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必修)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乾安县七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河南郑州47中学暨八校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墓志铭是古代一种重要的文献形式。据出土的唐朝《永泰公主墓志铭》载,“自蛟丧雄锷,鸾愁孤影”,隐喻永泰公主为丈夫守寡而孤独地生活。铭文并载,“(公主)珠胎毁月……以大足元年九月四日薨,春秋十有七。”意谓永泰公主是因怀孕患病去世。但据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永泰公主与其丈夫等人是因触怒武则天而招致杀身之祸。两种不同的史料记载,直让人困惑于历史的多重面孔:你的一面,我的一面和最真实的一面。文献记载的这样一种矛盾悖论,说明( )A、每一种陈述都是一种文本,反映出历史建构的多元性 B、史料记载体例的不同,影响历史记录与叙述的对与错 C、旁观者清,时间越久越接近历史的真相 D、眼见为实,距离越近越接近历史的真相
-
2、社会信息化促进了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然而,下图漫画中的美国却“满面笑容”地堆砌“数字壁垒”,使得其他国家应用程序(APP)的进入变得更加困难。该漫画旨在反映( )
A、社会信息化使信息安全的保护日益困难 B、美国试图阻碍数字信息的正常流通 C、人机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D、美国热衷于创造数字壁垒纪录 -
3、1917年11月7日,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一声炮响,苏维埃政权凯歌行进,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观察下图,苏维埃政权最初的定都地,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
4、17世纪90年代,英国议会根据《财政筹款特别法案》,批准成立英格兰银行。英王威廉三世与玛丽二世成为其股东。该行宗旨“促进广大公众的利益”,规定军费批文除需要议会通过,还需要国王印章。据此判断,此时英国实行(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责任内阁制 D、等级君主制
-
5、1992年下半年,国家物价局颁布了新的《价格管理目录》,中央直接管理价格的商品由737种减少到89种,工业生产资料大部分并轨实行单一的市场价格,放开了原来尚未放开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述举措的出台( )A、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新局面 C、标志着以市场调节为主的价格机制形成 D、顺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
6、观察下图。报纸“号外”报道的事件标志着( )
A、局部抗战开始 B、华北事变发生 C、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二战在亚洲的爆发 -
7、1926年底,邹韬奋接办《生活》周刊,发表了大量讨论升学、就业、婚姻等生活问题的文章。进入1930年代,他的言论“渐渐注意于社会的问题和政治的问题,渐渐由个人出发点转到集体的出发点了”,将中国的唯一出路寄托于人民大众。这一转变缘于( )A、个人主义式微,集体主义渐长 B、生活问题不再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C、民族危机加深与国民党统治腐败 D、政治上分崩离析,军阀混战局面加剧
-
8、1836年,某外文刊物发表旅华英人《迫切需要与中国缔约》的文章,认为贸易增长起来,势必要开辟新的门径,但在中国却受到了阻碍,提出“要一次经济教育和中国签订一个条约,这个条约必须是在刺刀尖下依照我们的命令缔结,又必须在大炮的瞄准下发生效力”。据此,该文意图( )A、要求英国武力对华进行市场扩张 B、维护英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C、迫使中国增开沿海内陆贸易口岸 D、谋取对华贸易片面最惠国待遇
-
9、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上的一个明显现象是学术从“学在官府”的制度体系里脱离出来,文化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能够体现这一重大变化的是( )A、旧贵族体系的瓦解 B、变法运动成为时代潮流 C、诸子百家学说出现 D、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
-
10、下图所示漫画,“地球修理工”满脸忧愁地看着引擎盖下面频发的“山火、飓风和海啸”而无从下手,该漫画意在说明( )
A、能源危机严重影响着全球化的进程 B、国际社会消极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 C、交通安全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问题 D、生态环境恶化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
11、有学者认为,在某些方面,希腊化文明的贡献就在于保存之功。希腊化时代的学者们系统整理和研究了古典希腊的文学、史学、地理学作品,基本形成了人们今天看到的版本。下列传世著作能体现希腊化时代“保存之功”的是( )A、《摩诃婆罗多》 B、《荷马史诗》 C、《查士丁尼法典》 D、《伊戈尔远征记》
-
12、清末北京竹枝词云:“巨舰飞来瞬息中,未从江海鼓腥风。全亏诸老能调护,半壁东南保障功。”时人谓:“沿江沿海安堵如故,皆张(之洞)刘(坤一)二制军调护之力。”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该事件( )A、严重动摇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B、推动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 C、深刻影响洋务运动自强政策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
13、大运河开凿之始,其形犹如一张弓,随时空流转,运河变为不再走弓背,而是“裁弯取直”,直接走弓弦。这一条运河,就是今天人们熟知的京杭大运河。大运河“裁弯取直”的变化是在( )A、隋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
14、据王国维研究,手定周制者,“实惟周公”。史谓,周公“敬天保民”,“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据此分析,西周礼乐制度的中心点在于( )A、天 B、地 C、人 D、法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着力推进金融货币改革。1933年在上海试点“废两改元”,“凡公私款项及一切交易,均按此定率用银币收付,不得再用银两”。1934年,世界性的银价发生暴涨,国内“金银外流近4亿元,社会几濒于破产”。1935年,为“谋货币金融之永久安定”,国民政府发行法币,禁止白银流通,规定汇价为法币1元等于英镑1先令2.5便士,此后不久,国民政府又将法币与美元挂钩。我国用银习惯为时已久,民间收藏多属银类,特别是乡辟地区由于纸币尚未流通,因此持有银币、银两的兑换十分不便。在改革实施区域方面,广东地区长期为地方政治势力所掌控,直到1936年广东的货币改革才提上日程。
——摘编自吴景平《中国近代金融史十讲》
材料二 长城以南的中原、长城以北的草原、嘉峪关以西的西域,以及青藏高原四大区域共同构成中国,而河西走廊是中国若干个走廊当中唯一一个连接中原、草原、西域、高原的区域,所以到河西走廊,才能看到真正的中国。
——摘编自施展《枢纽》
