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为美国三大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变化,如表可用来解读(   )

    美国三大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变化

     

    1950年

    1995年

    2012年

    第一产业

    6%

    2%

    1.2%

    第二产业

    36%

    27%

    21.9%

    第三产业

    58%

    71%

    76.9%

    ——李琮《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A、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 B、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 C、美国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D、美国第一产业的萎缩
  • 2、冷战结束以来,开展多边合作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国家间、区域间的合作纷纷展开。如2001年,中国在上海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0年,“金砖四国”领导人在巴西召开领导人会议,商定加强合作与协调。这表明(   )
    A、西方国家间的合作加强 B、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 C、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上升 D、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
  • 3、英法尽管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都因战争受到了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材料可以用来解读(   )
    A、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C、联合国宪章的签署 D、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 4、西方列强在瓜分非洲时,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局部殖民,第二阶段是全面殖民。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的发展 B、柏林会议召开 C、技术条件的进步 D、列强冲突加剧
  • 5、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购买了12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建设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进行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试验。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人都参加劳动,分工合作,人人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但是,“新和谐公社”脱离社会现实,最终内部矛盾激化,4年后失败。这反映了空想社会主义( )
    A、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充分发挥工人阶级改造社会的强大力量 C、理论有待结合社会现实进行完善 D、没有找到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正确途径
  • 6、Enlightement中的 Light 是光的意思,这束光驱散了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这束光指的是(   )
    A、启蒙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科学革命
  • 7、“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以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赚取丰厚利润。”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欧洲生产力水平领先于世界 B、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欧洲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 D、亚、非、美洲沦为欧洲的殖民地
  • 8、抗战胜利后至1947年底,中共在政权建设上坚持了“三三制”政策。但对中间势力的构成重新进行了探讨。毛泽东认为对“三三制”要有新解释:“共产党员、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而不包括反动地主”,强调民族资产阶级属于中间派。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党的专制独裁 B、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C、战略反攻时机成熟 D、受苏联革命的影响
  • 9、如图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图,从图中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分布情况,据如图可以推测出这些区域的经济类型主要是(   )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洋务经济 D、官僚资本
  • 10、李贽认为: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根据材料推测,其观点受哪种思想影响(   )
    A、天人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经世致用
  • 11、“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这是对《红楼梦》问世后流传情况的记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学术文化的下移 D、科学技术的提高
  • 12、臣出使经行,历求利病。窃知渭南县长源乡本有四百户,今才一百余户。阕乡县本有三千户,今才有一千户。其他州县,大约相似。访寻积弊,始自均摊逃户。凡十家之内,大半逃亡,亦须五家摊税。似投石井中,非到底不止。(选自《旧唐书一李渤传》)材料反映的是(   )
    A、两税法 B、刺史制度 C、租调制 D、通判制度
  • 13、秦汉时期取名呈现出新取向,以武字、勇字命名的有蒙武、苏武等;以霸字、雄字命名的有王霸、杨雄等;以胜字、广字命名的有陈胜、李广等;以兴字、奋字命名的有殷兴、张奋等;以开疆拓土、保家卫国的含义命名的有赵广汉、张安世等。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诸侯争霸和边患危机 B、主流思想文化内涵发展变化 C、国家统一和制度创新 D、官僚政治影响社会阶层流动
  • 14、(楚武王)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随人为之周,请尊楚,王室不听,还报楚。(选自《史记•楚世家第十》司马迁)材料反映(   )
    A、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B、宗法制度受到挑战 C、礼乐制度得到维护 D、分封制度得到维护
  • 15、材料    女真建国之初,实行女真官制。 1135年金熙宗即位后,起用降金宋臣,仿照唐宋官制,实行三省六部制。在尚书省最高长官尚书令之下设左、右丞相,未沿袭唐宋之制设左、右仆射。在地方上,州县制与猛安谋克制(军政合一性质)并行,把汉人的路、府、州、县制向全国推广,设官统领,明确职责,逐级上达,建立了一套组织严密的地方机构,逐步缩减猛安谋克。“诏南北选各以经义、词赋两科取士”,统一了南北选的考试内容,并正式实行三年一试和乡、府、省三级考试制度,逐步将科举制度推行全国。此外,又增设了“专经、神童、法律三科为杂科”。建立了对官员的廉察制度,及时掌握官吏任职期间的情况。在选拔和使用官吏时不分民族和尊卑,惟以才能为重。参考唐律和宋辽法制定金朝第一部成文法《皇统新制》,促进金朝社会的封建化。

    ——摘编自赵永春《论金熙宗的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金熙宗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金熙宗改革的影响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华文化作为当代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与其独特的文化自我生成和兼蓄存异的文化交流有着内在的相关性。产生于农耕文明的中华文化在其自身演化的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思维、宽广的文化情怀和崇高的文化意境。中华文化总是在激活传统的意义上进行文化创新,葆有了传统的连续性;中华文化又总在容纳他者的意义上反思与坚守文化自我,葆有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与包容性。

    ——摘编自涂良川、胡海波《兼蓄存异的文化交流与中华文化自我的生成》

    根据材料,从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角度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库全书》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下诏有计划地征求当时国内所有存书,集中大批人力、物力,历经十三年,精心修纂而成。共收录书籍3462种,79338卷。将凡能收入的内容全部完整收入(除了删、毁的内容),体现“述而不作”的传统精神;经部书籍置于最显赫的位置,“甄录最宽”,所收著录接近全部著录书籍的1/5。而有关生产工艺、科学技术一类的书籍,却被贬为“奇技淫巧”而受到排斥,除某些为封建统治所需要的项目如天文历法、数学、水利、农桑外,其他方面收录的则寥寥无几;西方传教士带来的有关科学技术的著作,也挂一漏万。《四库全书》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在修辑过程中曾大量销毁和删改旧书,使祖国的文化遗产受到损失。

    材料二    1751年至1772年,狄德罗汇集了伏尔泰、卢梭等150余位作者编著《百科全书》,其间屡屡遭受耶稣会派的强烈反对、政府的查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完成。该书采用辞条的形式把各门科学知识汇集,每一辞条,作者都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对该命题历史渊源以及发展现状,做出全新的阐释或详细的记述。《百科全书》不仅描绘出当时法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典章制度、风俗人情等各方面的全貌,而且反映了-18世纪下半叶欧洲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水平,表达了那个时代各个领域启蒙学者的要求与呼声。

    ——均摘编自肖东发、周悦《<四库全书>与法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编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及《四库全书》编撰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18、“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这一创作风格应是( )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古典主义 D、现代主义
  • 19、以下是通信技术的发展进程,这一进程表明了( )

    古代

    古代烽火传军情:驿站送心;“飞鸽传书”;“击鼓通信”

    近代早期

    近代早期大量灯塔建造,保障海上行船安全

    19世纪

    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传递信息​

    20世纪初

    环球海底通信电缆建成,创造了一个更加密切联系的新时代

    A、科学技术推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 B、通信技术是科技革命的最高成就 C、科技因素决定人类社会发展进程 D、通信技术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 20、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他的发现使自然界好像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人类的各门知识都可分解为有理性的人所能发现的少数简单的、始终如一的定律,并将其分析方法应用于整个思想和知识领域以及人类社会。“他的发现”指( )
    A、康德道出启蒙真谛 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C、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 D、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
上一页 486 487 488 489 49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