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下诏根据官爵高卑确定鲜卑族的门阀序列,选官上严格根据门阀的标准,“专崇门品,不有拔才之诏”。该诏令
    A、加快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B、推动了社会的阶层流动 C、保障了鲜卑贵族的特权 D、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
  • 2、韩非曾严厉批评秦国的军功爵制是“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在战国后期,一些思想家也提出了应当重视个人修养、正确区分义利关系的思想。因此,秦汉大一统国家建立后,确立了一种新的人才选拔方式来适应形势的发展。这种方式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3、下表是关于汉朝初年主要思想派别及作品数量统计。据此可反映出当时

    派别

    儒家(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思想多元 B、儒道治国 C、儒学一统 D、外儒内法
  • 4、战国时期,铁农具的推广,耕作、施肥、灌溉等技术的提高,使得农业劳动生产率有较大提升,进而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达。然而,分裂割据的形势又严重阻碍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表明(       )
    A、秦国具备了武力统一六国的条件 B、农业是商业发展的前提 C、“定于一”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 D、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崛起
  • 5、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下列选项中无法体现民本思想的有(     )
    A、“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B、“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D、“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 6、西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是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战国之际,士阶层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士阶层的分化(     )
    A、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 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推动了百家争鸣的出现 D、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
  • 7、司马迁在《史记·秦本纪》中写道:“及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因以为反,而卒车裂以徇秦国。”其中“宗室多怨鞅”主要是因为商鞅在变法中(     )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奖励军功,限制贵族特权 C、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D、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 8、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五千多年前中国史前稻作文化的伟大成就,也是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典范,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下列关于良渚古城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属于夏文化的遗存②已有私有制产生的实证

    ③出土了精美的玉器④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图2分别是中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中期印度重要城镇分布示意图。

                         图1                         图2

    ——根据张芝联、刘学荣《世界历史地图集》绘制

    材料二

      1900年,印度只有略高于总人口10%的人生活在城镇中,城市化水平不仅落后于西方国家,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进入20世纪以后,印度城市化呈现出较快发展势头。尤其是独立以后,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到1997年,印度城市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27.3%。不过,制造业的就业增长率普遍不及城市人口增长率,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很多居民生活在低矮脏乱的棚户区。此外,印度各邦之间城市化水平相差很大,西部和南部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印度政府采取了多方面措施。例如,从1951年开始,印度对大城市新建工业或扩大工业规模实行许可证制度,鼓励发展小型工业,支持在小城市或农村地区建设国有工业企业,并大力建设新城。这些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制约,印度城市化进程中的许多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改编自俞金尧等《城市发展和经济变革》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度近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以后印度城市化遇到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展中国家对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1950年,中央发文,确定每年的10月1日为国庆节,在首都及各大行政区中心城市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其他重要城市举行群众游行,并对国庆纪念活动的内容、庆祝方式进行了具体安排。

    1950年,第一次国庆典礼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各界群众一道观看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各大城市也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此后,阅兵、群众游行成为国庆活动的主要内容。

    1951年,来自苏联、东欧国家及部分西方国家的三百余名外宾出席了国庆庆典。文化部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等为国庆节主要演唱歌曲。

    1953年,中央决定,国庆期间地方不再举行阅兵式,只进行群众游行。

    1959年,中央发文,明确了当年的国庆口号和宣传重点。相关部门出版了一大批介绍新中国成立10年来主要成就的中外文图书、纪念画册。

    1960年,中央对国庆纪念活动进一步规范,取消阅兵式,群众游行与之前保持相近规模。此后,基本形成“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的惯例。

    1965年,来自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两千余名外宾出席了国庆庆典,苏联政府没有派代表团参加。

    ——编自张泽宇、岳思琪《1944-1965年国庆纪念活动述论》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1965年国庆纪念活动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49-1965年国庆纪念活动的意义。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顺治十六年(1659),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南怀仁来华,任职于清朝天文历法机构钦天监。南怀仁经常出入宫廷,为康熙帝讲授西学,还奉旨制造火炮。他在以往天主教士著作的基础上,编纂了《穷理学》一书。该书共六十卷,将17世纪欧洲流行的逻辑学教材《亚里士多德辩证法大全疏解》纳入其中,阐释了知识的等级和分类,展现了以逻辑学贯穿诸学科的西学知识体系。从无穷、分数、公约数等数学概念,到赤道、五洲、经纬度等地理问题,该书涉及自然科学的各方面知识。南怀仁还借鉴宋明理学“格物穷理”之说,创造性地使用了许多名词术语。例如,今天通用的“科学”“理论”和“实用”,被他译为“致知”“致明”和“致用”。因清朝有天主教禁令,该书删除了与传教相关的概念和提法。

