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1978年以来,中国海军与大多数西方国家建立了良好的海军外交关系,军舰互访频繁。1978年4月,法国舰队访问中国,开创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开展海军外交的先河。此后,美国、新加坡、英国、意大利、瑞典、阿根廷等国家军舰先后来访。1985年11月,中国海军主动走出国门,出访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三个南业国家,掀开其作为“国际军力”新的一页。2000年,中国舰队访问马来西亚巴生港,吸引当地民众参观达2.5万人次。2002年5月至9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进行首次环球航行,访问了10个国家。除船舰互访外,中国海军还频繁展开海军交流、联合军演、护航、医疗救援等。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海军加强了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力度,保护航行在该海域的中国船舶人员安全以及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世界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安全,其中一些外交活动备受世界瞩目。如在2015年的也门撤侨行动中,中国海军3艘舰艇成功将621名中国同胞和15个国家的276名外国公民安全撤离,赢得国际社会赞誉。美国《纽约时报》称此次行动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实践”。英国《每日邮报》对此评论称,这是中国前所未有的举动,表现出中国正在更多地参与全球人道主义救援工作,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在愈发增强。

    ——摘编自张佳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海军外交:成就与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军外交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海军外交的意义。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歙县志》记载:“(明中后期的徽州)田少民稠。商贾居十之七,虽(即使)滇、黔、闽、粤、秦、燕、晋、豫,贸迁无不至焉。”徽州地处江南区域,既有丰富的土产,又能依靠运河沿线一带的苏、浙等商业重镇,对外贸易的货物供给自不必说。至于如何躲避重重官禁将货物运达输送,则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购销网络。研究表明,徽商的购销网络是海上和陆上贸易的双向性销售,由海商、行商和坐贾或手工作坊三者构成。其中,行商既是负责将国内货物送达海商的媒介,也是将海商从海外收购到的商品运送回坐贾或手工作坊的中间人,而坐贾或手工作坊则是“源头活水”,他们或是深入农产品之地收购或是从事深加工,成为一级货源。

    ——摘编自张晗《论明代徽州海商的形成及作用》等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洋行(特别是英国洋行)的分行把大部分棉制品运进汉口等商埠。汉口十一个大华商定期在上海通过其代理人购买进口的布和纱,然后把货物转售给汉口的零售商和从湖南及河南前来汉口购货的商人。1896-1897年兰开夏访华代表团报告说:“在整个长江流域目前还没有一个西方商人从事棉制品的进口(对华输出)贸易,除上海外,英国资本已经从汉口等口岸撤出,并且一直没有向重庆等新口岸投资。”有些专利商品或体现先进技术的商品,从20世纪开始时便建立了由西方人监督的中国代理商销售网。直至清末,进口货物的大部分销售业务仍操在中国人手中。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徽州海商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分析明朝中后期和晚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同之处。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孝公三年(公元前359年),任用商鞅开展变法,“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迁都咸阳后,“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摘编自《中国史研究》编辑部《中国古代改革家》

    材料二: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秦国正在进行变法,魏国联合宋、卫等国准备攻秦。秦国首先对韩用兵,大败韩国。次年,秦孝公与魏惠王会盟,两国讲和,结束了中原各国长期以来不与秦国会盟的历史。公元前353年,齐国围魏救赵,大败魏军,秦国乘机攻魏旧都安邑,取得胜利。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魏惠王主动与秦孝公相会,两国再次讲和。公元前343年,周天子致胙于秦孝公,诸侯国都来称贺。

