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5)九上科学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卷(基础)

试卷更新日期:2025-08-24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2024年1月11日,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相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年度盛典。如图是浙江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它们在制作过程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衢州白瓷 B、温州剪纸 C、东阳木雕 D、杭州刺绣
  • 2. 如图是一种简易的自动化彩色喷泉实验。注射器中是滴有紫包菜汁的氢氧化钠溶液pH=10 , 小药瓶中充满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实验开始时推动注射器使少量溶液进入小药瓶,然后松开手,可以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小药瓶中出现了美丽的彩色喷泉。已知紫包菜汁的变色范围如表所示,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pH

    <6.5

    7.07.1

    7.58.5

    8.512.0

    >12.5

    颜色

    粉红色

    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A、紫包菜汁可以用做酸碱指示剂 B、滴有紫包菜汁的氢氧化钠溶液呈绿色 C、液体颜色为粉红色时小药瓶中所含的溶质是NaCl D、若实验中氢氧化钠过量,则小药瓶中液体颜色变化依次为:粉红色→紫色→蓝色→绿色
  • 3.  大豆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氧转化为被农作物吸收的营养物质,使植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玉米植株没有根瘤菌,施用下列化肥可达到同样效果的是
    A、KCl B、K2SO4 C、Ca 3(PO4)2 D、(NH4)2SO4
  • 4.  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食物

    苹果汁

    西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2.9

    5.8

    6.4

    7.6

    A、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pH变大 B、西瓜汁比苹果汁酸性强 C、鸡蛋清和牛奶都显碱性 D、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苹果汁
  • 5. 下列物质的分类中,错误的是( )
    A、醋酸属于酸 B、纯碱属于碱 C、小苏打属于盐 D、冰水属于纯净物
  • 6. 如图为某酸碱指示剂在不同pH溶液中的颜色,下列溶液能使该酸碱指示剂变成蓝色的是 (     )

    A、食盐水 B、碳酸钠 C、白醋 D、稀盐酸
  • 7. 研究发现水稻对镉的吸收量与土壤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中最适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量的是

    A、稀硫酸 B、氯化铵 C、硝酸钾 D、熟石灰
  • 8. 下列关于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苛性钠、烧碱、火碱都是氢氧化钠 B、稀盐酸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 C、氢氧化钙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D、许多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如柠檬、柑橘)中含有酸
  • 9. 为了解我市不同环境中的空气质量,化学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定了可吸入颗粒TSP(总悬浮颗粒物)、NO2、SO2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对该地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是 TSP B、该地冬季里空气的质量最差 C、SO2和NO2易形成酸雨, 酸雨的pH=5.6 D、实验室可用碱液吸收处理SO2
  • 10. 柠檬酸 C6H8O7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大量的 H+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发生反应的是 ( )
    A、Mg B、K2O C、HCl D、NaOH
  • 1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借助它们有助于理解物质具有性质或发生变化的规律,以下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氨水呈碱性

    NH3·H2O能电离出OH

    B

    用稀盐酸辨别氯化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

    氯离子和钠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钠

    C

    CuSO4溶液呈蓝色

    溶液中存在Cu2+

    D

    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两种溶液中都含有H+

    A、A B、B C、C D、D
  • 12. 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
    A、CaCl2、Na2CO3、KNO3 B、NaCl、Ba(NO3)2、NaOH C、NaNO3、FeCl3、HCl D、H2SO4、NaOH、Na2CO3
  • 13. 图甲为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图乙中能大致表示稀释浓硫酸过程中烧杯内液体pH变化的是

    A、 B、 C、 D、
  • 14. 黑枸杞素有“花青素之王”的美誉。将黑枸杞浸泡在不同pH的溶液中,呈现颜色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生活中常见液体能使黑枸杞浸泡液呈蓝绿色的是(  )

