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 工 程 建 设 的 步 骤 排 序 正 确 的是(   )。

    1.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 ②制作一个模型 ③实施建设 ④明确要解决的问题⑤测试模型,评估并改进

    A、①③⑤④② 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①④③
  • 2、请把港珠澳大桥建造时遇到的限制、挑战和对应的解决方案用线连起来。

    港珠澳大桥有高度限制         用圆钢筒围岛

    桥和隧道之间没有岛屿连接     建立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

    海底不适合修建人工岛          修建人工岛

  • 3、下列关于建造港珠澳大桥工程和建造房屋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相对于建造港珠澳大桥工程,建造房屋是一个小型工程 B、两个工程一样都要经过明确问题、设计、建造、验收等步骤 C、两个工程遇到的限制和挑战基本相同
  • 4、工程的关键是 , 技术的核心是 , 科学技术和工程是相辅相成、互相的。
  • 5、工程建设的限制条件包括、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它们的相似步骤是:

  • 6、港珠澳大桥建造时遇到了许多和挑战,工程师采用建立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修建人工岛、用圆钢筒围岛等办法解决了问题。
  • 7、港珠澳大桥是连通香港、珠海、澳门的大桥,大桥全长55千米,是集为一体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 8、一到雨天,教室的雨伞数量就剧增。针对这一问题,阳阳想给班级建造一个伞架。伞架要求:高1米,占地面积不超过1平方米,具有储水功能,能收纳所有同学的雨伞,且成本不超过200元。阳阳的设计草图如下:

    (1)、伞架的建造需经历以下步骤,正确的排列序号是

    ①制作一个模型         ②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③实施建设   ④在限制条件下设计         ⑤测试、评估并改进

    (2)、在伞架建造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的项目有(    )。(多选)
    A、伞架高度 B、伞架形状 C、占地面积 D、建造材料 E、建造成本
  • 9、某科学小组对自己搭建的塔台模型进行了如下图所示测试。

    (1)、实验一是他们在检测塔台的能力,实验二是他们在检测塔台的能力。
    (2)、测试结束,他们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承受书的本数(本)

    风力等级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一级风

    二级风

    三级风

    实验一

    5

    5

    4

    实验二

    ×

    分析上表中的数据,这个塔台顶端承重能力应该记为本,抗风能力等级为应该记级风。

    (3)、除了这两项测试,他们还需要测试塔台的能力,并需要用测量塔台的高度。
  • 10、(判断)塔台模型的高度对抗风能力有一定影响。                           (  )
  • 11、(判断)底部重量轻的塔台模型抗震能力强。                             (   )
  • 12、下列关于测量塔台模型顶端承重能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书的大小、重量都要相同 B、放第13本书时塔台倒塌了,说明它能承受的重量是12本书 C、测量时,某组的书不够了,可以用笔袋来代替
  • 13、在测量塔台模型抗风能力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塔台在风力增大到三级时开始倒塌,那么它抗风能力就是三级风 B、测量时先用电扇的最大风力吹,再降低风速 C、各小组电扇放置的位置和风扇与塔台的距离都要相同
  • 14、在测量塔台模型高度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定要使用统一的测量工具 B、读数时,如果模型太高可以不需要平视 C、用米尺和软尺都可以
  • 15、为了增强塔台模型的顶端承重能力,一般在(    )使用三角形结构。
    A、顶面 B、底面 C、侧面
  • 16、在测试我们设计制作的塔台模型时,不需要进行的项目是(    )。
    A、抗风能力 B、塔台重量 C、抗震能力
  • 17、我们用直尺等工具测试 , 用书本等重物测试塔台模型的能力,用电扇测试塔台模型的能力,用专业仪器模拟地震测试塔台模型的能力。

    测试后,塔台模型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①塔台模型太高,对抗风能力有一定影响;

    ②承重结构不多,承重能力差;

    ③角度不正或底部重量太轻,不利于抗震;

    ④吸管用量过多,导致成本过高等。

  • 18、在测试之前,我们要先明确;在完成测试任务时,需要使用特定的。我们的测试方法、测试标准、测试工具都要 , 才能保证测试的公平和分析测试结果的方便。
  • 19、亮亮学习了建造塔台后,对高塔不倒的奥秘做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序号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1.

    取两个相同塑料瓶,分别瓶口向下和向上放置,观察瓶身的稳定性

    装半瓶水且瓶口向上放置的塑料瓶最不容易倒

    向两个塑料瓶中装入半瓶水,然后用相同的方法比较瓶身的稳定性

    向两个塑料瓶中装满水,继续用同样的方法比较瓶身的稳定性

    (1)、结合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可以归纳出结论:上、上的物体稳定性更好。
    (2)、根据我们所学知识以及上述探究结论,分析下列做法中能增加高塔稳定性的有(   )。(多选)
    A、多使用三角形结构 B、增加塔顶的重量 C、建一个更大的塔基
    (3)、用塑料瓶建造“高塔”,检测哪组的“高塔”最不容易倒,最合理的方法是(    )。
    A、用同样的力去推“高塔”,看哪组的“高塔”最不容易倒 B、把“高塔”放在同一块纸板上,倾斜纸板,看哪组的“高塔”最不容易倒 C、用电风扇不同等级的风力吹“高塔”,看哪组的“高塔”最不容易倒
  • 20、六(1)班的阳光科学小组做了一个如下图所示的塔台模型,他们正在对这个模型进行评估改进,请你仔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他们在用书本测试顶端能力的时候,发现侧面不够牢固,一下子就垮了,改进措施是在侧面增加结构,增强稳定性。
    (2)、他们用和模拟地震专业设备(地震模拟仪)检测塔台的抗风能力和抗震能力的时候,发现塔台很容易倒塌。改进措施是重新调整结构,让塔台的底部更、更 , 使塔台模型在抗风抗震中更稳固。
    (3)、如果塔台使用的成本过高,那么需要减少的数量。
    (4)、我们可以用水瓶等重物代替书本测试顶端承重能力,要求是各水瓶的必须相同。
上一页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