    康熙二十二年(1683),南怀仁将《穷理学》进呈皇帝。康熙帝认为该书内容荒谬不堪,不予刊印。此后书稿散佚民间,几乎被世人遗忘。康熙帝曾说:“赞美天王(主)之西教,与中国教化原不相容。唯西教士能通晓科学,故国家起用彼等,臣民当深体联意。”南怀仁最终官至工部右侍郎,这是明清时期来华传教士所获的最高职衔。康熙二十七年(1688),南怀仁病逝于北京。康熙帝下旨表彰,谥号“勤敏”。

    ——改编自郑天挺《清史》、肖朗《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史上的<穷理学>》等

    (1)、根据材料,概括《穷理学》内容的特点。
    (2)、根据材料,围绕南怀仁和《穷理学》,以“人·书·命运”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 12、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镇压肯尼亚“茅茅运动”时,每屠杀一名起义者,得花一万英镑。法国为镇压印度支那人民独立斗争所支出的战费高达三万亿旧法郎,差不多等于马歇尔计划拨款的两倍。这两则史实
    A、揭示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 B、有助于解释殖民统治崩溃的原因 C、有助于衡量英法两国当时的经济实力 D、揭示了亚非拉反殖反帝斗争的正义性
  • 13、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表示:“世界大乱要求毫不延缓地研究劳资关系中出现的困难,迫使我们把自己家里的事情整顿好。坦白地说,在没有承认工人长期为之斗争的基本权利之前,是不可能经常地、稳定地调整好劳资关系的。”这表明
    A、十月革命产生了世界性影响 B、美国国内革命形势渐趋成熟 C、世界大战有利于各国改善工人待遇 D、法西斯主义威胁到美国社会的稳定
  • 14、自6世纪末开始,以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北方族群大批涌入拜占庭帝国,为使新移民与原住民族和平共处,拜占庭皇帝不得不在新颁布的法律中吸收前者的某些习惯法。据此可知
    A、斯拉夫人促进了大陆法系的形成 B、北方族群文化逐渐占据主流地位 C、习惯法逐步成为罗马法的主要部分 D、拜占庭帝国的立法文化具有包容性
  • 15、1993年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1050.9万公顷,比1978年减少1007.8万公顷。农村社会商品的零售总额达到6417亿元,比1978年增长6.9倍。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经营体制改革的推进 C、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D、乡镇企业的大量出现
  • 16、下表为1930年毛泽东对江西寻乌人口成分的调查情况统计。该调查( )

    职业

    人口数

    百分比

    农民

    1 620

    60

    手工业者

    297

    11

    游民

    270

    10

    商人

    135

    5

    政府机关

    100

    4

    地主

    78

    3

    其他

    184

    7

    共计

    2 684

    100

    A、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B、有助于粉碎国民党的“围剿” C、明确了革命的领导力量 D、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
  • 17、下图为1912年刊登在《时报附刊之画报》上的一则留声机广告,配文为“世界进步——留声器授课”。这反映出( )

    A、西方商品挤占国货市场 B、西方文化入侵方式更加隐蔽 C、商业营销迎合启蒙需求 D、新型授课手段广受大众欢迎
  • 18、清朝新科进士任职意愿向来“以吏、户二部为优选”,而癸卯(1903)、甲辰(1904)两科进士的选择已大相径庭,最终仅有三人流入吏部,担任主事。这一变化
    A、导致了科举制度废除 B、体现了统治集团的分裂 C、改变了中枢决策机制 D、反映了官制改革的影响
  • 19、唐末以后出现的新藩镇,其军队主要靠强迫征发而来,难以结成牢固的军人集团。到后周时,中央禁军成为最强大的力量。这些变化
    A、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重建 B、从源头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 C、促进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D、使重文轻武观念逐渐被接受
  • 20、下表为史籍所载东汉至南朝时期官府掌握的湖南地区户口数和人口数。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户口数(万)

    人口数(万)

    东汉永和五年(140)

    64.98

    281.32

    西晋太康初年(280-289)

    14.23

    85.39

    南朝宋昇明三年(479)

    4.19

    33.48

    A、大规模的瘟疫流行 B、战乱异常频繁 C、豪强大族势力膨胀 D、官府组织移民
上一页 112 113 114 115 11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