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按西方标准,被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政治制度的对立面。而现代学者却认为,古代中国的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古代中国制约皇权的主要因素是( )A、以民本主义为执政的指导思想 B、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 C、遵照儒家标准的官僚制度系统 D、地方权力制约中央集权
-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研究的观念日益革新,近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社会史观等史观层出不穷,而妇女史、服饰史、灾荒史、环境史等小众研究也受到重视。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表明学术界力图摆脱唯物史观 B、反映了百花齐放的学术现状 C、得益于新时期的文化指导方针 D、导致史学研究的碎片化趋势
-
3、胡适在《诸子不出于王官论》中说:“诸子自老聃、孔丘至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挤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此文发表后不久,即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影响颇为巨大。这说明( )A、历史研究应着眼于还原真相 B、历史认识深受特定时代影响 C、新文化运动植根于传统文化 D、社会变革必须进行思想解放
-
4、 到1983年10月,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做出了巨大贡献。这表明( )A、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 B、科技进步为社会发展提供新牵引力 C、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融 D、尖端科技引发将新一轮的产业竞争
-
5、 政治上,中世纪欧洲王权支持教会的传教活动,影响教会内部事务;教会为国家提供统治人员,调解冲突的政治力量,为国家进行外交活动。法律上,国家法律保护教会利益;教会促进法律的基督教化,教会人士参与法律的制定,教会法的约束力遍及整个社会。中世纪王权与教会的这种关系( )A、反映出教皇开始介入世俗权力 B、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历史基础 C、利于维护西欧的封建统治秩序 D、改变了王权受限的不利局面
-
6、 1951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据统计,1952年全国增产节约总值达到 31.7亿元,其中增产总值达到 11.6亿元,节约生产和基本建设成本13.7亿元,流动资金 6.4亿元。据此可知,该运动( )A、反映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B、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C、确保了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现 D、调整了国民经济结构失调问题
-
7、 1933年8月11日,《红色中华》刊文《欢送兴国模范师全体加入红军开赴前线消灭敌人》,并在文中配上了赵品三的漫画《整师整师的加入到红军中去》。这一现象( )
A、彰显了苏维埃政权较强的动员能力 B、表明工农武装割据已成为全党共识 C、突出了广大民众对战略转移的支持 D、保障了红军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和亲是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通过政治联姻维护统治利益、达到为其所用目的所采取的和平交往策略。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唐代和亲政策效仿吸收了西汉、隋朝的经验,将和亲政策作为处理民族关系、安国定边的主要政策。从唐王朝周边形势来看,少数民族政权第次崛起,给唐造成严峻的统治危机。尤其是吐蕃、突骑施、东突厥、契丹等频繁入侵边境,使唐朝四面受敌。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民族融合推动了胡汉交往交融,承袭而立的李唐皇室本身也带有鲜卑血统。因此,唐统治者的民族观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包容性、开放性特征。高祖李渊称“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唐太宗进一步提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朝将和亲政策广泛运用于民族关系建构中,有力推动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摘编自张文玉《唐代和亲与民族关系建构》
材料二 在新中国初期,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贯彻工农教育政策,对广大的农民进行普及教育,开展扫盲运动。各级学校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受教育权利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同时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培训,他们对政策的认识更深刻,决策的方式和方法更具灵活性。广西少数民族区域的基础教育,为当地的社会建设培育出了大量具有基础文化的建设者。为适应国家的爱国卫生运动,广西还在农民学校、冬训学校和民校等开设了有关医药保健的课程,在国家的大力宣传下,民众渐渐摆脱了迷信,社会风气为之一新。通过民族教育,在民族团结的基础上,少数民族人民逐步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引领下,民族地区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摘编自李梦烁《20世纪50年代党的民族教育政策在广西的实践研究》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通过和亲政策构建民族关系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教育政策在广西实践的成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政策的认识。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统治者为鼓励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不仅取消了家庭出身和门第限制,做到了“英雄不问出处”,甚至连恶霸、慈吏的子弟及以屠杀为业者都准许应考。宋代录取的人数众多,达到36131人,加上各科等总数则达到11万余人。宋代创新制度,在考卷管理上实行糊名、誊录制,以杜绝考官“容私之弊”。王安石出任宰相期间,对科举考试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更侧重考生的能力见解及实际应用,体现出宋代科举制服务于解决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积弊问题。宋代以文立国,服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在参与殿试后不需要再进行吏部考试,可以直接上任。宋太祖还规定在考试及第之后所有人只能成为天子门生,不可对他人称师门。南宋后还需皇帝宣布登科进士的名次。并踢宴后各个朝代纷纷效仿。成为定制。
——摘编自张希娟《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特点分析》
材料二 纵观整个民国时期,只有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公布的公务员考试法规数量众多,可以说是民国文官考试法规的集大成者。1928年,国民政府硕布《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掌理考选栓叙事宜”,明确地把考试权独立行使。1929年颁布的《考试法》中取消了妇女不得参加考试的规定,大量出身卑微的女性进入了公务员行列。考试内容与现代科学相关联,更注重考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但事实上南京国民政府为将公务员队伍牢牢控制在国民党手中,加强国民党专制统治,此外亦通过“甄别审查”及“从政考试”的途径,为党员进入政府公务员系统提供便利。在实践中面试权之行使缺乏有力的法律约束,因此实际任用的效果也不理想。
——摘编自张峰翠《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考试制度述论》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度发展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考试制度。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 -
