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董仲舒提倡用《春秋》大义作为司法判决的依据。时有疑狱曰:“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匿乙,甲当何论?”仲舒断曰:“甲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董仲舒的这些主张( )
    A、体现了轻罪重罚原则 B、开创以经注律的传统 C、推动了法律的儒家化 D、避免司法实践随意性
  • 2、下表1959年美国联邦政府10851名行政长官的学历占比

    学历

    初中程度

    某种程度的大学教育

    大学毕业

    硕士学位

    博士学位

    占比

    0.5%

    90%

    80%

    25%

    10%

    这一现象说明,美国的文官制度( )

    A、推动了初等教育的普及 B、重视提升官员行政素养 C、导致文官队伍急剧膨胀 D、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
  • 3、下图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国有部门就业比重的变动趋势(1978—2016年)。造成这一变动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工业生产的自动化 C、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D、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 4、1903年,清政府颁布《奖励商勋章程》规定:“制造火车、轮船、汽车能与外洋新式车、船相符者,造长桥在数十丈以上者,能出新法造电机者”,奖励一等商勋加二品顶戴。“仿造西式物品畅销内地者”,奖励五等商勋加六品顶戴。这表明当时( )
    A、民族工业发展的环境有一定改善 B、官员选拔的程序渐趋合理 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官制改革推动了洋务新政
  • 5、下表为王安石变法时常平青苗还纳本息示意表。由此可知,青苗法的实施( )

    A、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 B、恶化了政府的财政状况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导致土地兼并问题加剧
  • 6、《国际联盟盟约》规定:“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间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约上之一切义务……”。这表明,国联( )
    A、“全体一致”原则导致效能有限 B、确立国际法主体是主权国家 C、重视国际法在维护和平中的作用 D、消除了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 7、《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生效,使三十年战争所造成的领土变更得以调整,使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大批城邦国家取得了独立,使荷兰与瑞士成为主权国家,使新教国家脱离了教皇的霸权。这表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
    A、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B、确立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C、推动了宗教改革爆发 D、促使集体安全体制得到完善
  • 8、公元1215年,罗马教廷为统一信徒的宗教行为,确立了基督教七大圣礼,即洗礼、坚信礼、婚礼、圣餐礼、忏悔礼、膏礼和授圣职礼,并要求基督徒每年至少向神父忏悔一次,做弥撒一次。罗马教廷的做法( )
    A、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兴盛 B、造成了基督教世界的分裂 C、加速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D、增强了教会对民众的约束
  • 9、某法典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它不仅成为拜占庭帝国此后历代皇帝编筹法典的依据和蓝本,而且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范本。该法典是( )
    A、《十二铜表法》 B、《罗马民法大全》 C、《法国民法典》 D、《大宪章》
  • 10、下图为《清朝的乡约仪式》,下列关于清代乡约表述正确的是( )

    ①突出律和令的法律效力 ②宣讲内容包括“圣谕十六条”和《圣谕广训》 

    ③经政府推广具有约束力 ④将秦汉以来封建礼仪进行汇编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 11、《唐律疏议》对“医合药不如方”条医师和卖药者的医疗行为作出相应的规制:如患者系亲属尊长,即使罪过轻于过失,也按过失杀伤罪论处;若死亡患者系奴婢,则仅“徒二年减三等杖一百之类。由此可见,《唐律疏议》( )
    A、利用家训教训普通百姓 B、体现礼法结合特征 C、继承汉魏以来立法经验 D、开创律例合编体例
  • 12、下图为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书影。该报告( )

    A、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应正确处理的关系 B、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C、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
  • 13、1573年,明神宗即位,张居正为内阁首辅。为挽救明朝统治危机,他针对“宗室骄悠”、“吏治因循”、“边备未修”、“财用大质”等积弊,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 ②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③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④张居正死后,改革几乎全部废止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 14、1938年,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无论是工人、农民、青年、妇女、儿童、商人、自由职业者,都要依据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斗争情绪提高的程度,将其组织在各种必要的抗日团体之内,并逐渐地发展这些团体”。毛泽东意在( )
    A、加强人民革命政权的建设 B、提高根据地民众的文化素质 C、探索敌后战场抗战的策略 D、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 15、民国初年,共和党骂同盟会大言欺人,负功骄恣;同盟会骂共和党亡国大夫,保皇欲孽。一人入某党,即为某党辩护,言他党之非。这表明当时( )
    A、主权在民观念深入人心 B、政党政治乱象频出 C、西方民主理念逐渐普及 D、民众参政热情高涨
  • 16、下表为1832—1910年英国选举权的变化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代议制发展呈现渐进特征 B、国王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 C、武装斗争推动选举权扩大 D、黑人奴隶制度处于合法地位
  • 17、下表是古希腊被法律起诉的学者,这反映了古希腊( )

    人物

    概况

    哲学家阿拉克萨戈拉

    因宣传太阳是一团永恒燃烧的火石,而非神,结果受到起诉并被判死刑

    哲学家普罗塔戈拉

    提倡“人是万物尺度”,结果著作遭查封,并被判死刑

    悲剧家欧里庇得斯

    因不虔诚而遭到起诉

    A、君权神授深入人心 B、公民自由受到限制 C、人文精神开始萌发 D、司法程序相对规范
  • 18、据统计,盛唐时期先后任职的82位节度使,任期6年以上者,只占总数的9.5%,还不到十分之一;兼统两道以上者,也仅占总数的九分之一弱,且大多兼统时间不长。这一现象说明,当时唐朝( )
    A、防范外重内轻局面出现 B、藩镇割据势力有所弱化 C、注重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D、地方行政机构变动频繁
  • 19、东汉时,以三公为丞相,但权力锐减。掌管内廷文书的尚书机构扩大,正式称尚书台,“出纳王命,赋政四海,权尊势重,责之所归”。由此可知,东汉时期( )
    A、宦官外戚交替掌权 B、决策流程趋于规范 C、专制皇权得到加强 D、豪强地主控制朝政
  • 20、西周时期,周王经常进行巡视活动,奔波于王畿内外,驻扎于离宫别馆,巡至重要路线及地区,召见诸侯、处理政事以及征伐异族等。周王的活动意在( )
    A、维系血缘宗族关系 B、管控地方势力 C、践行敬天保民思想 D、推动民族融合
上一页 739 740 741 742 74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