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金属材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中只含金属元素 B、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小于纯铝 C、钢是纯净物,生铁是混合物 D、为减缓轮船钢铁外壳的锈蚀速率,通常在轮船外壳表面涂防锈漆
-
2、 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我们应提升防灾避险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冬季在煤炉边放一盆水可以防止CO中毒 B、厨房天然气泄漏,要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C、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D、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应该使用水基型灭火器
-
3、 小郡在学完“碳和碳的氧化物”后,对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属于碳单质, , 属于碳的化合物 B、和CO都属于有机物 C、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 D、C和CO都可用于冶炼金属
-
4、 天宫空间站的电能来源于氮化镓太阳能电池。氮化镓电池中的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镓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B、镓原子的质量为69.72 C、图中 D、镓原子的中子数是31
-
5、 在电化学储能领域拥有巨大潜力的可由以下化学反应制得: , 则可推测X是( )A、 B、 C、 D、
-
6、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自行车在夏天容易爆胎——气体分子受热变大 B、一滴水中大约含有个水分子——水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稀盐酸和稀硫酸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溶液中均存在酸根离子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物质的组成元素不同
-
7、 认真观察现象、准确描述现象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
8、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吸取滴瓶中的液体 B、
移走蒸发皿 C、
读取液体体积 D、
稀释浓硫酸
-
9、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 B、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约占空气质量的21% C、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D、空气污染物主要有、、和等
-
10、 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实验时,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了探究。(1)、小组成员对能否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步骤Ⅰ:按实验装置图1组装仪器(部分夹持仪器已省略)。
步骤Ⅱ: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Ⅲ:在烧瓶乙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后,关闭A、C,夹紧B,拆除气体发生装置
步骤Ⅳ:启动压强传感器,通过活塞C口处迅速注入15mL水,立即关闭活塞C,测定该过程中密闭体系的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中仪器甲的名称是;甲中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图2中ab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③由图2数据证明收集二氧化碳能用排水法收集,理由是。
(2)、在进行二氧化碳性质探究时,有同学发现向某浓度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为探究浊液变澄清的原因,同学们分别取上述浓度的等体积澄清石灰水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资料卡片】ⅰ.常温下,二氧化碳饱和溶液的pH约为5.6。
ⅱ.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吸收CO2
ⅲ.碳酸钙能与溶有二氧化碳的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其溶液pH>7;
实验一:如图3装置,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用pH传感器测定通入气体过程中烧杯溶液pH的变化如图4。
实验二:如图5装置,将产生气体先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澄清石灰水,用pH传感器测定通入气体过程中烧杯溶液pH的变化如图6。
结合图3~6回答问题:
①根据实验一,推测浊液变澄清的原因是因为气体中除CO2外还含有 , 作出判断的依据是。
②实验二的图5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实验现象仍可观察到浊液变澄清,写出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请解释在300s时,溶液pH=6.60的原因是。
结论:由探究结果可知,以上两种情况都可能是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先变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
-
11、 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金属的回收利用。废旧手机零部件有Sn、Zn、Cu、Au等金属,现要回收Au并制备ZnSO4晶体(ZnSO4·7H2O),其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ⅰ。Sn能与酸溶液反应生成+2价的锡盐;
ⅱ。0~600℃时,Zn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影响较大。
回答下列问题:
(1)、将金属加入稀硫酸之前需进行粉碎处理,其目的是。(2)、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固体C的成分是(填化学式)。(4)、获取ZnSO4晶体的“系列操作”中包括:60℃时恒温蒸发浓缩、、过滤、洗涤、干燥。(5)、现有500kg含锌65%的废旧手机零部件,理论上可制得ZnSO4晶体kg。实际生产中按照以上工艺流程所得ZnSO4晶体的质量偏大,其原因是。 -
12、 中国的冶金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炼铁的技术臻于成熟,现代用高炉设备炼铁,如图a.
(1)、加入的铁矿石是赤铁矿,在A区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2)、在生铁冶炼过程中,铁融合碳后,熔点(填“升高”、“不变”、“降低”)。(3)、炼钢的主要原料是生铁。在古代,人们将烧红的生铁反复捶打,在此过程中发生反应:(填化学方程式),使金属材料中的含碳量降低。汉代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有湿法冶金术的记载,“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指硫酸铜。
(4)、铁能够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铜,用(填化学式)溶液代替CuSO4溶液也可以制得铜。(5)、可从反应后的剩余溶液中回收FeSO4.在N2气氛中,从溶液中得到结晶(FeSO4·7H2O)并烘干,FeSO4·7H2O热脱水分解过程中测量的数据如图b,可知x=。(FeSO4·7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8)。 -
13、 硫酸铜溶液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溶液,预防植物的病虫害。(1)、现配制160g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铜溶液,需称量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的质量为 g。(2)、经下列四步配制硫酸铜溶液,操作错误的是 ____(填字母)。A、用托盘天平称量硫酸铜,称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硫酸铜晶体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水 C、将准确称量的硫酸铜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D、将配制好的硫酸铜溶液装入小铁桶中,以备配制波尔多液用(3)、某学习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通过测定溶液电导率,探究温度对CuSO4溶解度的影响。
