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宋朝政府规定地方官不得自行征辟僚佐,本地人不得任本地官,任期一般是三年。这些规定旨在(    )
    A、抑制武将势力膨胀 B、维护政权稳定 C、防范三司结党营私 D、分散机构权力
  • 2、下图为载于《西安新获墓志集萃》一书的唐代《程袭墓志》。该墓志没有具体的住址、履历、子女亲属等记载。唐墓志多用楷书,此墓志中楷书、行书和篆书同时使用,其中的篆字多是从未见过的文字形体,记载年月时使用了武周时期通行的新字“日”。据此可知,该墓志(    )

    A、作为一手史料有极高的价值 B、属于物质文化遗产 C、反映了武则天时的客观史实 D、需进一步辨伪考证
  • 3、从汉文帝十二年到王莽始建国三年的180年时间里,山陕峡谷流域和泾渭北洛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决溢了十次之多,其中五次导致改道,浸灌良田至十余万顷。魏晋十六国时代,黄河长期安流,多年无患。这主要是由于,魏晋十六国时期(    )
    A、北部少数民族向内地迁徙 B、玄学主张任其自然并崇尚清谈 C、皇族与门阀世族协力共治 D、铁农具开始使用推动水患治理
  • 4、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是典型的现世实用主义者。他看到了儒家既不信鬼神又要重视祭器的矛盾,批评儒家过于注重形式。该思想家认为繁文缛节不利于繁庶人口,音乐不能生产财富只能耗费财富。该思想家是(    )
    A、孟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子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情况(部分)

    时期

    内容

    公元166年

    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唐天宝元年

    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在754年到达日本。他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鉴真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的方案。成为日本著名的佛教建筑。

    南宋

    南宋政府进一步扩大通商口岸,同时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官员考核的标准之一,使得许多商人也积极投身于招商引资中来,为了吸引外商,凡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货,抽解物货,累价及5万贯、十万贯的,可以补官。

    15世纪前期

    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远航海外,之后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清朝前期

    1684年,广东政府招募了13家较有实力的行商,指定他们与洋船上的外商做生意并代海关征缴关税。1757年,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保留广州一地作为对外通商港口,而十三行则是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外贸渠道。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整体或部分),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摩诃婆罗多》这一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全书共分18篇,以列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为背景,叙述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摩诃婆罗多》的成书时间约为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处在印度从原始部落社会转化为国家社会的时代,也是婆罗门教向印度教转化的时代。该书用梵文写成,采用对话体,共有10万颂(每颂为1节双行诗体),篇幅相当于《罗摩衍那》的4倍,书中插入了各种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以及宗教教义、哲学、政治、律法和伦理等论述(约占全诗篇幅的一半),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著名的印度教哲学经典《薄伽梵歌》就是其中的插叙之一。

    ——摘编自朱维之主编《外国文学史(亚非卷)》等

    材料二 汉代以前,我国史籍中就已经出现过有关印度的记载,但大多是神话传说。汉代以来,印度的历史及社会情况成为《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官修史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民间的许多著述也对印度有所涉及。这些著述往往因为作者缺乏切身体验而对印度的描述多有误解。中土僧人之西行求法活动,在西晋及南北朝时期为数不少。法显到达印度之时,正当笈多王朝后期。他在《佛国记》中对于印度公元5世纪之前的历史,特别是佛陀时代、孔雀王朝以及笈多王朝早期历史,都作了记述。有日本学者表示:“《佛国记》为一千五百年前之实地考察的记录,凡关于中亚、西亚、印度、南海诸地之地理、风俗及宗教等,实以本书为根本资料……其年代与事实之正确及记述之简洁与明快,亦远出于《大唐西域记》之上。”

