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四川泸县八区村民在赠给西南土改工作团川南队的锦旗上写到“此时荷花遍地开,北京同志来土改,农民分了田和地,翻身不忘毛主席”。土地改革有利于( )
①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②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障碍 ④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在下列表述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B
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
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C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要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程
D
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体现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A、A B、B C、C D、D -
3、历史地图是呈现历史知识的重要载体之一。下面的历史地图反映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
-
4、毛泽东说:“重庆谈判的结果是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地位。”重庆谈判的意义在于( )A、通过了和平建国案等五项协议 B、有效地制止了全面内战的发生 C、使国民党丧失了军事上的优势 D、在舆论上制约了国民党的图谋
-
5、1937年,毛泽东在某次大会上讲到:“有些同志以为我们的红帽子戴了十年,今天又戴三民主义帽子,就表示老不愿意……但如果旧帽子换上了新内容,那事情就变化了,不是不可戴的,反而变为可戴的了。”毛泽东的论述旨在( )A、团结一切力量应对时局变化 B、结束“左”倾错误的统治 C、号召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D、实现和平建国的政治目标
-
6、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通电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西安事变
-
7、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对“新道路”解读准确的是( )A、发动城市暴动,建立工农政权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服从共产国际,开展工人运动 D、放手发动群众,建立联合政府
-
8、歌曲《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唱道:“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其中“揭开新篇”指的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C、人民军队的创建 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
9、1919年,杜威访问中国,在给家人的信中写到:“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加入他们,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杜威信中所评价的重大历史事件( )A、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是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思想文化革新 C、是中国新旧民主革命时期的分界点 D、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
10、1918年,一篇题为《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的文章中写到:“不到半页,必有发昏做梦的话。青年子弟读了这种旧文章,觉其句调铿锵,娓娓可诵,不知不觉,便为文中之荒谬道理所征服。”这主要体现了( )A、新文化运动抨击旧文学 B、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思想 C、梁启超的维新改良思想 D、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要求
-
11、“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它”指的是( )A、百日维新 B、预备立宪 C、辛亥革命 D、二次革命
-
12、一位德国军官回忆在中国的一次战斗经历时说,其成员展示出非凡的勇气和视死如归的精神。虽然“他们”只装备了剑、梭和刀,但“他们”在我们的死亡火力下依然不停地前进着。“他们”所从属的组织是( )A、北洋舰队 B、义和团 C、太平军 D、兴中会
-
13、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以上谕形式颁发的变法诏书数量较多,涉及人事、文化教育、经济、社会等多方面,但政治方面的很少。这表明百日维新( )A、并未涉及到政治领域改革 B、注重革命措施的策略性 C、造成维新阵营内部的分裂 D、受到守旧派势力的抵制
-
14、清政府在“某次战争”中的惨败彻底暴露了它的腐朽与虚弱,从此西方列强把中国视为可以任人宰割的猎物,并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某次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5、晚清时期,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选项中,列强侵华战争与不平等条约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天津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辛丑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马关条约》
-
16、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或著作,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徐光启《农政全书》 ③贾思勰《齐民要术》 ④蔡伦改进造纸术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③①② -
17、雍正元年,年羹尧在《会陈军务事情请先具稿密陈折》中写到:“臣等请嗣后凡有紧要事情,先具奏稿密呈睿览……既经圣虑,自有乾断,不独臣等获有遵循,而军务大事可免错误矣。”由此可见( )
①奏折制度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 ②奏折制度的特征之一是私密性
③奏折内容仅限于通告军事要务 ④奏折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18、康熙皇帝在主持与喀尔喀蒙古的会盟后,感慨道:“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为坚固。”对康熙上述言论理解准确的是( )
①清朝已经有效控制长城以北地区 ②和睦的民族关系有利于巩固边防
③清朝消灭了漠西蒙古的分裂势力 ④清朝成功安定了回部和西藏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9、随着市镇丝行、布庄的发展,明代后期嘉湖地区出现了改田种桑的现象;双林镇“俗皆织绢,四方之商贾咸集以贸易”。这反映了明代后期( )A、普遍种植经济作物 B、自然经济濒临崩溃 C、局部出现雇佣关系 D、商品经济较快发展
-
20、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鉴于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设置中朝 B、废除宰相 C、建立内阁 D、置军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