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下是几个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根据实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甲实验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请写出丙实验中,加入少量水的目的。
-
2、2024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其主题为“以水促和平”。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1)、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电解水实验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回答问题:
①此装置中a端表示极(填“正”或“负”)
②检验b中气体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是由组成的。
(2)、自来水厂净化过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①操作X的名称是。②试剂A的名称是。
-
3、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A、B、C、E所示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填序号)。(2)、若D为离子,其化学符号为。(3)、A、B、C、E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填微粒符号)。
-
4、用化学用语填空:(1)、3个碳酸根离子。(2)、标出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3)、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以用来防腐的气体是。
-
5、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A、①表示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②表示电解水 C、③表示加热一段时间高锰酸钾固体 D、④时,向一定量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
6、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性质完全相同 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所以不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D、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7、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A、反应类型逻辑关系
B、原子结构
C、地壳中元素含量
D、空气成分
-
8、模型认知是化学研究的重要科学方法。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B、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微粒个数比为3:2 D、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
9、对下列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A、Fe2+中“2”表示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B、2CO中“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C、H2中“2”表示2个氢原子 D、2N中“2”表示两个氮元素
-
10、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11、戊二醛是一种广谱高效消毒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表示原子之间相互连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戊二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8 B、戊二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戊二醛属于氧化物,化学式为C5H8O2 D、保持戊二醛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
-
12、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照单质、氧化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铁粉、氯酸钾、矿泉水 B、液氧、蒸馏水、空气 C、金刚石、过氧化氢溶液、食盐水 D、稀有气体、氧化铜、石灰水
-
13、人类离不开空气,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作燃料 B、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SO2、CO2、NO2 C、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主要发生了物理变化 D、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
14、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氢气用于填充气球 B、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C、液氮用于医疗手术中的冷冻麻醉 D、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
-
15、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离子中核电荷数一定不等于核外电子数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原子的体积大小主要由原子核的体积决定
-
16、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C、硝酸铵固体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吸收热量 D、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
-
17、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氢氧化钠
B、读取液体体积
C、过滤
D、配制溶液
-
18、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圆满收官,这意味着人类探索宇宙有了更加深邃的视角。某同学认为制造“天眼”的球面射电板可能是铝合金板制的,就该同学的“认为”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
19、少年强则国强!为了祖国的发展和复兴,青少年不仅要努力学习,还要强壮身体。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期对钙的需求量相对较多,如果从食物中摄取不足,需要从药物或保健品中摄取,如图为某制药厂生产的高钙片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原料]碳酸钙(CaCO3)、维生素D
[功效成分]补钙
每片中含:钙(以Ca计)500mg 维生素D100IU
[食用方法]每日1次;每次1片
[规格]2.5g/片
(1)、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按照标签内容服用,每日摄取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g(写出计算过程)。 -
20、
中国空间站技术新突破!中国空间站水资源闭合度超95%,氧气资源100%再生,实现了由“补给式”向“再生式”的根本转换。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对空间站水净化和氧气的再生产生了兴趣,并开启了项目化学习之旅。
任务一:了解空间站水资源净化的方法
【咨询专家】同学们通过数字化平台,向航天专家进行了咨询。
将尿液净化为饮用水的原理如图所示。
【小组交流】
(1)从微观角度分析,液态水与水蒸气的区别是________;
(2)“蒸馏”是利用了混合物中各组分的________不同将物质分离。
任务二:模拟空间站制取氧气
【咨询专家】空间站的氧气主要来自再生水电解制氧气系统。
【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模拟空间站电解水制氧。
【交流讨论】
(3)空间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解决“气体从哪里来”的问题必然伴生着“气体往哪里去”的问题。为此,科学家设计了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现了“水—氧—碳”的循环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水—氧—碳”的循环转化,减少了氧气的携带量,减轻了火箭和飞船的载重 B. 富含二氧化碳空气经过净化后送达植物舱,供植物光合作用;植物舱产生的富氧空气经空气净化后送到综合舱供人和动物呼吸,形成碳氧循环 C. 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凝与净化 任务三:探究空间站内空气成分
【设计方案】
(4)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认为:空间站内的空气与地球上的空气成分应大致相同,但也有所区别,空间站内的空气成分只需保留氮气和氧气即可。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来测定空间站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________。
【小组交流】
(5)同学们在航天专家的介绍中得知,3名航天员在空间站密封舱内驻留24小时,舱内氧气分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航天员中度活动时氧气分压迅速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
【成果分享】
(6)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学到了空间站净化水和氧气再生知识。在项目化学习的成果报告中,同学们提出了空间站的水和氧气由“补给式”向“再生式”的根本转换的许多价值,请你也写出一条该转换方式的价值: ________(写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