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必修)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乾安县七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河南郑州47中学暨八校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晚清时期,赫德在中国通商口岸实行“海关时”,其他地区仍以各自的地方时为准。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将全国规划为“五时区”,其实施效果有限。1949年以后,全国实行了“东八区时”和公元纪年法。这反映了( )A、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B、通商口岸的开放便利了列强对华权力的攫取 C、时空秩序的建构映射出近现代中国的政治进程 D、军阀割据局面是北洋政府推行政令的最大障碍
-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并承认此前签订的《瑷珲条约》, 抢占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 100 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
3、康熙二十年前后,极少亲信官员开始按照康熙帝的意图给其递交奏折。此后,奏折逐渐成了清代官方文书。这种制度在当时( )A、使内阁制度走向形同虚设 B、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C、提高了军机处的办事效率 D、导致清朝的封建统治由盛转衰
-
4、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择穗大强者”;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结实和改良品质;南宋《农书》记载种桑“择美桑种椹”,“唯取中间一截”,“以种即其干强实,其叶肥厚”。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A、注重生产经验的总结 B、推动了近代进化论产生 C、局限在农业生产领域 D、形成了系统的科学体系
-
5、习近平主席2014年在德国访问时指出:“历史上郑和下西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给予邻邦巨大帮助,交了很多朋友。”习主席这句话高度评价并充分肯定的主要是郑和下西洋( )A、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B、推动了对外贸易巨大发展 C、敢为天下先的时代精神 D、展示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
-
6、有儒学者认为,宋初,书院之设立,实为中国学术文化筑坚实之基础。盖从此真正之学问研究所,不在学校,而在书院。于是教育独立,渐成群众化;学术进步,乃臻于突飞猛进之地步。由此可知宋代书院( )A、主张“经世致用”,倡导个性解放和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 B、推动理学的发展和传播,刺激官学的兴起,提倡社会责任感 C、客观上促成“三教合归儒”的提出,巩固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D、实现儒学纲常伦理完备化,构建了“天人感应”的理论体系
-
7、如表为东晋至宋朝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简表,据此可知( )
朝代
东晋
隋
唐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A、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B、官员人数不断膨胀 C、封建统治基础扩大 D、社会实现公平公正 -
8、汉初“惩亡秦孤立之败”,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而汉朝中央直接管辖的只有15个郡,这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因此,汉代实行( )A、推恩令 B、分封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度
-
9、唐朝孔颖达说: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被周边民族所认同,是在( )A、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 B、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 C、封建国家的建立时期 D、诸侯纷争与变法时期
-
10、2023年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表示,神木石峁遗址核心区域发现了最高等级墓地,墓地与皇城台“大台基”共同构建起皇城台上“前宫殿后墓地”的基本格局。另外,墓地中南区墓葬具有连排分布和围绕墓葬建有石墙等特征,表明石峁文化高等级墓地已具有成熟的规划意识和墓上建筑,或已形成墓园雏形。皇城台高等级墓地更加彰显出石峁社会的文明化程度,据此可知( )A、当时已经形成了以石峁为核心的中原文明 B、这是石峁已进入早期国家形态的重要实证 C、表明中国很早就形成非常成熟的城市规制 D、反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格局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医学强调具体的解剖结构,对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描述,是以具体的客观解剖形态为依据的。或许是在古希腊医学家、哲学家恩培多克勒的思想理论影响下,希波克拉底学派采用了四体液说:黏液、血液、黄胆和黑胆,它们是“宇宙四种元素或四根”,即火、空气、水和土在身体内的表现,每种体液对应着热、干、寒和湿四种基本属性。他还强调治疗不仅包括食疗,而且包括洗浴和按摩,还有许多草药,包括催吐药和祛痰药。不过,希波克拉底最著名的可能是他的学派采用医誓。医誓的主要内容是永远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医誓非常详细地明确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保密关系,它在历史上为医生赢得了很高的地位。
——摘编自彼得沃森《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
材料二 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医学开始了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的转变。1543年,比利时人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论》,建立了人体解剖学,近代西方医学开始兴起。17世纪英国人哈维发现血液循环。18世纪,意大利人莫干尼使用显微镜等建立了病理解剖学。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微尔啸倡导细胞病理学。19世纪下半叶法国巴斯德教授创立经典免疫学,在其研究所工作的俄国人梅契尼科夫系统阐述了某些传染病的免疫现象。19世纪,叩诊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血压测量、体温测量等成为临床诊断辅助手段,预防医学和保障健康的医学对策已逐渐成为立法和行政面对的问题。1860年英国南丁格尔创立护士学校,使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
——摘编自林成滔《科学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西方医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医学兴起与发展的原因。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始终将政治安全放于首位,倡导忠君爱国理念,维护政权稳定。古人认为“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历代都十分重视对农业经济的维护。同时将“富国强兵”作为政治安全的保障,注重提升军事实力。统治者一再强调居安思危,要“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亦须思其终始”。汉唐时期的和亲政策,保证了与匈奴、吐蕃等民族的和平交往,明代郑和下西洋为中国周边环境和平起到巨大作用。