    ——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制度创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的影响。
  • 4、马丘比丘遗址是在海拔3800米的山顶上挖掘出来的,这里原有大约400间石造的住房,还有不少壮观的宫殿与神庙,当时这里居住着2万名印加人,他们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这主要说明印加( )
    A、农业发达 B、文明发展 C、人口众多 D、宗教兴盛
  • 5、下图为某一宗教传播路线示意图。该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天主教 D、伊斯兰教
  • 6、中世纪中期的欧洲社会,封君封臣制的发展对西方国家的中央集权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造成这种“毁灭性”的直接原因是( )
    A、封建经济的建立 B、封建领主的强大 C、农奴制度的实行 D、封土制度的瓦解
  • 7、《汉谟拉比法典》中记载:“马都克神命令我把正义普施给全国百姓,使他们都安居乐业。”这表明该法典( )
    A、反对君主专制 B、主张约法省禁 C、维护国王权威 D、宣扬君权神授
  • 8、1983年,深圳南岭村4支生产队合并为村委会,充分利用集体力量,大力引进外资,逐步发展起了工业、旅游业以及商贸业。这反映了我国( )
    A、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 B、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C、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探索 D、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 9、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共中央指导下,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冀中民运干部学校、蒙藏学校等纷纷建立。这些学校不仅培养了党的抗日干部,开展国防教育和抗战教育活动,还培养军队、妇女、少数民族的抗日干部。这些活动( )
    A、旨在粉碎日军的包围和封锁 B、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C、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D、加强了各阶级的抗日大联合
  • 10、1914年6月23日,北京政府颁布的《劝诫剪发规程六条》规定,凡政府官员、职员不剪发者,停止其职务;凡车马夫役不剪发者,禁止营业;凡商民未剪发者由,警厅劝令剪除。这表明( )
    A、政府剪辫措施实行有力 B、民众对清朝政府依旧留恋 C、剪辫与否影响革命进程 D、辛亥革命未取得彻底胜利
  • 11、清末,某派人士宣称,“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该派人士属于( )
    A、洋务派 B、皇族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 12、下表所示为1873-1910年中国农产品出口产值及所占出口总值比重的变化情况。据此可推知,该时期中国( )

    年份

    各种商品出口总值/千元

    农产品出口总值/千元

    农产品所占比例

    1873

    148449

    2866

    2.6%

    1893

    181713

    28423

    15.6%

    1903

    333961

    89496

    26.8%

    1910

    593337

    231957

    39.1%

    A、积极融入世界市场 B、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C、大力发展海外贸易 D、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 13、元代行省作为地方最高一级政府,总领一方政务,各地赋税皆集中于行省以后上供朝廷,各省可以自留三分之一。对于部分边远贫穷省份,如云南、甘肃、岭北则由朝廷提供部分经费。据此可知,元代行省制( )
    A、弥合了各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B、提高了地方政府的权威性 C、给予了地方政府较大自治权 D、适应了大一统政治的需要
  • 14、作为货品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铜钱,宋代每年铸造的数量要比唐代多几倍甚至十几倍。此外,纸币“交子”等作为辅助货币的功能在宋代不断增强。这反映出宋代( )
    A、商品经济活跃 B、货币体系混乱 C、通货膨胀严重 D、钱荒现象缓解
  • 15、下表所示为南朝时期僧尼和佛寺数量的统计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朝代

    僧尼

    佛寺

    南朝

    36000人

    1900多所

    32000多人

    2000多所

    82000多人

    2800多所

    32000人

    1200多所

    A、儒学正统地位被取代 B、实行三教并行政策 C、佛教发展呈繁盛之势 D、佛教完成了本土化
  • 16、唐代科举考试的考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生徒,二是乡贡。乡贡指不在学馆或正规学校上学的私学学生,先经州县考试,合格后称之为举人,再由州县推荐送到尚书省(后改为礼部)应试。据此可知,唐代科举制度( )
    A、确保了教育的公平公正 B、重视考生的素质 C、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 D、具有开放性特征
  • 17、汉文帝规定,自己陵墓建造“皆以瓦器”,不允许用金银铜锡为饰,“欲为省,毋烦民”。这说明汉文帝( )
    A、主张节俭 B、反对扰民 C、倡导薄赋 D、重视生产
  • 18、秦汉时期,春秋以来的夷夏大防观念逐渐为新的民族观所取代,其中包括诸夏一体、华夷五方共天下、黄帝为华夷各族的共祖。这主要得益于( )
    A、郡县制度的出现和发展 B、儒学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汉代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
  • 19、河南省贾湖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较多,经初步统计,有磨制石器生产工具440余件,打制石器工具数十件,骨制生产工具700余件。按用途分有农业生产工具、粮食加工、渔猎、纺织、缝纫和制作生产工具等类。据此可推知,当时贾湖遗址的先民( )
    A、生产方式多样 B、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C、居所变换频繁 D、进入初始国家形态
  • 20、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阶级。后来,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国家开始形成,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前提是(   )
    A、早期人类文明的出现 B、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C、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D、农耕和居住点的发展
上一页 804 805 806 807 80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