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用作燃料:可燃性 B、氢气用于填充气球:密度小 C、石墨用作电极:导电性 D、氧气用作火箭推进剂:可燃性
-
2、177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如今我们的化学教育家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先后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图乙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装置。其中电热丝的作用是。(2)、红磷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 通过讨论还可以得出剩余主要气体的化学性质有。(3)、小明同学用图乙装置最终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理论值,可能的原因是。(4)、图乙装置与图甲装置相比,改进后的优点是。(5)、用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①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
②具支试管上小气球的作用是。
③实验开始时,若注射器活塞前沿停在30mL的刻度线上,实验结束并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后观察,活塞前沿停在约4mL的刻度线上,请计算利用该装置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3、如图1为某同学进行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端为电源的(填“正”或“负”)极。(2)、水中放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3)、在电解水实验中,将两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绘制成如图2所示的图像。
由图2看出,a气体是。如果管C中气体的体积为10mL,则管D中气体的体积约为。
(4)、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
4、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1)、氮原子核电荷数是;(2)、11号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它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是;(3)、原子在失去或得到电子变成相应的离子时,一般不会发生改变的有 (填编号)。A、核内质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元素的化学性质 D、微粒的电性(4)、在第二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元素过渡到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5)、氧元素的化学性质与表中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
5、世间万物种类繁多,但宏观上根据组成可将物质进行分类。(1)、物质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如图关系中的关系。(2)、以下物质属于单质的有(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有。
①洁净的空气 ②冰水混合物 ③氯化钾 ④液氧 ⑤二氧化碳 ⑥75%的医用酒精
(3)、下列四组物质中,均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所属类别不同,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这种物质的名称:氧气、氦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井水、自来水、蒸馏水、食盐水:。
-
6、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请回答下列有关空气的问题:(1)、空气中的体积含量大约占 , 氧气的体积含量大约占。(填百分数)(2)、如表是某日我国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日报内容:
序号
城市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①
北京
103
可吸入颗粒物
III
②
呼和浩特
500
可吸入颗粒物
V
③
大庆
72
可吸入颗粒物
II
④
深圳
36
无
I
①当口空气质量状况最好的城市是(填序号) , 空气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级别之间的关系是。
②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的污染物不包括。
A、可吸入颗粒物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氧气
③为改善空气质量,北京开展了“为首都多一个蓝天,我们每月少开一天车”的主题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尾气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B、每月少开一天车不会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C、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是污染物
D、“为首都多一个蓝天”是每个市民的职责
-
7、如图分别是①水蒸气液化、②水通电分解、③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微观变化图:(1)、在过程①中,以下各项水分子发生变化的是______。A、水分子之间的间隔 B、水分子的数目 C、水分子的种类(2)、化学反应可以用文字表达式来表示,请你写出过程②的文字表达式。(3)、由②③可得到:化学变化中一定改变的微粒是 , 一定不变的微粒是。(4)、从微观角度解释过程①和过程②的本质区别是。
-
8、正确选择实验仪器和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b , e , f;(2)、据图选择,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填仪器名称)。若需要加热少量液体,需选用的仪器有:(填序号),另外还需要增加一样夹持仪器是(填仪器名称)。(3)、进行化学实验应注意操作规范,指出下列不正确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①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人。
②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③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未倒放。
④吸取液体后的胶头滴管倒置。
-
9、将对应的元素符号或元素名称补充完整:
H;;C;P;;镁;硅;氯;钾;钙。
-
10、学习化学有许多重要的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正确的是A、实验法——实验室用尝味道的方法鉴别食盐和蔗糖 B、推理法——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所以带电的原子一定是离子 C、归纳法——在实验室中要遵循节约药品原则,因此用剩的药品要放入原试剂瓶 D、观察法——变化中观察到有发光、放热现象,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
1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液态空气 B、水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
12、5G通信技术是中国一大科技亮点,5G通信芯片由氮化镓材料制成。已知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镓属于金属元素 B、镓的元素符号是Ga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D、镓原子核外有31个电子
-
1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
B、
C、
D、
-
1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读取液体体积 B、
取用固体 C、
取用固体 D、
滴加液体
-
15、请回答下列问题。(1)、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厨房物品中,主要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选填序号之一)。
A.玻璃 B.陶瓷碗 C.不锈钢炊具 D.塑料盒
②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防止金属锈蚀的是(选填序号之一)。
A.在金属表面涂油或刷漆
B.制成合金
C.及时打磨掉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