——摘编自赵明旸《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的国家安全思想逐步发生嬗变。近代开明士人开始“开眼看世界”,主张欲救亡图存必须先了解并学习西方。同时,有识之士对发展的认识逐渐超越了传统“以农为本”思想的局面,注意吸收西方商业文明的成功经验。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曾指出:“各国并兼,各图利己,藉商以强国,藉兵以卫商。”19世纪中后期,在新疆阿古伯“政权”作乱及日本入侵台湾的陆海紧张局势之下,出现“海防”与“塞防”之辩。以左宗棠为代表的“塞防”派与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各陈利害,清廷最终采纳了左宗棠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的建议。
——摘编自王熙《四个维度看近代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嬗变》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分析安全威胁的基础上作出了一系列的深刻思考和重大决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思想。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冷战结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从我国国家安全利益出发,提出了具有鲜明的以综合安全为特征的国家安全思想。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冷战后国际安全形势的新特点和全球化发展的新要求,敏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顺应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国家安全观念的变化,提出了以普遍安全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思想。
——摘编自曹峻《试论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国家安全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的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相比,近代国家安全观有哪些变化。(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国家安全思想的特点及意义。 -
13、如表是1870年、1913年英、法、美、德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如表),其中①是( )
年份
国家
①
②
③
④
1870年
10%
13%
8%
22%
1913年
8%
13%
11%
15%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
14、如图是欧美近代以来部分大事件简表(如图)。根据表中信息设计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全球范围内建立 B、经济发展与制度变革之间相互作用 C、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确立的艰难历程 D、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
15、如图是17世纪欧洲某国际和约确认仪式,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参与了该和约的起草(如图)。它承认荷兰和瑞士的独立,确认德意志各诸侯国的主权,新教各派内部达成了和解。下列符合该和约影响的是( )A、确定主权国家是国际法主体 B、开创通过谈判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C、推动了欧洲均势局面的形成 D、废弃了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
16、英国兰卡斯特王朝的第一位国王亨利四世(1367—1413)在召开的9次议会中,所提出的8次征税要求都获得了议会的允准。虽然在1406年的“长期议会”上出现了争执,但国王以拖延会议会期的方法,最终迫使议会同意征税。这说明当时英国( )A、议会权力呈下降趋势 B、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C、代议制民主有待完善 D、国王拥有较大的权力
-
17、如图为《魏晋汉人胡食》画像砖(如图),据图画内容可以推知( )A、政府改革加速少数民族汉化 B、经济发展推动饮食结构改变 C、社会动荡导致民众生活困苦 D、民族交融促进生活方式变迁
-
18、秦始皇陵始建于公元前246年,前后历时39年,在其旁修陵劳役墓地中发现的一件瓦片墓志记录了死者的身份信息(如图)。以下推断较合理的是( )A、由墓志瓦文可推断小篆是当时唯一通行的文字 B、由“东武”可推断该墓志不早于公元前221年 C、由“居赀”可推断秦国重视纠正经济法规弊端 D、由“不更”可推断秦国军功爵制取得成效显著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统计:清末约有生员50万人,举人4万人,进士4千人,以 1750年成年男性人口计算,生员约占全部成年男性人口的0.01,举人约占0.001,进士仅约占0.0001。 科举制下的精英培养,被数百个家族所垄断。 国民政府时期(1928~1949)中国累计仅有大学毕业生18.5万人,大学毕业生的比例接近万分之七,低于清代举人。1949年前,中国精英大学(所有大学中排名前 10%)的名额基本被社会中上层家庭子女垄断,作为社会中下层的工农子女几乎无法侧身其中,而当时90%的中国人居住在村庄。
1949年以后,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一场“无声革命”。 1952~1955年间,北大农村地址的学生的比例从 2.4%增长到6.5%,到 1980年,这一比例增长到 12.8%。 1952~1955年间,苏州大学农村地址的学生比例从3.6%增长到 11.4%,1984年后的 20多年中,农村生比例与城市生基本持平。
这场“无声革命”可以看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声”社会政治革命的延续和发展。“无声革命”虽然平缓,但力量强大,影响深远。精英教育不仅决定学生个人的命运走向,也基本决定了从地方到中央,各级各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等社会精英的构成与来源。相当部分的领导干部、知识分子都出身于工农家庭,他们的聪明才智不仅没有因为家庭背景的贫弱而被埋没,反而被教育机制所激发,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这种教育革命对社会结构转变的影响是空前的。
———摘编自梁晨、李中清《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等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一场无声的革命”这一观点的认识。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晋商会馆起源于明代,兴盛于清代,是晋商在经商过程中出于各种需要,在本省或他省等重要城市(城镇)设立的一种民间组织。会馆大部分以商人原籍地来命名,也有以行业命名的。会馆规范交易行为,如晋南烟业商人通过统一秤斤,做到童叟无欺。众多晋商会馆碑文,记载商人众筹修庙和定期举办祭拜仪式以加强联系的事迹。京师的铅锡铜商人会馆,为本行商人面对的不公奔走呼号,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会馆匾额碑刻的书写一般多由官员或士绅主笔。会馆还承担义冢、义塾和服务本籍科举士子等善举。
——摘编自刘建生,余龙《明清商人会馆的地域整合及官民互动》等
材料二:
1904年清政府谕令各省设立商会。1908年山西总商会创立后,积极协助榆次、孝义、汾阳、交城、文水等50多县先后建立了商务分会。总商会在联络工商、调查商情、兴办商学、调息纷争等方面发挥作用。曾任山西总商会会长的刘笃敬兴办了山西第一座发电厂。20世纪初,山西总商会倡导了大规模抵制洋货运动与收回利权运动。 山西立宪派成员中包括不少商会代表,到京请愿推动立宪。五四运动期间,山西商会积极动员群众参加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爱国运动。交城商会曾常年定期赈济灾民。商会创办了各种报纸,加强信息传播,“以广商智”,扩大商会影响。
——摘编自张正明《晋商会馆、公所与近代山西商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晋商会馆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山西商会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