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据统计,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总人口 4.57 亿,其中,在沦陷区有 2.57 亿人。 当时中国流通的货币一种是重庆国民政府的法币,另一种是汪伪政府的中储券,1942年二者的比值大约为1:2, 1945年8月比值为1∶60, 1945 年11月国民政府规定比值为1∶200,这一变化反映了( )A、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B、政府搜刮原沦陷区资产 C、汪伪政府不得民心 D、抗战期间通货膨胀严重
-
2、有学者认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国内正处于一次全国性农民运动的平息与社会恢复时期,对外贸易大都是顺差,中外关系出现暂时“和好”的局面。在陈腐的土壤上,洋务派嫁接若干近代工业的植株,开启了中国工业化进程。这表明( )A、清政府主导了工业化 B、中国工业化的艰巨性 C、中国工业化的机遇期 D、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
-
3、以下是明清时期农民平均生活水平估算表。 据此可知,此时( )
粮田数
(万市亩)
平均亩产
(市斤)
扣除成本加工后的人均粮食数(市斤)
扣除口粮外可向社会提供人均粮食数(市斤)
万历时
66075
256
808
458
乾隆中
93249
310
791
441
嘉庆中
94460
319
474
121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农民赋役负担越发沉重 C、社会转型动力受阻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严重下降 -
4、辽在地方上实行双轨政区制度,紧临北宋边境的南京道和西京道仿唐式的州县施政; 中京道和东京道,以州县制和反映北边游牧民族的部族制对半参置; 上京道,以政区部族制为主兼置州县制。 同时,在同一道里面,套置州县和部族两类政区,如上京道至少套置 36个州(军、城) 和州同级的21个部族。这种政区建置( )A、适应了辽朝经济民族形势 B、延续了唐朝的羁縻府州制度 C、实现了对全国的有效控制 D、推动了边疆和中原的一体化
-
5、宋代园林美学主张“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的观念,民居除了满足基本的住房需求外,还要将建筑物与自然风光打造得浑然一体,宅园合一。园林中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看似随意布列,其实都以类比、象征等方式暗含着主人的个性和人生理想。 由此可见,宋代园林( )A、渗透了理学中的美学思想 B、植根于商品经济的繁荣 C、颠覆了中华传统建筑风格 D、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
-
6、史书记载,南朝高僧释昙迁“少而俊朗,爽异常伦。年十三,令舅氏传授……会备练六经,偏究易道,剖卦析爻,妙穷象系,奇迁精采。”这可以用来研究( )A、佛教儒学化的因缘 B、动荡局势下民众的精神危机 C、三教并行的文化政策 D、佛教盛行所带来的社会冲击
-
7、汉高祖封功臣为列侯,但不享有封地的所有权与治民权,仅食租税。汉文帝改侯邑为侯国,功臣在封地拥有朝廷官制,宫禁宿卫、军队、宗庙与社稷,让列侯前往侯国就封。同时,通过“为吏及诏所止者”的方式,对于信任的功臣,则可以继续留居长安,并有意将新封侯国安置于汉郡。据此可知,汉文帝创立侯国制度旨在(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化解皇权政治的潜在威胁 C、依靠功臣加强基层治理 D、解决郡国并行带来的弊端
-
8、下表是早期文献中关于德刑关系的记载。这些史料反映了( )
摘录
出处
“惟殷之迪,诸臣惟工乃湎于酒, 勿庸杀之, 姑惟教之。”
《周书·酒诰》
“议事以制, 不为刑辟”,“德以柔中国, 刑以威四夷”。
《左传》
“礼之所去, 刑之所取, 失礼则入刑, 相为表里者也。”
《后汉书·陈宠列传》
A、华夏认同观念的增强 B、中华文明的本质特征 C、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D、礼法之争的发展演变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面世后,以杰斐逊、麦迪逊等为首的美国国父们都非常赞同该书的自由贸易主张。然而,实际上进行这种自由贸易活动需要主权国家缔结通商条约。然而一盘散沙的美国并不能赢得外国的信任,因为它们认为无权征税的美国中央政府也没有力量去执行条约。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关税法,它明确规定对所有进口货物征收5%的从价税,使原先的自由贸易设想付诸实现。
英美战争结束后,大量进口货涌入美国,充斥了市场,迫使许多在战时建立的制造工厂停业。于是,美国通过了 1816年关税法案,征收平均为 42%的高关税。1828年的关税法,更是将平均税率飙升至61.7%。为此,南部各州强烈反对如此极端的关税,于是 1833 年通过了妥协关税法,规定关税率的最高限额为 20%。1837年美国经济出现萧条,1842年关税法便恢复了 1824年关税法中相对较高的税率。1846 年,为了争取更多的出口市场,美国国会通过了以信奉自由贸易的财政部长罗伯特·沃克命名的关税法。从 1846年直到1861年,美国持续保持相对较低的关税率,它比1815年以后的任何时期还更接近于自由贸易。
——摘编自邓峰、王军《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考察》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第一部关税法诞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关税政策调整的特点并说明关税政策调整的意图。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9 年,全国城镇待业人员接近2000 万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待业人数及其占人口比重数额的最高峰。4 月,北京市制定了《关于改革招工办法的规定》。7月,全市实行招工考试,在传统的“统包统配”分配方式上打开了一道缺口。此后,北京市又发布了《关于招收退休、退职工人子女工作中几个具体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等文件。 实行新的退休、退职条例后,北京市 1979年全年有21万名职工退休、退职,这一年通过退休顶替的方式安置了3.4万人,占已安置待业青年总数的9%。
在就业、生活服务等各方面的压力下,党和政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从1979年4月起,九个月安置了 18 700多人参加各种不同的生产服务合作社。对于有城镇正式户口的待业青年和退休职工申请个体经济开业时,简化手续,并积极提供帮助。1983年个体户从业人数相较于1982年增长了 3.3 倍。北京市劳动服务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对待业青年进行就业前技术培训,安置时择优录用。这些新就业人员多集中在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大批事无人干”“大批人无事干”的问题得到缓解。
