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图是一幅16世纪的法国版画,描绘的是当时美洲印第安人的农业生产情况。对这一版画解读正确的是( )

    ①可能种植马铃薯、豆类等农作物②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

    ③农业耕作中存在一定的分工协作④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2、自17世纪初以来,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地建立与发展起来,在救济贫困、维护社会公正、实行财富再分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颁布济贫法,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B、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C、二战后美国率先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全民覆盖 D、新中国初期,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 3、《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一书认为,宪法在制定的时候被确定为过渡性宪法,被作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的手段。一旦社会主义建成,宪法的使命就完成了,就要被完全的社会主义宪法所取代。材料中的这部宪法( )

    ①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②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③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④是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A、①② B、①②③ C、 D、①④
  • 4、《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我国文化场馆加快数字化转型,全民阅读、艺术普及数字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数字阅读用户达5.3亿。网络文化创作活力进一步激发,全国重点网络文学企业作品超过3000万部。这表明,现代科技的进步( )

    ①孕育着经济的新增长点②推动了不同文化领域的相互渗透

    ③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④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不同路径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5、阅读下表,据此可知,表中反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1872年

    上海轮船招商局发行股票

    1882年

    上海出现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1897年

    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

    1900年

    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

    A、晚清政府洋务运动的成果 B、上海是中国近代化中心 C、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D、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的出现
  • 6、 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章程》共分立学总义、学科程度、计年入学、屋场图书器具、教员管理员五章,对办学宗旨、学生入学条件、课程设置、教员职责、教学管理等作了明确的规定。该章程的颁布( )
    A、推动了近代选官制度的转变 B、使科举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C、践行了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 D、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确立
  • 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出,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随着商业规模的扩大,人们开始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换。下列选项中,关于货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公元前8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 B、宋代交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 C、自清朝起,白银逐渐成为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D、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逐利增财向互补余缺转化
  • 8、朱元璋时期,发布的一系列榜文包含了很多教育百姓遵纪守法的说教内容,史称“教民榜文”。榜文中写到:“榜文内坐去事理,皆系教民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事。所在官吏、老人、里甲人等,当体朝廷教民之意,各宜趋善避恶,保守身家,常川遵守奉行,毋视虚文,务在实效。违此令者,各照所犯罪之。”据此可知,明朝( )

    ①推行儒家伦理道德,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②教化有一定强制力,体现约律合流的趋势

    ③基层组织为里甲制,需承担基层教化职责④因社会治理的需要,基层地方组织征赋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9、 明末山东人王象晋在《二如亭群芳谱》中说:“苗高三四尺,六七月开花,穗苞如拳而长,须如红绒,粒如芡实大而莹白。……旧名蕃麦……一名玉蜀黍,一名玉高粱,一名戎菽实,一物也。”下列关于这一物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宋朝时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 B、乾隆、嘉庆年间种植遍布全国 C、因其高产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 D、原产美洲,由英国人带到欧洲
  • 10、“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关于这一赋税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A、彻底废除了人头税减轻了人身依附 B、国家一年按照夏季和秋季两次收税 C、赋役合并折银征收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劳动时间
  • 11、据《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狩二年,浑邪王降,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又将酒泉、武威二郡分别拆置敦煌、张掖两郡”。”自此“河西四郡”成了中原王朝对外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对该地域治理状况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汉朝——设西域都护府 B、唐朝——设安北都护府 C、元朝——设立甘肃行省 D、明朝——设乌思藏都司
  • 12、 《汉书·百官公卿表》载:“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体制最尊,啬夫其权尤重。啬夫其权尤重的主要依据是( )
    A、管教化,控意识 B、职听讼,收赋税 C、掌捕盗,禁贼盗 D、传政令,维治安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的制度,虽大体承袭隋朝,太宗君臣的朝气,却能使旧制度的优点发挥尽致。同时在行政技术上也有不少的改进,有关这方面的重要改革方案,大都颁行于贞观元年至五年(627-631)的几年间。例如隋时对中央最高行政机关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并未能明白厘定其职权以及其相互的关系。到太宗,乃明白规定三省的职权,使其发挥制衡作用,以杜绝偏重的流弊。其后又创立三省首长联合议政的办法,以解决相互间的争执。这类改革,都是前代所没有的。

