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现有一定质量的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3g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和滤渣,滤渣仍为3g,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反应前后滤液质量保持不变 B、滤渣中一定有单质Ag C、滤液一定是无色的 D、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 2、为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的除杂方案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案

    A

    CO2

    CO

    点燃

    B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C

    CaO

    CaCO3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Na2SO4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过量稀硫酸

    A、A B、B C、C D、D
  • 3、已知某溶液X只含一种溶质,取三份等质量的该溶液,向其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BaCl2溶液、稀硫酸,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则对溶液X的叙述正确的是

    加入的物质

    NaOH溶液

    BaCl2溶液

    稀硫酸

    实验现象

    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白色沉淀

    无现象

    A、X溶液为无色溶液 B、X溶液中滴加Ba(NO3)2也会产生白色沉淀 C、X溶液中的溶质是一种肥料,该肥料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D、X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 4、下图为某个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丙和丁均为氧化物 B、图中x的值为3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2:3
  • 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铁器在空气中易腐蚀,所以铝器也易腐蚀 B、某溶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所以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离子都是带电的微粒,所以带电的微粒都是离子 D、氯化氢由分子构成,所以氯化钠也由分子构成
  • 6、化学科学帮助人类认识和探索物质世界。下列对知识运用的描述中,不合理的是
    A、利用化学方法减缓金属锈蚀 B、利用中和反应改良酸性土壤 C、利用过滤的方法将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 D、利用分解反应分离液态空气
  • 7、通过微观分析来解释宏观现象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解水实验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过程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以分 D、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加反应的物质间离子的互换
  • 8、化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下列对生活中的一些做法解释正确的是
    A、在火炉旁放一盆水,是为了防止煤气中毒 B、用洗涤剂除去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乳化作用 C、被动吸烟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D、工业生产中氧气可以用于炼钢,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 9、宏观辨识和微观辨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B、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不断运动 D、冰和干冰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
  • 10、金属及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其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图为部分金属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B、铜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5 C、图1为三种金属元素 D、镍原子的原子序数为28
  • 11、实验操作是实践探究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测石灰水的pH     B、称量NaOH固体    C、稀释浓硫酸    D、收集氧气   
  • 12、2026年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利用风能清洁发电 B、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率 C、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D、大力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
  • 13、读经典,明道理,悟人生。下列词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清风徐来 B、斗转星移 C、水到渠成 D、伐薪烧炭
  • 14、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都是家庭常用燃料,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天然气的有效成分是甲烷。
    (1)、若320g甲烷充分燃烧,需消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2)、假设液化石油气只以丙烷(C3H8)计算,等质量的丙烷和甲烷充分燃烧,耗氧量更大的是
    (3)、某同学想了解使用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哪个更划算,他查阅资料如下:

    燃气

    价格

    热值

    液化石油气

    125元/瓶(15kg/瓶)

    45兆焦/kg

    天然气

    5.0元/立方米

    33.4兆焦/立方米

    由此可知使用更划算。

  • 15、

    兴趣小组同学为了弄清即将维修的沼气池中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收集气体】

    (1)将不加盖的矿泉水瓶装满水,用细绳吊入池中,再用木棍拨动使瓶中的水全部倒出(见图),然后迅速拉起矿泉水瓶,盖上瓶盖。这种方法属于集气法。

    【对气体猜想】

    猜想Ⅰ:全部是CH4;猜想Ⅱ:全部是CO;猜想Ⅲ:全部是CO2;猜想Ⅳ:是CH4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已知:NaOH溶液能与CO2发生反应)

    (2)若“现象a”为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气体中含有气体。

    (3)步骤②的目的是;步骤③“注水装置”应选右图中的(填序号)。

    (4)若“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Ⅰ或Ⅳ”成立,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理由是;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

    (5)采取(4)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若“现象ab”无明显现象,“现象c”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猜想”成立;若“现象ac”均为石灰水变浑浊,“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则证明“猜想”成立。

  • 16、氢气作为一种清洁、高能燃料,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某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氢气并验证氢气在空气里燃烧。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图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乙除采用图示方法外,还可以用法收集氢气;
    (3)、点燃氢气前应先。如图乙,在尖嘴管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
    (4)、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填两点)
  • 17、

    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1)用图一装置进行实验:

    ①图中铜片的作用是;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填化学式)。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②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

    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

    ③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管口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的气体可能是

    【综合应用】

    (4)“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KOH),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煤、和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属于(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为节约化石燃料减少污染,人类进一步开发新能源,如地热能、核能、(填一种即可)等。
    (2)、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后燃烧。其目的是
    (3)、在催化剂作用下,乙醇与氧气、氢氧化钠在燃料电池中反应生成碳酸钠和另一种常见的物质,同时产生电能,请你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5OH+3O2+4NaOH=2Na2CO3+5
    (4)、我国南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可燃冰”,主要为甲烷的水合物,是未来重要的能源。在点燃的条件下,4.8gCH4xg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O25.6gCO和一定质量的H2O , 则x=';若氧气充足时,CH4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 , 这是燃烧的个条件之一。
    (2)、省油灯的原理是:油放热,上层盏内油温 , 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 , 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3)、“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______(多选,填字母)。
    A、水分子受热分解 B、水分子不断运动 C、水分子间隔变大 D、水分子数目减少
  • 20、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反应发生时吸收热量的是
    A、C+O2__CO2 B、2H2O2MnO2__2H2O+O2 C、CaO+H2O=CaOH2 D、CO2+C__2CO
上一页 114 115 116 117 11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