材料三 河西地区又是一个民族文化交融创新的聚合区。特别是汉武帝以来,汉族及其农耕文化扎根于此,这里成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以及外来文明接触交流和文化创新的舞台。如敦煌、凉州成为了佛经翻译、传播的中心。而在永嘉之乱后,河西一度成为中原儒家文化的复兴基地。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在西晋永嘉之乱后,“秦凉诸州西北一隅之地,其文化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下开魏、齐、隋、唐之制度,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然后始知北朝文化系统之中,其由江左发展变迁输入者之外,尚别有汉、魏、西晋之河西遗传”。以儒家文化为基础,复经多民族、多元文化交流融通,而形成了包括河西儒学在内的具有河西特色的本土文化。
——摘编自雍际春《河西四郡及其战略地位论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国民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的币制改革。(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河西走廊的历史地位,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政府中出现了一个根深蒂固的紧张局面:一方是隋唐从北方诸王朝继承下来的制度,一方是于把它们应用于重新统一的帝国中远为复杂的形势的要求。……这是一个使行政程序合理化、简化和效益化的时期,又是行政活动进行法典化和正规化的时期。当时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对长治久安怀着信心,致使政治家们都倾向于以全帝国适用的统一制度和社会行为的持久准则来考虑问题。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材料二 中世纪以来的法国法律受到了罗马法的深刻影响,自然法的理念十分流行。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按照资产阶级的要求对自然法理念进行了重新阐释,并提出了一系列立法原则。大革命开始后,在这些立法原则的指导下,法国先后制订了一些民事法律。但由于时局动荡,统一的法典始终无法编订。拿破仑掌权后,亲自主持民法的立法工作,多次出席相关会议并裁决争议。1804年,《法国民法典》颁布实施。此后,《法国民法典》虽经多次修订,但其原则、框架和风格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并被德国、丹麦等国家所吸收。
——叶秋华、洪荞《论<法国民法典>的历史演进:纪念<法国民法典>编纂二百周年》
材料三 制定和实施宪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后,经过艰辛探索和实践,成功在中华大地上制定和实施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宪法,在我国宪法发展史乃至世界宪法制度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摘编自习近平《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
(1)、根据材料一,从经济角度指出“隋唐从北方诸王朝继承下来的”是何制度。并结合所学,概述“唐代行政活动进行法典化和正规化”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法国民法典》颁布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简析《法国民法典》对于近代西方法律体系发展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当代中国人民宪法发展的历程。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中非交往始于贞观年间。天宝十年(751),唐朝人杜环到达过非洲。唐代的中非交通线主要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8世纪后,陆路渐趋衰落。瓷器和丝绸是唐代时期输入非洲的大宗物品。从7世纪开始,东非海岸商业性城邦的兴起、发展和繁荣,推动了中国商品进入非洲,香料、象牙则是非洲输往唐代中国的主要物品。
——摘编自景兆玺:《唐代中非关系论述》
材料二 中国和非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3,没有中非的现代化,就没有世界的现代化。从2015年提出中非共同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到2018年提出重点实施“八大行动”;从2021年宣布中非务实合作“九项工程”,再到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出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十大伙伴行动”每一项都有具体目标,每一项都是务实行动,有力表明中国愿助力推进包括非洲在内的全球南方现代化建设……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愿同非洲国家互学互鉴、互帮互助、并肩前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中非都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未来也必将携手走在现代化进程的前列。
——整理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9月5日《以中非现代化助力全球南方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代中非交往的特点,并分析唐代中非交往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非“未来也必将携手走在现代化进程的前列”的认识。 -
18、近代以来,国际法在解决国际争端、维护国际秩序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下列材料反映的国际法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
②“大会对于足以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之情势,得提请安理会注意”
③“在妥为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的情形下,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
④“选侯、邦君和各邦……自由行使领土权……不应受到任何人……的骚扰”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
19、2013年6月,一份名为《走向核心国家——中国的“大金融”战略与发展路径》的研究报告描绘了中国成为金融强国的图景,并给出了相应的路径策略。2023年11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金融强国”,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下列相关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人民币影响力的提升开始于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时 B、人民币的发行坚持经济发行和计划发行两条原则 C、人民币已成为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 D、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
20、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2019年人民网刊登《不忘初心,习近平点赞过的好干部》一文,深入宣扬了焦裕禄、杨善洲等“好干部”的群像。这一做法( )A、激发了全国人民生产的热情和干劲 B、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C、提高了公务员队伍的政治文化素质 D、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