    A、蒸馏水 B、白醋 C、苏打水 D、食盐水
  • 15. “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新学期,小科也积极参与学校布置的“争做劳动小能手”的活动中。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相符的是 (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给校园中的花草施用硝酸铵

    硝酸铵属于复合肥料

    B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隔绝空气灭火

    C

    用威猛先生(含NaOH)清洗油烟机的油污

    氢氧化钠能溶解油污

    D

    用白醋和纯碱自制灭火器

    中和反应

    A、A B、B C、C D、D
  • 16. 下列稀释浓硫酸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 17.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某个量y随稀硫酸加入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y可以表示

    A、沉淀的质量 B、氢氧化钡的质量 C、溶液的pH D、溶质的质量
  • 18.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
    A、测试溶液pH值 B、闻气体气味 C、过滤 D、结晶
  • 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能与B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改进了烧碱的生产工艺,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D、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pH>7
  • 20. 将25克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25克20%的稀硫酸充分混合,混合后的溶液与下列物质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氧化铜 B、二氧化碳 C、氯化钡溶液 D、硫酸铜溶液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 21. 科学活动小组对治疗胃酸分泌过多的食物和药物进行了分类整理。

    食物

    馒头、皮蛋、苏打饼干、花生等

    药物

    有效成分

    氢氧化镁

    碳酸镁

    氧化镁

    食品级铁粉

    类别

    氧化物

    单质

    (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 , 轻度胃酸过多时,可用馒头、皮蛋等食物调理。
    (2)、使用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时,有些药物与胃酸反应时有气体生成,容易导致胃内压强变 , 引起不适,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换成表中的一种药物进行治疗,这种药物的有效成分可以是
  • 22. 小浙比较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做了下面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甲、乙实验,说明具有吸水性的固体是
    (2)、取出培养皿并配制溶液,久置于空中,则两个培养皿中会出现浑浊的溶液是
    (3)、丙、丁处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 23.  “宏观——微观—符号”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用这一方法来完成对 Na2CO3性质的研究。

    【宏观现象】在烧杯中先装入少量的 Na2CO3粉末,再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溶液,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微观解释】我们可用如图的模型解释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则X代表的微粒为

    【符号表达】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 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也是巨大的碳资源。CO2的低能牦捕集、转化和利用正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以CO2为原料可获得下列四种物质(如图),反应①中CO2与H2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反应②的实现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和;反应③可用来制取肥;反应④获得产品后的剩余溶液中,溶质中有过量的反应物和(填化学式)。

  • 25. 兴趣小组研究酸碱反应时利用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指示剂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和溶液颜色变化如下图所示。

    (1)、从微观角度分析,最初使烧杯中溶液变蓝是。(填离子符号)
    (2)、根据乙图颜色的变化,判断图甲中B溶液是。(填写溶液名称)
    (3)、图乙中M点时,溶液中除紫色石蕊外还存在的溶质有。(填化学式)
  • 26. 小峰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请分析表格,并回答下列问题:

    试剂

    稀盐酸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烧碱溶液

    石灰水

    颜色

    绿

    绿

    绿

    (1)、若将该花汁滴入苏打溶液中,溶液呈什么颜色
    (2)、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简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
    (3)、若在测量石灰水的pH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会使pH偏(填“大”或“小”)。
  • 27. 如图是稀盐酸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小球代表反应前后溶液中的离子种类。

    (1)、请写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
    (2)、微粒“O”代表的是(用符号表示)
    (3)、反应结束后,测量溶液的pH的方法是
  • 28. 图中的几种物质是常见的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现象是
    (2)、碳酸钙、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 , 是因为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写离子符号)。
    (3)、将四种盐的固体放入水中,可以判定是硫酸铜的证据是
  • 29. 学校为预防“手足口病”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包括使用“84消毒液”对学校环境进行消毒。“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火氯酸钠(NaClO)。
    (1)、NaClO属于盐,其中的阴离子符号
    (2)、“84消毒液”溶液呈碱性,则其pH7(填“>”、“<”或“=”)
    (3)、“84消毒液”溶液加水稀释,请在下图中画出其PH值随水量的增加而变化的图像。