    ——摘编自杨维中《法显与<佛国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摩诃婆罗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献中出现有关印度的历史记载的原因。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先秦儒家始终以积极心态和入世情怀对待社会、对待生活。树立高尚的道德信仰,强调个体修养、社会教化、国家治理方面的重要价值。儒家爱国主义认为个人从来就是与一定的国家民族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就没有个人的私人利益。儒家的仁学爱国思想强调“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以血亲之爱为基础发展起对国家民族的爱,使血亲的骨肉之爱与对国家民族的爱合为一体。在忠与孝之间,主张牺牲对父母的孝而对国家尽忠,甚至主张大义灭亲。这种价值导向深入中华民族的内在心灵培育出一种国而忘家、精忠报国、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

    ——摘编自史康健《略论儒家仁学的爱国主义精神》

    材料二:梁启超是现代爱国主义最具代表性人物,是近代系统阐发爱国论第一人。梁启超最终形成并明确地提出爱国主义的思想主张是在1899年2月发表的长文《爱国论》。“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1902年,梁启超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一文中指出,“近数百年来,欧洲民族主义发生,民族主义者,实制造近世国家之原动力。”同年,在《新民说》中进一步指出,中国当务之急,就是“民族建国问题而已”,即建立一个民族民主的现代国家。战后游欧归来的梁启超,为了避免西方业已出现的弊端,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既要求对中国传统的旧思想求解放,又强调必须打破对西方现代思想的迷信,号召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受“五四运动”和战后世界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影响,梁启超指出“质而言之,从国民全体下功夫,才是真爱国,才是救国的不二法门。”

    ——《河北学刊》2005年第4期《梁启超的爱国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爱国主义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爱国主义思想内涵及其影响。
  • 8、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数据显示(如图所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移民总量在快速增长,移民数量从1970年的8446万人增加到了2017年的2.57亿人,移民数量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也由1970年的2.3%上升到2017年的3.4%。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活动 B、国际移民成分的多样化 C、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D、全球人口迁移日益频繁
  • 9、如图为“近200年美国移民数量与结构的变化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近200年间北欧和西欧移民始终是美国移民的主要来源 B、世界大战和经济“滞胀”危机使美国移民数量跌至波谷 C、二战后美国移民结构伴随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而改变 D、世界各地移民的到来使美国形成了趋于一体的移民文化
  • 10、下表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种族差序表( )

    身份

    称谓

    权利

    第一代西班牙殖民者

    半岛人

    政治、经济、司法和教会的高级职位

    美洲出生的西班牙人

    克里奥尔人

    出任其他重要职务

    西班牙人与印第安人的后裔

    梅斯蒂索人

    低级官职和大部分普通职业

    黑人与其他种族的后裔

    穆拉托人、桑博人等

    大部分作为奴隶成为交易的商品

    据表可知,这一“种族差序”( )

    A、反映美洲地区人种结构多元化趋向 B、实现了西班牙对拉美的完全控制 C、旨在维护考迪罗体制和大地产制度 D、是引发巴西独立运动的主要原因
  • 11、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对于再生人之男,首先须与同种姓之女结婚。”佛教文献在形容某一婆罗门血统的纯正时,常常使用“七世以来,父母真正”这一句惯用语。这就是说:七代不发生混血被认为是“美德”。这些规定旨在( )
    A、为印度种姓制度提供理论基础 B、维护高级种姓的特权地位 C、以宗教手段逐步推进社会教化 D、遏制不同种姓通婚的现象
  • 12、中世纪,基督教成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存者,《新约》中许多故事是古代希腊罗马神话的翻版;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的同时,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据此可知,基督教( )
    A、是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B、传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 C、实现了神权和世俗文化和解 D、决定欧洲近代科学发展
  • 13、斯芬克斯最初源于古埃及神话。下表为不同地区文化中对斯芬克斯形象的描述,它反映出( )

    地区

    斯芬克斯形象

    古埃及

    长有翅膀的怪物,通常为雄性,是“仁慈”“高贵”的象征

    亚述、波斯

    长有翅膀的公牛,长着人面、络腮胡子,戴有皇冠

    希腊

    雌性的邪恶之物,代表着神的惩罚

    A、古代世界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B、地理环境决定文化特点 C、中东文明与埃及文明一脉相承 D、文化现象在交流中嬗变
  • 14、下表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丝绸之路各线的相关情况。该表反映了( )

