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据图回答问题:
    (1)、炎热的夏天,人们常选择甲处避暑,因为沿海地区的周围主要是水,海水的比热容较(选填“大”。或“小”),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小,所以夏天海边比较凉爽;也可以选择乙处避暑,原因是

    (2)、乙地的植被是森林,而丙地是半荒漠,主要成因是
  • 2、“生命吸管”是一种快速获取野外饮用水的吸管装置,内装有多种过滤器,其中滤网可去除大部分颗粒物;活性炭和离子交换树脂可去除异味和部分重金属;超滤膜可滤除99.3%的细菌和病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滤网有过滤的作用,能去除颗粒物 B、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去除异味 C、超滤膜与将自来水煮沸的作用相同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不含杂质
  • 3、一杯50的硝酸钾溶液,只让其温度发生如图所示变化,若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溶液一定都是不饱和溶液 B、乙、丙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C、丙溶液的温度一定为30 D、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溶液
  • 4、生活中鸡蛋放置时间越久越不新鲜,不同新鲜程度的鸡蛋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如图(鸡蛋表面有气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新鲜的鸡蛋在水中浮力等于重力 B、三个容器中鸡蛋的浮力越来越大 C、鸡蛋由于呼吸作用导致密度变小而上浮 D、鸡蛋在放置过程中,因体积变大而上浮
  • 5、小明利用笔和铜丝制作了一个简易密度计(如图甲)。根据密度计在液体中的深度和液体密度绘制了h-ρ图像(如图乙)。小明测得密度计在A液体中对应深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为A点。为使密度计更稳定,增加铜丝质量后,仍测量A液体,此时A点位置将(  )

    A、向①移动 B、向②移动 C、向③移动 D、向④移动
  • 6、下列气候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组合是(  )
    A、“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一纬度因素 B、海南岛是著名的避寒胜地一海陆因素 C、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一一地形因素 D、“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度”一一地形因素
  • 7、小明在室温下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该实验探究的因素是(  )

    A、溶剂的质量 B、溶剂的种类 C、溶剂的温度 D、溶质的种类
  • 8、如图所示,将压水泵插入水桶中,从上端向下按压,水就会从出水口流出。按压的作用是使桶内气压(  )

    A、大于大气压 B、等于大气压 C、小于大气压 D、变为零
  • 9、如图所示,某小区的流水景观里,有一片落叶正在随水流由高处向低处漂流。落叶在此运动过程中受到浮力的方向是(  )

    A、F1 B、F2 C、F3 D、F4
  • 10、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取用固体药品 B、倾倒液体药品 C、过滤泥浆水 D、蒸发食盐水
  • 11、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展示了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的显著成就。发射过程经历了火箭点火发射、加速上升、船箭分离等阶段。此次神舟十八号实施了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实现中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
    (1)、发射前通过压缩体积使氢气(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运载火箭组合体总质量约为400吨,发动机点火后,运载火箭推动载人飞船加速升空,该过程中载人飞船的机械能。(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燃料的选择对于飞船的性能和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航空航天中燃料类型包括液体燃料和固体燃料,如表为某航天器所用的燃料和氧化剂,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名称) , 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一定条件__2X+3N2+4H2O , 则X所表示的化学式是

     

    一级火箭

    二级火箭

    三级火箭

    固体燃料

    燃料

    煤油

    液氢

    偏二甲肼(液态)

    铝粉

    氧化剂

    液氧

    液氧

    四氧化二氮(液态)

    高氯酸铵

  • 12、俯卧撑是一项常见的健身项目,如图是小滨同学做俯卧撑时的示意图,每做一次将身体撑起,肩膀上升0.4m,在某次测试中,他1分钟内完成30个俯卧撑,他的身体可视为杠杆,O点为支点,A'为重心,重力为500N,OA长0.9m,AB长0.6m。

    (1)、小滨做俯卧撑的过程中,当身体下降时,他所受到的(选填“手受到的支持力”、“脚尖受到的支持力”或“重力”)可视为杠杆的阻力;
    (2)、如图,小滨将身体撑起静止不动时,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是多少?
    (3)、小滨做俯卧撑的功率多大?
  • 13、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电动自行车新国家标准,小江买了一辆按新国标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如图),部分参数如表所示。已知小江质量为60千克。假定电动自行车在水平骑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始终为总重的0.08倍。

    项目

    参数

    整车质量(千克)

    40

    电动自行车最大功率(瓦)