  • 30. 钴(Co)的化学性质与铁相似。

    (1)、如图是含钴物质的化合价——物质类价图。R处对应的物质类别是
    (2)、已知CoSO4易溶于水,利用复分解反应原理,写出一种生成Co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11分)

  • 31. 排放含磷废水会使水体富营养化。为除去废水中的磷,某小组开展下列研究。

    Ⅰ、制备吸附剂

    【实验1】往桑枝木炭中加入Fe2(SO43溶液,浸泡后再加入NaOH溶液,调节溶液的pH,经系列操作制得吸附剂A和吸附剂B。

    (1)使用可测定溶液的pH值。

    (2)请写出Fe2(SO43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研究吸附剂的性能

    【实验2】为比较两种吸附剂的除磷性能,25℃时,分别取含磷浓度为7.5mg•L1的两份等量含磷废水,将废水的pH均调至6,用A、B两种吸附剂进行实验,结果如表(吸附量是指每克吸附剂吸附的废水中磷元素的质量)。

    实验编号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吸附剂

    吸附剂质量/g

    废水的pH

    吸附时间/min

    吸附率/%

    吸附量/(mg•g1

    A

    0.2

    6

    x

    75.7

    1.42

    B

    0.2

    6

    260

    98.1

    1.84

    (3)上表中x=

    【实验3】为研究废水的pH对吸附剂A除磷性能的影响,设计实验方案。

    (4)请简述该实验方案

  • 32. 构建知识网络能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请根据酸碱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酸、碱都能与①反应,则①为类物质。
    (2)、请写出一个酸与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O2和CO都是非金属氧化物,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O却不能反应,造成此性质差异的微观原因。图2装置来进行该实验,实验现象为
  • 33. 《天工开物》中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文中的“石”指石灰石)。如图甲所示,先利用煤气灯(煤气灯加热能达到石灰石分解的温度,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 , 充分燃烧产生CO2)煅烧石灰石,然后完成后续操作。最后,做如图乙所示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

    ①烧杯内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试管A中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试管B中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1)、能成为煅烧石灰石是化学反应的证据是现象(填“①”“②”或“①和②”)。
    (2)、为检验图甲所示实验中的石灰石是否完全分解,可取冷却研细后的粉末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观察到 , 说明未完全分解。
    (3)、在试管A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红色褪去的现象。

四、综合题(第36题第3小题2分,其他每空1分,共19分)

  • 34. 工业上以铁粉为原料制备新型消毒、净水剂K2FeO4的流程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是 , 反应①发生时的现象为
    (2)、已知氢氧化亚铁和双氧水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③中双氧水做氧化剂,常见试剂高锰酸钾也可做氧化剂,该工艺流程中选用双氧水而不用高锰酸钾的原因是
  • 35. 历史上与合成氨(NH3)有关的研究曾3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一种利用N2与H2O反应合成NH3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1)、图中反应③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2)、推测反应①产物Li3N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3)、NH3与H2O、CO2反应可生成碳酸氢铵(NH4HCO3),碳酸氢铵属于____(填字母)。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料
  • 36. 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10g稀盐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

    (1)a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37. 复分解反应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学习时,应注意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

    ②碳酸钾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③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硝酸反应:

    (2)、你想过上述复分解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吗? 这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能相互结合。如上述反应①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Ba2+SO42而Cl-和Na+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请你分析上述反应②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 , 反应③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
  • 38. 如表是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与密度对照表(20℃)。

    质量分数/%

    10

    20

    30

    40

    50

    密度 /gcm-3

    1.11

    1.22

    1.33

    1.43

    1.53

    (1)、20℃时,随着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逐渐
    (2)、配制100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g。
    (3)、20℃时,10%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100mL时的质量为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