    材料二  (上左)摩尼教典籍插图,新疆吐鲁番市高昌故城出土,绘于9世纪。图下部一侧为盛开的花朵和长藤,另一侧书写回鹘文字,上部残存两个俗界人物,用金、银、红、绿等色,绚丽夺目。

    (上右)景教壁画,新疆吐鲁番市高昌故城壁画。图中为“圣枝节”人们欢迎基督进入耶路撒冷的情景,是研究高昌景教的珍贵资科。

    ——材料一、材料二均摘自傅乐成主编《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

    参考材料,运用相关史实,自拟题目,写一篇反映盛唐气象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 14、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的诱降,国际上东方慕尼黑会议的酝酿,国民党五中全会反动方针的制定,国民党反共活动的加紧,使投降分裂倒退成为时局的最大危险。1939年6月7日,中共中央及时地向党内发出关于反对投降危险的指示。……毛泽东指出:“现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既不是一切联合否认斗争,又不是一切斗争否认联合,而是综合联合和斗争两方面的政策”。他将这一政策具体化为十项原则,并相应地制定了共产党关于政权组织、劳动、土地、税收、锄奸、人民权利、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项具体政策。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从理论上指导了建国准备工作,并用以统一各阶级、各党派、各团体参加建国准备工作的思想认识。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美中关系白皮书》,毛泽东连续为新华社撰写系列评论,批驳白皮书对中国革命的看法……毛泽东提出“革命形势日益开展,一切民主力量亟宜加强团结,共同奋斗,以期早日消灭中国反动势力”,“为此目的,实有召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们共同协商的必要”。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召开,29日顺利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共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共在这一政策指导下加强“政权组织”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
  • 15、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东北是影响中国历程的一个关键地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北地处边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又是进入中原的诸多民族的故乡,更重要的,又是多个王朝的“龙兴”之地,因而使得东北地区的历史具有独特性,为其他边疆地区不可比拟。明代的东北,因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明政府实行“乃因其地分设卫所若干,以其酋长统率之,听其种牧、飞放、畋猎,俾各安其生,咸属统内”的政策,又在元代“站赤制度”的基础上,在东北地区广设驿站,增辟水陆交通线,使东北地区的交通线纵横交错,形成为覆盖整个东北地区的交通网络,并与内地密切联系,使东北地区成为明帝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李治亭主编《东北通史》

    材料二  17世纪之末,俄军东侵至外兴安岭西麓时,乃为强大清军所遏阻。一战之下,俄军挫败,乃有中俄《____▲____》(公元1689年)之签订。该条约之主款厥为两强以外兴安岭为界,划疆而治。俄人之陆路东侵至此乃告一段落,双方相安无事者凡170年。直至1860年,英法联军攻破北京,俄人乃撕掉条约,进占我东北,强据我海参崴,改名俄属“镇东港”,从此为患北方,至今未已。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1)、指出以东北为“龙兴”之地的三个王朝,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朝加强对东北地区管理的举措和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对应的条约名称及该条约签订的意义,概述近代俄人对东北地区的侵略史实。
  • 16、下图为1980-2000年中国实际GDP增长率示意图。关于图中两个峰值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两个峰值的形成都得益于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B、第一个峰值的出现得益于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 C、第二个峰值的出现得益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两个峰值的形成说明中国已经完成经济体制改革
  • 17、能够识别历史地图中的相关信息,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右图所示为公元262年的政权形势图,图中①处对应的政权是( )

    A、 B、 C、东晋 D、
  • 18、长征期间红五军团创作了名为《一只破草鞋》的活报剧,辛辣地讽刺了敌人追击千里,只拣到红军丢下的一只破草鞋的狼狈相,满怀激情地歌颂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取得的某次胜利,使红军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这次胜利发生在( )

    A、 B、 C、 D、
  • 19、观察右侧某朝代水运交通图。下列项中,对图解读正确的是( )

    A、长途海运航线的开辟具有创造性 B、表明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向南转移 C、运河首次贯通南北,沟通五大水系 D、水运交通缩小了南北经济的差距
  • 20、春秋战国时期某位著名的思想家,出身贫贱,生活俭朴,“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他主张任人唯贤,选拔贤人来治国,所谓贤人,是不分贫富、贵贱、远近、亲疏,即使是农夫与工匠,如果有才能,也可以举荐。该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还有( )
    A、“为政以德” B、“有教无类” C、“相生相胜” D、“兼爱”“非攻”
上一页 707 708 709 710 71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