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液态氧气为淡蓝色 B、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C、氧气供给呼吸,发生的是缓慢氧化 D、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 2、生产和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需要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下列问题中不是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的是( )
    A、新型超导材料的研制 B、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生活环境 C、改进汽车外形,流线型设计以减少阻力 D、研究生产低毒高效的农药、化肥
  •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但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小于15.请你参与探究: 

    (1)、【提出猜想】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写一条)
    (2)、【查阅资料】红磷、白磷的一些性质如下表: 

    熔点/

    着火点/

    密度/(g/cm3)

    红磷

        590

        240

        2.34

    白磷

        44.1

        40

        1.82

    【交流与讨论】

    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3)、他们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其他仪器忽略)

    甲同学提出应把红磷换为白磷,理由是

    通过粗铜丝来点燃玻璃管内的白磷,这利用了金属铜的 性。 

    与课本上的实验装置相比较,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

    (4)、小艺认为用木炭代替红磷也可以完成实验,大家认为不可行,理由是
  • 4、根据下列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O2的装置可选择  (填字母)。完全反应后的固体残渣,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得到较纯净的二氧化锰(残渣中只有二氧化锰难于水)。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填写选项符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分离得到的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  保持不变; 

    (3)、在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实验装置中,F装置相对于B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图G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  ;请在图G方框内画出补充的仪器,完成测量生成CO2的体积装置(用黑色水笔画图)  。
  • 5、木炭粉还原CuO实验后的混合粉末中含有铜、CuO、少量木炭粉,实验室从该混合粉末中回收铜的方案如下。

    请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时,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途径Ⅰ中混合粉末与过量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向溶液A加入过量铁粉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任写一个) ,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4)、检验回收的铜中是否含铁粉的方法是  。 
    (5)、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的优点是  (任写一条)
  • 6、下列物质,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纯净的空气  水 B、生铁  青铜 C、二氧化硫  澄清石灰水 D、蒸馏水  臭氧
  • 7、请根据表回答有关问题: 

    序号

        

        

        

        

    物质

    醋酸

    熟石灰

    纯碱

    化学式

        CH3COOH

        H2O

        Ca(OH)2

        Na2CO3

    (1)、表中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盐的是  . 
    (2)、利用表中的物质作为反应物,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电解水  . 

    熟石灰和纯碱反应  . 

    (3)、若要测定纯碱溶液的酸碱度,可选用下列选项中的  . 

    无色酚酞试液    紫色石蕊试液    pH试纸 

    (4)、槟榔芋皮上含有一种碱性的物质--皂角素,皮肤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选用下列  来涂抹止痒. 

    食醋(含醋酸)    熟石灰    纯碱.

  • 8、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波尔多液 硝酸钾 干冰 活性炭 熟石灰 氯化钠 硝酸铵 二氧化硫八种物质。请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 
    (1)、可作复合肥的是  ; 
    (2)、可用作冰箱去味剂的是  ; 
    (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4)、农业上一种常用的杀菌剂是  ; 
    (5)、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  ; 
    (6)、引起酸雨的物质是  。
  • 9、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铁、氯化钠和甲烷三种物质中: 

    由离子构成的是  ; 

    由分子构成的是  (本小题填化学式)。 

    (2)、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2个镁离子  。 

    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  。 

    (3)、如图,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甲图中的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层。 

    (4)、用“”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如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  (填字母) , 图中表示的物质属于  (选填混合物”“化合物”“单质氧化物)。 

  • 10、甲、乙两组同学在实验室分别完成以下任务: 

    甲组同学:将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分别为NaClNa2CO3)区别开来. 

    乙组同学: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Na2CO3 

    (1)、甲组同学为了区别两瓶无色溶液,ABCD四位同学分别选择下列物质进行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____(填写序号)
    A、稀盐酸 B、AgNO3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酚酞
    (2)、乙组为了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Na2CO3 , 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沉淀A的化学式  ; 

    加入CaCl2溶液后,分离除去沉淀A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 

    上述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杂质.于是改进方案:将混合物溶解,若滴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则既能除去Na2CO3杂质,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11、研究发现,在超高压条件下所有的氢气分子会破裂为氢原子,制得具有金属性质的金属氢,可以很好的解决氢的储存问题。下列关于金属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原子直接构成 B、是单质 C、能导电 D、金属氢的化学性质和氢气相同
  • 12、下列现象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铝制品易在表面形成氧化膜,所以铝锅要经常用清洁球擦洗 B、用洗洁精和汽油洗衣服上的少量油污,是因为它们具有乳化作用 C、电解水实验时,电源正极上产生的是氧气,电源负极上产生的是氢气 D、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均匀地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 13、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Fe粉溶液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CuSO4 B、Ca(OH)2溶液鉴别CO2O2 C、用生石灰、碳酸钠和水制取氢氧化钠 D、用酚酞溶液检验CaO中是否含有Ca(OH)2
  • 14、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原理不相符合的是 ( )

    选项

    用途

    化学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A

    镁粉用于制照明弹


    2Mg+O2̲2MgO


    B

    稀硫酸用于除铁锈


    Fe+H2SO4=FeSO4+H2


    C

    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Al(OH)3+3HCl=AlCl3+3H2O


    D

    天然气用作燃料


    CH4+2O2̲CO2+2H2O

    A、A B、B C、C D、D
  • 1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16、碳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纳米的空心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碳纳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碳纳米管燃烧不充分时生成一氧化碳
  • 17、在化学变化前后( )
    A、分子的组成和结构一定不会改变 B、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会改变 C、分子的化学性质一定不会改变 D、原子的组合排列方式一定不会改变
  • 18、实验操作必须规范,下列操作其结果可能偏小的是( )
    A、50g浓硫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 B、用水润湿后的pH试纸测定某碱溶液的pH C、用量筒量取60mL液体,仰视读数 D、用过量的红磷测定含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19、现有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物13.3g , 溶于水加入100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9.6g , 则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4% B、8% C、12% D、16%
  • 20、维生素C是一种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的物质,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它有防癌作用.维生素C的化学式是C6H8O6 , 该化学式本身不可能得到的信息是( )
    A、维生素的性质和用途 B、维生素的组成元素 C、维生素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D、维生素的相对分子质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