    400

    (1)、车轮上刻花纹的目的是
    (2)、小江在水平公路上骑电动自行车,匀速行驶10米过程中克服阻力做了多少功?
    (3)、若小江骑行过程中电动车以最大功率匀速行驶,则此时的车速为多少?
  • 14、将铁粉和稀硫酸先后加入到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搅拌使之充分反应。实验过程中,加入物质的质量与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a点时剩余的固体物质是
    (2)、n点对应的横坐标数值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15、某学习小组同学设计了有关氢氧化钠性质的探究活动,并基于证据进行推理分析,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图1所示实验,并绘制了装置内压强随加入集气瓶的液体体积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点溶液的pH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请根据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ab、cd段装置内压强随加入集气瓶的液体体积变化的原因(不考虑因液体的滴入而引起的瓶内压强的变化)。
  • 16、小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知道钾、钙、钠金属活动性特别强,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他猜想: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钠后面,镁是否也能与水反应呢?于是他在两个烧杯中都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镁条,分别如图甲和图乙进行操作。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

    (1)、小滨通过比较加热前后的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小滨发现B试管放置在空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红色会褪色,这说明溶液的碱性(选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4)、加热后乙图的烧杯中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该现象消失。他联想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以稀硫酸和大理石为反应物,便对该现象进行了解释,他的解释是
  • 17、杆秤在古籍中被称为“权衡器”,是我国从古代沿用至今的称量工具。《墨经》中最早对权衡器的杠杆原理做了理论上的探讨。小滨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并制作了一把杆秤。完成下列问题:

    (1)、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的作用是:
    (2)、在杠杆两侧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左图所示。多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可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以符号表示);

    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动力F2/N

    动力臂l2/cm

    1

    1.0

    10

    0.5

    20

    2

    1.5

    10

    1.0

    15

    3

    2.0

    15

    1.5

    20

    (3)、小滨根据杠杆知识制作了如右图所示的杆秤。使用时,将待称量的物体挂在秤钩上,用手提起B或C处的秤纽,移动秤砣在秤杆上的位置,使秤杆达到水平平衡时即可读出待称物体的质量。已知秤砣质量为200克,秤砣最远可移至E点(秤杆和秤钩的质量忽略不计),秤杆上各点长度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使用不同的秤纽,杆秤的称量范围和精确度是不同的,选择秤纽(选填“B”或“C”),杆秤的称量更精确;

    ②使用小滨设计杆秤的最大称量是千克。

  • 18、

    为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小滨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探究一】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到溶液的温度升高,由此现象推断出两者能发生反应的结论。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后,小滨同学发现此结论不够严谨,于是设计了下列3个对比实验:

    ①50mL -定浓度的盐酸与5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②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5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3个实验中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分析,小滨同学确认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确发生了反应,理由是

    (2)从微观角度分析,此酸碱反应的实质是由于(填离子符号)两种离子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二】

    (3)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到溶液颜色时,可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实验探究三】

    (4)小江改用氢氧化钡与稀硫酸混合,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他据此认为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发生了中和反应。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这个想法不正确,理由是

  • 19、实验室里有两个试剂瓶,各装有8克氢氧化钠固体,久置未用。为检验该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小滨和小江对瓶中样品进行了如下探究。

    【定性探究】小滨取其中一瓶氢氧化钠样品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图所示。

    (1)、图中蓝色絮状沉淀的化学式是
    (2)、上述探究可得出该瓶氢氧化钠(填“没有变质”或“部分变质”)。

    【定量实验】小江想通过氢氧化钠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测定产生二氧化碳的多少,从而定量确定氢氧化钠样品的变质程度。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并请小滨帮助修正方案。(注:不考虑稀盐酸中HCl气体的挥发)

    (3)、小滨认为方案一的C装置中量气管水面上应覆盖一层植物油,其原因是
    (4)、小滨认为方案二的装置中存在缺陷。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写一点)。
  • 20、滑板是年轻人特别酷爱的极限运动项目之一,运动者在轨道上滑动时,可做出各种观赏性极高的动作(如图):若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将甲图的滑板轨道简化为乙图,一段粗糙程度相同的轨道BC和一个光滑的圆弧形轨道AB在B点处相连。总质量为50kg的小滨从离水平面高为4m的A点由静止滑下,最后静止于水平面上的C点,已知BC长为20m,则小滨在BC段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小滨在轨道AB下滑的过程中,能量转化形式为;若将小滨的总质量增加为60kg,其余情况保持不变,小滨在水平路面上滑行的距离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上一页 117 118 119 120 12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