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必修)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乾安县七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河南郑州47中学暨八校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有学者认为:哥伦布的到来使这颗行星上原本分离的两半球重新相逢,美洲印第安人有生以来第一次,迎面遇上他最可怕的大敌:不是那个白人,也不是这位白人的黑人仆从,而是那些看不见的杀手,被他们带上岸来。“大敌”的到来( )A、加速了美洲原有社会的解体 B、迟滞了欧洲殖民扩张的进程 C、满足了美洲对劳动力的需求 D、引发了欧洲价格革命的发生
-
2、牛、山羊、猪和马引入美洲后,为美洲印第安人提供了皮革和羊毛以及新的动物蛋白质来源;马和牛提供了重要的畜力,使人们第一次可以在美洲土地上开垦耕种;有轮子的车辆和更多种类的驮畜也提高了交通运输的可能性。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 )A、导致了美洲人口数量的激增 B、是以动物物种交流为主 C、影响了美洲地区的社会生活 D、导致美洲自然经济解体
-
3、公元1世纪时,在一位讲希腊语的埃及佚名商人撰写的《红海回航记》中,首次提到了阿克苏姆王国。阿克苏姆扼据红海通往印度洋的咽喉要冲,雄强富足,竟被当时的罗马作家誉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同波斯、罗马和中国并列。由此可见,阿克苏姆王国的繁荣( )A、展示了希腊化时代的成就 B、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 C、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D、反映出西非文明的兴起
-
4、12世纪中叶,英王颁发给城市的“特许状”有以下内容:“如果战争爆发,履行军事义务的市民必须为我和我的继承人安排12个武装人员保卫我的城堡40天,并且所需花费由他们自己承担。”这反映出当时( )A、英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国王和市民之间的契约关系 C、英国社会动荡战争频发 D、封君封臣制促进了庄园兴盛
-
5、有学者指出,罗马海外殖民地容纳了罗马殖民者和当地人,一个个殖民地也就充当了罗马和当地发生接触的门户。它让从属于不同聚落和文化的族群混杂而处,对罗马世界观向外延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该学者意在说明,罗马的海外殖民A、缓和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 B、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C、促进了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 D、推动了宗主国文化的传播
-
6、古埃及早期的文字被称为圣书体,流行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4世纪,是在石头建筑上书写的纪念性文字。字体刻画精致,为了达到美观匀称效果,词语位置有时会发生变化,如“国王”“神”等词汇通常都在短语词组的最前边。这反映了古代埃及文明( )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的特点 B、产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C、文字的起源与世俗生活相关 D、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和维护
-
7、【先秦诸子的治国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大国,若烹小鲜。
材料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君者,民之原(源)也。原(源)清则流清,原(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材料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
材料四: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1)、依据四则材料,依次回答材料中涉及哪些先秦时期的思想流派,并概括出他们的治国主张。(2)、战国时期,秦国推崇哪一家的学说?据史料及时代背景,分析原因。 -
8、为实现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王朝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匈奴降众的政策,尊重他们的政治地位,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匈奴纷至沓来。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得到诸国拥护。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推进文化交流,汉王朝在边疆地区实行的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唐朝时周边各族迅速发展。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林羯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的边疆政策。(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的方式。(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唐加强边疆管理的积极意义。 -
9、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封建时代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大一统”政治时代。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施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帷幕。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汉武帝元朔二年,梁王、城阳王提出:愿分部分国土与其弟。武帝立即批准,并下诏“诸侯王分与之弟邑者”,朝廷均予批准,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可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这一诏令的实行,“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结果“则王子无不封侯而诸侯益弱矣”。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大一统”在政治上的表现及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诏令措施的特点及后果。 -
10、“盛世”一般是指国家由乱而治,在一段时期内保持政权稳定和社会繁荣的局面。统治者向往盛世之治,以反映卓越功绩;百姓亦企盼盛世,以求安定太平。公元7世纪,中国出现的“盛世”“治世”是( )A、从文景之治到昭宣中兴 B、光武中兴 C、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
11、据《晋纪》称:“晋中兴之功,(王)导实居其首。”,王导“匡时辅政,业同伊尹、道隆姬旦”。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甚至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这加剧了东晋时期( )A、士族专权 B、流民南迁 C、民族交融 D、南北对峙
-
12、南京,古名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等,因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六个王朝曾经在这里建都,所以南京历来有“六朝古都”之称。这六个王朝是( )A、吴、东魏、周、齐、梁、陈 B、东吴、西晋、宋、齐、梁、陈 C、吴、东晋、宋、齐、梁、陈 D、吴、宋、齐、梁、陈、明
-
13、如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示意图,序号与政权对应正确的是( )A、①——西晋 B、②——前秦 C、③——唐 D、④——后汉
-
14、西汉司马迁《史记》中说,道家“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家“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东汉班固在《汉书》中批评其“崇黄老而薄五经”、“轻仁义而羞贫穷”、“贱守节而贵俗功”。据此可以得出( )A、社会主流思潮影响史学评价 B、《史记》否定儒家的核心观念 C、国家治理需要综合各家思想 D、《汉书》反对道家的功利思想
-
15、有人指出,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得益于( )A、设立中朝、加强皇权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实行察举、选拔官吏 D、分设刺史、巡视监察
-
16、如表所示是秦末三股反秦势力的主要领袖的基本情况。这主要反映出( )
起义领袖
基本情况
陈胜、吴广
农民出身,大泽乡起义时皆为屯长
刘邦
农民出身,芒砀山斩蛇起义时为泗水亭亭长
项羽
楚国贵族出身,他的祖父在秦灭楚之战中被秦将所杀
A、暴政导致秦朝短促而亡 B、秦末统治失去人心 C、秦末农民起义发展迅速 D、秦朝基层管理松散 -
17、“自今已来,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这反映出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皇权至上 B、皇位世袭 C、皇帝独尊 D、中央集权
-
18、孟子认为:“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反映了孟子( )A、重视民生问题 B、强调人伦秩序 C、推崇重农抑商 D、提倡民贵君轻
-
19、某史书记载战国时期“立木为信”的故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材料中的“国都”应该位于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
20、在先秦时期的天下观念中,四夷被视为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原地区的“诸夏”与“夷狄”之间的差别主要在文化层面上,四夷只要学到了“中国”文化,就可以变成“华夏”人。这一观念( )A、强化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B、客观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C、避免了同少数民族间的战争 D、形成对周边地区的有效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