查阅资料:电导率是表征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物理量。温度一定时,稀溶液的电导率随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离子浓度一定时,稀溶液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提出猜想:CuSO4在水中的溶解度S(15℃)>S(10℃)>S(5℃)。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取试样Ⅰ、Ⅱ、Ⅲ(不同温度下配制的CuSO4饱和溶液),在设定的测试温度下,进行表中实验1~3,记录数据。
实验序号
试样
测试温度/℃
电导率/(μS/cm)
1
Ⅰ:5℃的CuSO4饱和溶液
5
A1
2
Ⅱ:10℃的CuSO4饱和溶液
10
A2
3
Ⅲ:15℃
CuSO4饱和溶液
15
A3
①实验结果为A3>A2>A1。小明同学认为不足以证明猜想成立,理由有 。
②优化实验:小组同学为进一步验证猜想,在实验1~3的基础上完善方案,进行实验4和5。请完成表中的内容。
实验序号
试样
测试温度/℃
电导率/(μS/cm)
4
Ⅰ
B1
5
B2
③实验总结:根据实验3~5的结果为 , 小组同学认为猜想成立。
-
14、 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请你参与一起探究。
【实验探究一】从溶液值变化角度探究酸和碱
反应
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下列探究活动,见下图1。
实验开始后将注射器内的液体缓慢地全部注入烧瓶内,用传感器测得烧瓶内溶液的变化如图1所示。
(1)、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是;(2)、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所含溶质是(填化学式)。(3)、下列试剂不能验证反应到达c点的是____(双项,填字母序号)。A、锌粒 B、硝酸银溶液 C、无色酚酞试液 D、氧化铁(4)、【实验探究二】从溶液电导率变化角度探究酸和碱的反应小组同学根据下图2进行相应实验操作,利用电导率传感器分别测定A试管和B试管反应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得出图3、图4。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
A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试管B中(填“有”或“无”)明显现象。
(5)、表示A试管中溶液电导率变化的是(填“图3”或“图4”)。(6)、图4中电导率的变化:由a点到b点,溶液的电导率减小,你认为其原因是。 -
15、 水是常见的溶剂。“果蔬洗盐”是一种果蔬清洁剂,某“果蔬洗盐”的部分标签如图1所示,配料中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15g“果蔬洗盐”放入1kg20℃的水中,形成的溶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 B、任取“果蔬洗盐”溶液中的各部分,清洗果蔬的效果不一样 C、提纯含有少量Na2CO3的NaCl样品,可用溶解→蒸发→过滤的方法,其中过滤要在40℃左右进行 D、20℃时,NaHCO3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
-
16、 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目的通过对应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黄铜与铜片
相互刻画
B
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
取样,加水溶解,比较温度的变化
C
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
取样,滴加酚酞,观察颜色变化
D
除去CO2中的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A、A B、B C、C D、D -
17、 我国古代常用“火折子”保存火种,《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折子”
记载:“以白薯蔓浸水泡浓,捶之,晒干,辅以硝五钱、硫磺二两、松香四钱……装入竹筒,吹气复燃”,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白薯蔓”是可燃物 B、“火折子”保存火种时不能完全密封 C、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D、“吹气”主要目的是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
18、 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是工业制取氧气的廉价、易得的原料 B、人呼吸空气时呼出的气体中只含有二氧化碳 C、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起到防腐作用 D、倡导“低碳”生活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
19、在广州南沙电氢智慧能源站,7 个储存氢气的固态储氢装置是我国首次将光伏发电制成固态氢能应用于电力系统,“绿电”与“绿氢”转化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1)、写出电解水制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2)、固态合金储氢装置中释放出的氢气,被高压加注到新能源汽车中。高压加注压缩过程中发生的改变是 (从微观角度解释)。(3)、合金 Mg2Cu 是一种潜在的贮氢材料,高温时在氩气保护下,由一定质量比的 Mg、Cu 单质熔炼获得。熔炼制备 Mg2Cu 合金时,通入氩气的目的是。
(4)、Mg2Cu 合金在 350℃时完全吸收氢气生成 MgH2 和 MgCu2 ,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氢化镁中镁元素为+2 价,则氢化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5)、燃料电池通过氢气与氧气反应为电网提供电能,燃料电池发电实现能量的转化,把能转化为电能。(6)、【金属材料】2024 年 12 月 26 日,科幻感十足的六代机掠过成都上空。六代机部分机身采用钛合金。钛合金属于 (选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它耐蚀性好、耐热性高,嫦娥六号外壳也使用了钛合金以适应月球巨大的昼夜温差。则钛合金具有的优点有 (填字母,可多选)。
A. 质软 B.低温性能好 C.耐腐蚀
(7)、【金属的性质】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挂着一重物 A,烧杯中盛有溶液 B。若 A 为铁块,B 为稀硫酸,则将 A 放入 B 中,过一会儿,弹簧秤的读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若 A 为铁块,B 为硫酸铜溶液,将 A 放入 B 中,则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9)、【金属的冶炼】铝锂合金被认为是目前航空航天工业最具竞争力的轻质高强结构材料之一,生产中利用铝土矿(主要成分是 Al2O3)来冶炼其中一种金属铝,化学反应方程式为:。现有含 Al2O3 质量分数为 51%的铝土矿200 吨,计算可冶炼出的金属铝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20、苹果广受大家喜爱,苹果含较多的钾、钙、铁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1)、其中“钾、钙、铁”指的是____ (填字母)。A、元素 B、单质 C、离子(2)、阿柯同学发现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像是生了“锈”一样。
阿柯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一起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查阅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二: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三: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猜想四: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苹果“生锈”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有关。
【实验探究】针对以上猜想,阿柯和小组同学设计了下面表格中的实验,并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将一小块苹果肉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苹果肉变色
①
2
将一小块苹果肉放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
苹果肉不变色
猜想二不成立
3
将一小块苹果肉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苹果肉不变色
猜想三不成立
4
②
温度高的先变色
③温度越高
(3)、【得出结论】新鲜的苹果切开后因亚铁离子(化学符号是)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了褐色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褐变。(4)、【实际应用】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褐变,果品加工厂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指施是____(填字母,可多选)A、生产过程保持充分通风 B、产品采用真空包装 C、使用慢速磨汁机(减少研磨产热) D、低温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