10、 2002年,美国通过的新《农业法》中,对种粮农民继续实行直接补贴和无追索贷款,并把差额补贴改为目标价格与反周期支付,差额补贴变成了目标价格与有效价格之差。据美国农业部测算,2002—2011年,政府补贴农业的资金为1900亿美元,比1996年《农业法》预算增加了约83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加190亿美元。这反映出美国( )A、建立起了完善的粮食干预系统 B、种粮农民收入实现与市场脱钩 C、新自由主义思想遭到巨大冲击 D、政府重视粮食生产的安全保障
-
11、 如表所示为主要西方国家选举权的变化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年份情况(单位:年)。这可用于说明( )
国家
英国
德国
瑞典
美国
选举权获得时间
男性选举权
1885
1871
1909
1860
普选权
1928
1918
1921
1920
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时间
工伤保险
1897
1871
1901
1930
健康保险
1911
1883
1891
—
养老保险
1908
1889
1913
1935
失业保险
1911
1927
1934
1935
家庭补贴
1945
1954
1947
—
A、政党政治体制影响社会保障政策的选择 B、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财政负担 C、民主制度发展助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D、福利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建成 -
12、 如表所示为1870~1948年中国历次船钞税率的变化情况。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我国( )
年月
类别
税率(每吨)
单位
1870.12
≤150吨
0.1
两
>150吨
0.4
1933.03
≤150吨
0.15
元
>150吨
0.65
1945.10
≤100吨
15
元
>100吨
65
1947.02
≤100吨
150
元
>100吨
650
1947.11
≤100吨
1500
元
>100吨
6500
1948.08
≤100吨
15000
元
>100吨
65000
1948.09
≤100吨
0.01
金圆
>100吨
0.02
A、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长期并立的现象 B、经济结构的变动较经济发展迟缓 C、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促进了外贸发展 D、关税征收深受国内金融状况影响 -
13、 下面是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示意图(截至2017年5月)。据此可知,中国( )
A、致力于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B、为推进全球治理贡献力量 C、保障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D、主导建立了国际政治新秩序 -
14、 1935年,中共中央在此前设置的中央派遣巡视员对地方党委进行监督和指导的工作方式下,创造性地提出对组织基础较弱的地区,派遣巡视人员考察和指导中要尽可能提前征求地方党部的意见,并实行由地方政府派遣巡视员的新模式。这些举措( )A、旨在进一步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B、充分地调动了群众参政积极性 C、摆脱了国民党对根据地的政治影响 D、贯彻了集中与民主相统一原则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写道:如何评估1928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共,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即便是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洋时期”。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近年来史学界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地一概贬斥否定到对其中的某些方面给予适当肯定的发展过程。他们认为尽管这一时期是军阀混战、政治混乱的黑暗时期,然而另一方面社会出现了新因素,历史仍在向前发展,是近代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当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现代化正是在这种新旧交替和冲突中向前发展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16、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来我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缅性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二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材料三 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小型张)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3)、材料三中纪念邮票展现了怎样的时代内涵?抗战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综观中国的抗战纪念,形式越来越丰富,规格越来越提升,内涵越来越深刻,这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
17、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局势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二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材料三近年来中关关系大事摘录
2001年4月1日,美国海军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毁我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王伟失踪。我国政府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
2001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达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关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3)、据材料三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反映了当今国际形势具有什么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中美两国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双边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
18、如图为民国六年,大总统黎元洪签署的委任何应钦为贵州某地军事长官的委任状,后有时任总理段祺瑞的签字。这一委任状可以说明,当时政府( )
A、积极筹划国民革命运动 B、名义上仍实行责任内阁制 C、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冲击 D、派系斗争得到有效缓解 -
19、中国史前文化具有土著性特点,如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而河姆渡文化以稻为主要栽培作物,养蚕缫丝技术较为先进。这主要是由于( )A、生活饮食习惯的迥异 B、生产技术水平的不同 C、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D、历史发展程度的区别
-
20、1373年,明太祖下诏废除科举,并说,“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朕”。随后改行荐举之法,但因举荐方式弊端丛生,又于1384年恢复此前的科举模式,此后成为定制。这反映了科举制度在当时( )A、无法选拔出优秀的人才 B、成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方式 C、适应了强化专制的需要 D、可防止举荐制带来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