——刘露《改革开放初期北京解决失业问题之探析》
(1)、 根据材料,概括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期北京解决青年待业问题的主要举措。(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 世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期北京解决青年待业相关举措的积极作用。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前教育主要指的是对幼儿(3—6岁)进行的教育。我国对幼儿的教育源远流长,近代又发生了显著变化。下表为我国各时期学前教育发展概况。
时期
发展状况
西周
王宫中设有孺子室,这是专门教养王室幼儿的机构
两汉魏
晋南北朝
学前教育主要设置在家族内部,家教理论著作开始出现
唐代
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官办小学,甚至农村的乡、里也不例外;私立的小学、蒙学较多;朝廷实行童子科考试
北宋
政府已开设有慈幼局、举子仓、育婴社等慈幼机构,对孤贫幼儿进行一定的教育;家训、家诫、家范一类家教论著层出不穷
明清
儿童从小开始就被要求读经诵经;除中央某些官学外,地方学校特别是地方义学也兼收幼儿
清末
至1903 年,教会在中国纷纷设立幼教机构,为入小学打基础,但总体而言,“它关心的是宗教而不是孩子”
1904 年,《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颁布,该章程借鉴日本的做法,规定幼儿教育以家庭为主,以蒙养院的教育为辅,女子在家庭中接受教育;“儿童最喜好之事物,渐次启发涵养之”
北洋政府
1915年,公布《国民学校令》,基本沿袭了清末蒙养院政策;1916年,对其进行了修正,删去了“读经”“预备学校”等字样;1922年《学校系统改革案》颁布,将蒙养园改称为幼稚园,该案深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提倡尊重儿童个性发展,提倡生活教育
——摘编自宋立会《清末民国时期学前教育政策研究》
围绕“学前教育与社会文化变迁”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酌议按地输丁之法,恭请圣裁……。止因直隶无地穷丁起见,而北五府(顺天、保定、河间、永平、宣化)丁浮于地,尤为苦累。故条奏摊丁……。 臣计之再三,北五府地少丁多,难就本州县之丁银摊入本州县地粮之内。 自当筹度尽善,以苏民困。……查直隶通属地粮共二百零三万四千七百两有奇,丁银共四十二万零八百两有奇。统为核算,将此四十二万零八百两之丁银均摊于二百零三万四千七百两地粮之内,仍照上中下三则之田,各计其纳粮轻重之数,而分摊其丁银,永无偏累之患。
——直隶巡抚李维钧的奏请(后被裁定实施)
(1)、 材料反映了(朝代)的(赋税制度)。(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赋税制度在直隶地区的实施办法。(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赋税制度实施的影响。 -
13、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各类国际经济组织发挥积极作用,跨国公司也逐步恢复投资,金砖国家领导人不断会晤,加强各国经济合作。国际经济从整体上趋于好转。这体现了( )A、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B、发展中国家作用凸现 C、全球经济治理机制趋向多元 D、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
-
14、下表为19世纪 70年代初至80年代英国在非洲的扩张简表
地区
大事
北非
英国镇压了埃及阿拉比运动,占领了整个埃及
南非
英国灭掉了黑人祖鲁王国,把奥兰治和德兰士瓦两个布
尔人共和国(以荷兰裔为主的白人殖民政权)包围起来
西非
占领了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带
东非
索马里沿海
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
A、镇压非洲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C、在非洲攫取的殖民地面积最大 D、积极参与瓜分非洲 -
15、1767—1768年,德意志近代文学先驱莱辛创作了《汉堡剧评》,批判了王公贵族的专制统治以及教会的反动作用。他主张戏剧应该生动地表现人的情感,在学习莎士比亚戏剧的基础上,重建德意志民族戏剧。莱辛的戏剧创作及理论( )A、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B、反映出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 C、弘扬与丰富了人文精神 D、否定了基督教会的教化作用
-
16、下图描绘了 18世纪初英国约克郡西区毛纺织业的情况。这体现了( )A、大农场的普遍建立 B、工业革命条件的成熟 C、圈地运动的血腥性 D、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
17、7世纪中期,日本废除贵族世袭制,地方分国、郡、里,官吏由国家任免。把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日本此举( )A、使天皇权力受到削弱 B、巩固了幕府统治的基础 C、遏止了土地兼并现象 D、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建立
-
18、自古埃及阿蒙涅姆赫特一世(公元前 1991—前 1962 年)起,历经六代,完成了对法尤姆沼泽地的开发,成片的沼泽变为肥田沃土,扩大耕地面积达 2 500多公顷。这可用于说明古埃及( )A、农业庄园式劳作盛行 B、国家组织力量强大 C、人地之间的矛盾缓和 D、食物生产条件优越
-
19、下图是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这些宣传画的发行( )A、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展 B、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 C、激发了人民建设国家的热情 D、提高了民众的文化水平
-
20、陕甘宁边区的定边新塞工厂、靖边毛织工厂、盐池元华工厂,1943年扩大资金550万元,边区投资占扩大总额的 72.73%。当地商人与其他群众投资占27.27%。这些企业的发展( )A、得益于大生产运动的推动 B、推动了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扩大 C、缘于民众抗日热情的提高 D、意在打破日军的“以战养战”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