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地球表面的地形会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而发生变化。 ( )
-
2、地形图上蓝色主要表示海洋,颜色越深的地方海水越深。 ( )
-
3、地球表面只有五种地形。 ( )
-
4、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复杂多样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 )
-
5、地球的“千层蛋糕”之谜
如果把地球切开,你会发现它像一块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千层蛋糕”。最外层薄薄的地壳仅占地球体积的1%,却承载着所有山川湖海。地壳之下是炽热的地幔层,这里涌动的岩浆如同煮沸的糖浆,推动着板块缓慢移动————每年移动的距离相当于指甲生长的速度。地核则是地球最神秘的“心脏”。外核液态铁镍的流动产生了地球磁场,这个无形盾牌保护生物免受太阳风暴侵袭;内核虽然温度超5000℃(接近太阳表面温度),却因巨大压力保持着固态。科学家通过地震波“听诊”发现,内核竟然还在自转,就像套在滚珠轴承里的金属球。
人类对地球内部的探索充满智慧:钻石矿藏是地幔岩浆带上地表的“时间胶囊”,火山喷发相当于地球的“体检报告”,而地震波CT技术让我们能像检查身体一样扫描地球结构。令人惊叹的是,人类建造的最深钻孔(12公里)还不及地壳厚度的三分之一,地球内部仍有许多未解之谜。
(1)、地球磁场主要产生于哪个圈层?( )A、地壳 B、地幔 C、外核 D、内核(2)、科学家主要通过( )方式探测地球内部结构。A、卫星遥感技术 B、深海潜水器观测 C、地震波分析 D、火山岩浆取样 -
6、地球表面的山脉是怎样形成的?五(2)班的同学设计了下图的模拟实验。把一叠不同颜色的毛巾放在桌上,双手按在两端,用力慢慢向中间推移。
(1)、根据这个实验现象,用不同颜色的毛巾来表示地壳内部的 , 双手向中间推表示 , 观察到毛巾的中间部分会 , 相当于连绵的山脉。(2)、下列地形地貌中,不是由于岩层受到挤压或者拉伸而形成的是( )。A、山脉 B、裂谷 C、河流 -
7、假如有一天人类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 )。A、地壳—地核—地幔 B、地幔—地壳—地核 C、地壳—地幔—地核
-
8、凡凡在西藏旅游时,导游告诉他们:当地山林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化石。这说明( )。A、贝壳这样的生物原来是生活在高原上的,后来才到水中 B、远古人类曾把贝壳带上高原 C、这里曾经是海洋地形,后来变迁为陆地
-
9、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褶皱和断层均属于地壳运动 B、褶皱和断层均属于地球内部力量表现形式 C、褶皱和断层能将高山削低、低地填平
-
10、下列岩石属于岩浆岩的是( )。A、玄武岩、花岗岩 B、砾岩、砂岩 C、大理石、浮石
-
11、喜马拉雅山是由两个大陆板块的岩层( )逐渐形成的。A、拉伸 B、挤压 C、风的侵蚀
-
12、下列关于地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洋的地壳比大陆的更厚 B、地壳中充满着岩浆 C、地壳是地球的固体外壳
-
13、天天在观察某块岩石时,发现里面有植物的化石,这块岩石最有可能是( )。A、变质岩 B、沉积岩 C、岩浆岩
-
14、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岩石都是由岩浆冷却形成的 B、地幔处于地壳和地核之间 C、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
-
15、地球的深部物质在不断地运动,驱动地球表层运动。 ( )
-
16、地球内部越往下压力越大,温度越高。 ( )
-
17、在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岩浆岩硬度最大。 ( )
-
18、目前,地球上的陆地是一块整体。 ( )
-
19、地球的“心跳”之谜
地球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偶尔翻身时就会引发“心跳”————地震。当地壳板块像拼图般相互推挤,岩石承受不住压力突然断裂,积蓄的能量瞬间释放,这就是地震的成因。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时,地面裂开6米的深沟,正是地壳“伤口”的直观展现。
地震波如同地球发出的“密码”。纵波像弹簧玩具般推拉前进,总是抢先到达地面;横波则像甩动的跳绳,破坏力更强。另一种是面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大地震发生后,对地面造成破坏的主要是横波,对建筑物造成强烈破坏的主要是面波。
地震虽带来灾难,却也是塑造地貌的“雕刻刀”。汶川地震后,龙门山脉抬升9米,形成了新的断崖景观;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则将深海沉积物推向海岸,创造出独特的贝壳堤。如今人类活动也在诱发地震:水库蓄水加压岩层,页岩气开采注入废水……这些现象提醒我们:地球的“心跳”规律,仍需人类怀揣敬畏之心去探索。
(1)、下列哪种地震波对建筑物破坏力最大?( )A、纵波(P 波) B、横波(S波) C、面波(L波) D、电磁波(2)、请结合自然力量和人类活动,分别举例说明地震可能引发的两种地表形态变化。 -
20、目前,科学技术能够做到以下哪一点?( )A、精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完全防止地震的发生 C、监测地震活动并提供预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