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掌握规范的仪器使用方法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A、
液体加热 B、
倾倒液体 C、
滴加试剂 D、
加入块状固体
-
2、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首要了解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①物质的性质 ②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③物质的转化及应用 ④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和小强同学设计了两套实验装置:(1)、小华采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操作,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是_______。A、装置有点漏气 B、红磷的量不足 C、用干燥的白磷代替红磷做实验(2)、用图1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集气瓶内预先盛少量水,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A、加快集气瓶内气体冷却 B、熄灭红磷 C、吸收五氧化二磷 D、防止集气瓶炸裂(3)、小强用如图2装置完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盛装试剂前打开弹簧夹,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位置后松手,当 , 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盛装白磷的试管容积为40mL,实验前注射器活塞停留在20mL处,加热铜丝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待温度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后,可观察到活塞向下运动,最终停留在mL刻度处。(4)、图2装置与图1装置相比,优点是(答一点即可),可能存在的不足是(答一点即可)。(5)、若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前没有夹弹簧夹,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活塞先向上运动,再向下运动,最后停留在mL刻度处。(6)、为了解释活塞运动的原因,小组同学改用图3所示装置测定实验过程中压强变化,能正确反映压强传感器读数变化的是图(填“4”或“5”),随着实验时间的变化,压强减小的原因是。
-
4、如下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气体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 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棉花的作用是。(3)、用装置B制取气体时的优点为 , 实验室可以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4)、现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较干燥的氧气,选用的装置为。(5)、用装置F和另一仪器(除导管外)可收集并测量O2体积,另一仪器名称为 , 在装置F中气体应从导管(填“a”或“b”)端通入。(6)、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盛有少量水的作用是。
-
5、图甲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A~E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钙原子的质子数为。(2)、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3)、在A~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字母序号);属于阳离子的是(填化学符号)。(4)、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A~E中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填字母符号)。(5)、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相同质量的镁和钙,所含原子数目较多的是。
-
6、写出下列实验的实验符号表达式并写出其对应的基本反应类型。(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2)、过氧化氢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3)、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
7、人类的发展历程也是人类追求光明的历程。人类照明经历了:篝火→油灯→蜡烛→电灯。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照明方法中,照明没有发生化学变化。(2)、蜡烛燃烧过程主要包括:①石蜡先熔化成液态 ②液态石蜡汽化成气态 ③石蜡蒸气再燃烧。在蜡烛燃烧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序号)。由此说明发生化学变化时(填“一定”或“不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3)、制造电灯的过程需要设计灯的形状,研制发光效率高的灯丝以及透光性能好的玻璃。这些过程中,与化学无关的是。(4)、蜡烛燃烧的过程,最能说明其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A、蜡烛变短 B、发出大量的热 C、发出黄光 D、生成小水珠(5)、在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中,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是为了验证有生成;用润湿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是为了验证有二氧化碳生成。
-
8、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含氟牙膏能有效预防龋齿,这里的“氟”是指(选填“原子”“离子”或“元素”);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氟离子的化学符号。(2)、水是由构成,铁是由构成,氯化钠是由、构成(填中文名称)。(3)、用化学符号表示出3个铁原子;2个氢原子。
-
9、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图甲: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中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 B、图乙: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锰随时间的变化 C、图丙: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固体物质的种类随加热时间的变化 D、图丁:用两份等体积等浓度的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其中一份加了催化剂,产生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
10、下图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反应过程中,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C、保持氯化氢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氯化氢分子 D、反应过程中,氢原子、氯原子不变
-
11、四川正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单质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核心材料。如图为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硅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硅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4 B、硅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二周期 C、图中m的值为14 D、图中“28.09”表示1个硅原子的质量
-
12、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离子不可能再变成原子
-
13、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为2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仰视读数为10mL,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A、小于10mL B、等于10mL C、大于10mL D、无法确定
-
14、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合反应,但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 B、 C、 D、
-
15、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
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连接仪器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点燃酒精灯 D、滴
加液体试剂
-
17、云南建水人早在3500多年前就掌握了制陶技术。下列陶瓷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高温烧制 B、拉坯造型 C、镇浆制泥 D、磨光上釉
-
18、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约为n千克,一种A原子的质量约为m千克,计算这种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19、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对催化剂产生了兴趣,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氧化铁也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为了探究氧化铁能否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他们设计了实验装置,并进行气体的制备和测量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标准,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过氧化氢溶液温度/℃
氧化铁的用量/g
收集40 mL氧气所需时间/s
①
5
10
20
0
128.5
②
5
10
20
1.2
16.8
③
15
10
20
1.2
10.5
④
5
10
70
0
32.7
(1)、通过实验①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 通过实验②和③对比可知,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与有关。(2)、分析表中数据,能说明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组是。(3)、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量 (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4)、验证二氧化锰是否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实验时,需要增加只盛有二氧化锰的试管进行对照。该小组有同学认为验证氧化铁能否催化过氧化氢不需要该对照实验,他的观点(填“是”或“否”)正确,原因是。 -
20、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收集氧气,并验证氧气的一些化学性质。请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2)、图G的实验中,集气瓶底要预留少量水,其目的是。(3)、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要控制反应速率,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标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