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停止对音叉的敲击后,小球也慢慢向音叉靠近直到静止不动,这说明(       )。

    A、小球有重量,运动一段时间后自然停止 B、音叉发出的声音变弱,小球的振动幅度变小 C、音叉发出的声音变强,小球的振动幅度变小 D、音叉发出声音的强弱对小球振动幅度没有影响
  • 2、科科用嘴向装有水的瓶口水平方向吹气,我们听到了声音,是因为(       )。
    A、水振动发声 B、空气振动发声 C、瓶子振动发声 D、声带振动发声
  • 3、用力拉伸橡皮筋时没有发出声音是因为橡皮筋(       )。
    A、不能发声 B、没有振动 C、受到的力不够大 D、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 4、停止敲锣,但铜锣“余音未止”,这种现象是由于(       )。
    A、人的错觉 B、声音太大 C、铜锣产生回声 D、敲击虽然停止,但铜锣还在振动
  • 5、下列声音中,属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声音是(       )。
    A、鸟鸣 B、溪流声 C、雨声 D、汽车的喇叭声
  • 6、2024年8月2日,马斯克透露,其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成功将第二颗脑机接口芯片植入一名人类患者体内。脑机接口(Brain﹣MachineInterface,BMI[9];BrainComputerInterface,BCI[4]),实现脑与设备的信息交换。是一种变革性的人机交互技术。其作用机制是绕过外周神经和肌肉,直接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全新的通信与控制通道。它通过捕捉大脑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谈谈你对脑机接口在临床医学应用上的认识。
  • 7、[实验名称]模拟雾的形成

    [实验目的]模拟雾的形成

    [实验材料]烧杯、温水、冰块、镊子。

    (1)[实验步骤]

    在烧杯中倒入半杯不冒“白气”的温水。

    , 观察现象。

    , 观察现象。

    重复上述步骤几次,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

    把冰块接近烧杯口,烧杯口有“”出现;把冰块移开;“”会逐渐消失。

    [实验结论]

  • 8、“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描写的自然现象是(       )。
    A、雾和云 B、露和霜 C、雨和雪
  • 9、核能在发电时的能量转化方式是(     )
    A、核能→热能→电能 B、核能→光能→电能 C、核能→动能→电能
  • 10、丽江老君山主峰海拔4515米,从河谷到山顶分布有云南松林、西南桦林、云杉、荒漠植物带和高山草甸等,形成完整的垂直气候带及相应的自然景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不同的植物喜欢生长在温度不同的环境里 B、所有的植物都喜欢生长在山地 C、不同的植物喜欢生长在光照不同的环境里
  • 11、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会相应改变。当动物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时,将会死亡甚至
  • 12、要求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统一,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需求的发展模式。
  • 13、大气中含量增加会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绿色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 14、、物品重复使用等是人们对资源进行再利用的主要方式。
  • 15、能量的研究

    六年级举行小车模型项目化研究活动,虞小科班级开展了太阳能空气动力小车制作研究活动。

    (1)、太阳能空气动力小车的能量转化过程为 ( )。
    A、太阳能→电能→机械能 B、太阳能→化学能→电能 C、太阳能→化学能→机械能 D、太阳能→机械能→风能
    (2)、小爱发现小象的风扇旋转方向和自己的不一样,可能是因为( )。
    A、太阳能板安装方向不同 B、两根导线的接法不同 C、太阳能板安装位置不同 D、风扇的转动速度不同
    (3)、小科发现该小车行驶速度较慢,下列改进方法不合理的是( )。
    A、换更大的电板,吸收更多太阳能 B、优化小车外形,降低能量的损失 C、改为齿轮驱动,提高能量利用率 D、增加小车质量,提高行驶稳定性
    (4)、为让该小车在没有阳光的地方也能行驶一段距离,可以尝试( )。
    A、增加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 B、增大风扇尺寸 C、连接一个可储能的电池板 D、提高电机转速
  • 16、工具与技术的研究

    从古至今人们发明和运用了许多工具与技术,让我们一起解开杠杆的奥秘。

    (1)、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它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杠杆,作用也不同。例如,开瓶器的应用是为了( ),火钳的应用是为了( )。

    A、增大力的作用效果 B、扩大力的作用范围 C、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D、无法确定
    (2)、小吉同学想用一块小石头撬起大石头,最有可能成功的是( )。

    (3)、使用下列工具时,支点位置常发生改变的是( )。
    A、钓鱼竿 B、跷跷板 C、剪刀 D、核桃夹
    (4)、下面关于工具与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工具是人类加工制造的器具 B、我们可以利用技术改进工具 C、技术的发展与工具关系不大 D、不同的工具使用技术不一样
  • 17、地球运动的研究

    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探寻究竟。

    (1)、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的观点,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的观点,他们共同的观点有
    (2)、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莱昂·傅科用实验证明了                      
    (3)、人类经过长达1600多年的不懈努力,最终证实了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真正原因是( )。

    ①地球不发光    ②地球不透明    ③地球在公转    ④地球在自转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右图中A、B、C、D表示地球上的四个城市,即将迎来黎明的是市。

    (5)、不同季节,同一地点正午的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公转时( )。
    A、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 B、自转的方向在不断发生变化 C、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 D、地轴倾斜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6)、右图中,当地球绕太阳公转到位置(填序号)时,我们所处的北半球一天中昼最短、夜最长,这时是节气;当地球绕太阳公转到位置(填序号)时,家住上虞的虞小科,测得正午12时旗杆的影子是最短的,这时是节气。另外两个位置的节气分别是和秋分。

  • 18、微小世界的研究,显微镜的发明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一起去探寻生物细胞的奇妙世界。
    (1)、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用镊子夹取洋葱表皮大小最好是( )。
    A、越大越好,方便观察 B、越小越好,容易操作 C、适中,薄而透明,不重叠 D、大小无所谓
    (2)、使用显微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对光完成的标志是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B、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凹面来对光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之和 D、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等
    (3)、小爱同学在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反复转动调节旋钮,只看到一个亮亮的光圈,却没有找到洋葱细胞,可能是( )。
    A、标本没有放在载物台通光孔中央 B、高倍物镜的视野过小,难以发现 C、调节旋钮转动幅度过大,错过目标 D、以上操作都有可能
    (4)、小虞同学在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看到的视野中有很多黑色的圆圈,可能是因为( )。
    A、目镜上有灰尘 B、盖玻片下有气泡 C、物镜损坏 D、细胞重叠
    (5)、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观察到右图所示现象,出现这类现象主要

    (6)、小科同学观察好后,同组的小娥同学直接把显微镜移到自己面前观察,却只看到黑乎乎一片,你觉得可能是原因。
  • 19、下列工具属于哪一类简单机械,并用线连起来。

  • 20、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请为下面四种现象找到对应的能量转换。

上一页 50 51 52 53 5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