    方位

    相关情况

    南方

    自罗马帝国时期开始,印度洋季风规律被商船的船员们所掌握,从埃及到印度的直航成为可能

    东方

    张骞的两次出使和汉武帝的反击匈奴,基本上打通从玉门关到费尔干那的东线

    西方

    安息帝国打通从木鹿到阿姆河流域的商道

    中央

    贵霜帝国为丝绸之路各支线在中亚和印度西北部的汇聚,为不同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A、商路的开辟有利于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 B、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使一些帝国兴起 C、东西方贸易中最活跃的元素来自于民间 D、人口迁徙影响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形成
  • 15、有学者对古代常见果品种植地域分布进行了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如表所示。魏晋南北朝时期果品种植地域分布的变化缘于( )

    果品名称

    早期种植地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种植地域

    黄河流域

    南北方广泛种植

    黄河以北、山西

    南北方广泛种植

    黄河中下游

    南北方广泛种植

    战国时楚地

    长江流域、岭南

    石榴

    西域

    南北方广泛种植

    杨梅

    长江下游

    江南、岭南

    ①经济重心的转移

    ②中央政府的推广

    ③农业科技的进步

    ④民族关系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6、1923—1926年,《新青年》杂志共出季刊与不定期刊9期,发文113篇,其中译文41篇,占总数的36%。从翻译群体来看,留法群体译文占总译文的32%,留苏群体译文占总译文的52%。在这些译文当中,列宁著作译文9篇,斯大林译文4篇,其余译文主要涉及反映苏俄的具体情况以及列宁、斯大林思想和关注中国革命问题等方面。这说明《新青年》在当时( )
    A、促使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B、推动了青年界学术问题的探讨 C、深刻反思新文化运动启蒙的不足 D、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 17、5世纪末至6世纪80年代,北方地区除兴建佛寺外,还多开石窟寺,佛寺遍及新疆至辽宁诸地,如北魏孝文帝迁都前后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同时,寺院在南方也大量出现,佛寺中出现层轩、飞阁等许多新建筑样式。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 B、社会形势的持续动荡 C、田庄经济的不断发展 D、士族门阀势力的衰落
  • 18、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礼乐制度被作为中华文明的要素之一,受到学术界广泛重视。中国的礼乐文明发端于神灵崇拜,并以祖先崇拜、祖先信仰和祖先祭祀体系的形成而臻于完备。中国社会的精英阶层不断的、季节性举行的礼仪乐舞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 )
    A、表达对天地神灵的敬畏 B、歌颂祖先的丰功伟绩 C、凝聚族群强化文化认同 D、构建严明的统治秩序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洋务运动首开学习西方医学教育办学经验的先河,为中国传统中医教育注入了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打破了中国医学教育单一中医学课程结构的框架。新中国成立初期,以苏联为师,形成了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新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加速发展、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迅猛推进,高等医学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我国医学教育课程设置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了新的理念,一种新型的复合型课程体系正在形成。

    ——摘编自黄睿彦《近现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历史变迁与启示》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早在先秦时期,随着中原地区农耕文明的发展,中国古代先民在劳动生产实践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改造,初步认识到人类农业经济生产方式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具有极强的“依赖”关系,由此也逐步形成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人必须尊重、顺应自然规律等观念。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最先对“天人合一”的观念进行了阐释,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西汉时期,董仲舒在吸收春秋战国时期各派观点后,提出“天人相类”“天人感应”等观念,认为虽然自然万物规律有其“不可违性”,但人和自然具有同样的“形体结构”。宋代理学代表人物张载等在吸收唐代“众生平等”观念的基础上,主张“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时至明清,王阳明进一步明确了“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清代理学大家孙奇逢也有“天人一体”等见解。

    ——摘编自杨新新《“天人合一”思想的历史渊源与现代传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认识。
上一页 684 685 686 687 68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