标号)。(3)、图3中:
①溴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周期;
②溴元素与图2中的B、D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
③溴化镁是一种重要的污水处理剂,其化学式是。
-
14、
分离混合物,是化学上研究物质重要的思路。
Ⅰ.空气的分离
(1)流程中物质①是________。
(2)氧气能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一个有氧气参加的反应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Ⅱ.水的净化
小明同学对一瓶浑浊的河水进行净化,其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3)A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
(4)下列有关操作①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标号)。
a.该实验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
b.玻璃棒起到引流的作用
c.若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d.过滤后的水为纯净物
(5)操作②的装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该装置中的入水口是________(填“a”或“b”)端。
【反思】
(6)以上两种分离混合物的流程都是按被分离物质的________不同,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分离。
(7)下列有利于保护空气和水资源的做法有______(填标号)。
A. 工厂的烟囱加高排放 B. 农业上提倡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C. 城市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D. 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
15、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1)、从“微观模型”到“化学符号”:“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氮原子
微观模型
化学符号
①
②
(2)、从“化学符号”到“文字信息表达”: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①;②;
(3)、从“文字信息表达”到“化学符号”:①两个氢离子;②氦气。
-
16、查阅资料:在密闭的空间内红磷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约至7%时熄灭。柯柯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加热试管,红磷开始燃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试管底部细沙的目的是为了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B、要达到实验目的,试管中的红磷不能更换为木炭 C、若要验证实验结束时氧气剩余7%,注射器预装7mL的水不够 D、红磷燃烧停止后打开弹簧夹,要等到注射器活塞不再移动才能读数
-
17、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的质量/g
8
10
1
21
反应后的质量/g
9
21
待测
9
A、Z与此反应无关 B、反应中Y与Q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X一定为化合物 -
18、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最佳方法是A、观察气体的颜色 B、伸入燃着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
19、关于空气、二氧化硫、氧化铜和硫酸这几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含有氧分子 B、都不含氧分子 C、都是化合物 D、都含氧元素
-
20、下列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 B、木炭完全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C、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D、硫燃烧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