D.镀上一层不易生锈的金属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定质量MgCl2和Mg(OH)2的混合物进行探究。取MgCl2和Mg(OH)2的固体混合物10g于烧杯中,先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再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烧杯中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①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
②当滴入10%的稀盐酸至图中A点(即30.0g)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③当滴入10%的稀盐酸73.0g时(即B点),试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
16、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溶液,已知分别是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要求只用无色酚酞试液鉴别它们,请完成如下实验。
①各取少量溶液分别加入A、B、C三支试管中,各滴加两滴无色酚酞试液,若观察到A、C两支试管中的溶液变为红色,则B试管中的溶液是(写名称)。
②用两支试管各取少量的B溶液,分别向其中滴入A、C两种溶液,若观察到其中一支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则该试管中滴入的溶液是(写化学式)。
(2)、已知某固体混合物A可能含有NH4Cl、(NH4)2SO4、CuSO4、CaCO3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现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探究,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所示(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判断:
①气体B的气味是 , 白色沉淀D的化学式为。
②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③产生白色沉淀E的化学方程式:。
④在混合物A中还不能确定的物质是(填化学式),要进一步推理混合物中该成分的存在,可用溶液F进行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的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
-
17、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各实验。(1)、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氢气,然后进行氢气的可燃性实验。
①制取氢气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进行氢气的可燃性实验,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
(2)、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①用上述方法制取氧气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从左到右填写装置序号字母)。
③关于“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选填序号之一)。
A.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B.做铁丝燃烧的实验前,需要在集气瓶底预留少量水或细沙
C.实验结束后回收二氧化锰,发现二氧化锰的质量没有变化
(3)、某赤铁矿的试样(主要含Fe2O3 , 杂质不和CO反应),用一氧化碳气体(含少量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测定试样中氧化铁的质量,所选仪器按“混合气体→A→D→C1→C2”的顺序连接C1、C2为盛有氢氧化钠的洗气瓶,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假设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如下:装置编号
A中浓硫酸
D中玻璃管内固体
C1中溶液
C2中溶液
反应前质量
150g
14.4g
100g
100g
反应后质量
152.7g
10.8g
111.0g
100g
①装置D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②请选择合适的数据,计算该试样中含有Fe2O3g。
③从环保角度考虑,该实验方案设计还存在不完善之处,你的具体改进方案是。
-
18、请回答下列问题。(1)、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于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至今,三星堆已出土了黄金面具、青铜面具等一批珍贵文物,如图所示。
①出土的黄金面具仍金光灿灿,而青铜面具却已锈迹斑斑,这说明金的活动性比铜(选填“强”或“弱”之一)。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依据其化学式我们可以推测铜生锈除了与氧气和水有关外,还可能与空气中的(填化学式)有关。
②制作“青铜面具”的青铜属于(选填“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或“复合材料”之一)。
③古代制作青铜器的铜来源于铜矿。黄铜矿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铜(),其中铁元素和铜元素均为+2价,则该化合物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在二硫化亚铁铜(CuFeS2)中,所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
④我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铜盐溶液里的铜能被铁置换,这一方法是湿法炼铜技术的起源,请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海洋是人类的巨大资源宝库,从海水中可以得到重要的化工原料NaCl和KCl,NaCl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①在℃时,NaCl和KCl的溶解度相等。将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选填“相等”“不相等”或“无法确定”之一)。
②在t2℃时,将30gKCl固体加到50g水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为(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之一),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③在t2℃时,各取NaCl和KCl固体40g,分别加水至固体完全溶解,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然后降温至t1℃此时所得NaCl饱和溶液的质量 KCl饱和溶液的质量(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之一)。
-
19、请回答下列问题。(1)、按要求从甲烷、硝酸钾、二氧化硫、氮气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可做燃料的有机物;
②可导致酸雨的一种氧化物;
③可以用做肥料的盐;
④可作食品袋填充气体的单质。
(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均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①衣:蚕丝是一种天然纤维状丝素蛋白质,甘氨酸和丙氨酸是这种蛋白质水解的两种主要产物。在甘氨酸(分子式为)分子中,碳、氧元素原子个数比为(填写最简整数比),在丙氨酸(分子式为)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填写最简整数比)。
②食: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下列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选填序号之一)。
A.米饭
B.鱼肉
C.猪油
D.蔬菜
③住:用含有甲醛的材料装修房子,人进入后会闻到特殊气味,这主要与甲醛分子(选填“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隔”之一)有密切关系,甲醛(CH2O)是一种(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之一),有剧毒且能致癌。因此,新装修的房子最好通风透气一段时间后才入住。
④行:无人驾驶汽车处理系统芯片的核心材料是高纯度的硅。工业上可用以下方法制取硅;。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
-
20、烧杯中有10g氧化镁和氢氧化镁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4.8g B、该过程中,有中和反应发生 C、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g D、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