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苏联对中小学、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进行了改革。国家对社会文化设施的预算拨款,从1933年的583990万卢布增长到1938年的3520250万卢布。此外,国家还着力培养大量的高级技术员与技术职工。苏联这些举措旨在( )A、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完善新经济体制 C、推动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D、践行工业化战略
-
2、某学者总结了日本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因素,如表所示。
序号
原因
①
二元政体结构有利于维新运动的发生。日本维新派打着“尊王”的旗号,与幕府展开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②
革新力量强大。以西南诸藩、豪农豪商和中下级武士为核心的维新力量,日渐强大
③
维新前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明治维新的成功提供了经济支撑
④
“兰学”(西方文化)的传播、文明开化政策的实施,再加上危机意识和实用精神为特点的民族精神,构成了明治维新成功的文化原因
由此推知,日本明治维新( )
A、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承 B、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C、以革命方式为主要手段 D、调动了社会各阶层积极性 -
3、文艺复兴时期,绝大多数的艺术品都是赞助人委托艺术家制作的。赞助人通常是怀着特定的宗教、政治意图来委托艺术家制作艺术品的。他们希望艺术家能够以被人理解和接受的视觉符号或语言,来表达和宣传特定的信息和价值观念。这可以用来说明文艺复兴( )A、契合了民众的诉求 B、体现了市民阶层建立自己教会的要求 C、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D、反映了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理想追求
-
4、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土对于封臣乃至封君来说,其土地私有权都是不完全的,封臣不能随意转让封土,封君收回封土也十分困难。但到了12世纪,欧洲产生了封土出售,转让的事例,以后也越来越频繁,但其手续也十分复杂。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基督教会势力的衰微 B、世俗王权的持续加强 C、契约观念的普遍流行 D、商品货币关系的冲击
-
5、尼罗河水流自南向北,上埃及国王可以清楚地预知北方灌溉的区域,故而埃及的统一是上埃及统一下埃及的格局。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国王孟尼斯实现了统一,埃及文明逐渐形成并影响日隆。由此可知,埃及的统一( )A、促进了君主权力的扩大 B、提供了上下埃及连通的条件 C、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加速了奴隶制文明的兴起
-
6、华北制药厂于1953年6月在石家庄市开始筹建,1958年6月建成投产,是化学工业部直属大型国营企业,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工程项目,由苏联援建的抗生素厂、淀粉厂和从民主德国引进的药用玻璃厂两部分组成。华北制药厂建成投产的历史背景是( )A、大规模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B、城镇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 C、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开展 D、社会主义阵营的不断扩大
-
7、抗日战争时期,美国记者白修德在文章中写道:“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各种机构,都是由人民选举的。过去最没有地位、最受人瞧不起的人,也有权参与政治。”英国学者在亲自考察了晋察冀边区第一届民众代表大会后,也坚信:“该大会是颇足以代表社会的各阶层的”。边区政府的做法( )A、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的社会基础 B、凝聚了民族解放战争的力量 C、推动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D、排除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影响
-
8、20世纪20年代,中国使用机器的手工布厂达到全盛,这些布厂大多使用拉梭机,也有使用铁轮机的,如表所示。
20世纪20年代一些城市手工布厂数量表
地点
年代
手工布厂数
地点
年代
手工布厂数
上海
1925
1500
福州
1929
270
广州
1929
300
成都
1920
730
北京
1924
100
重庆
1920
235
南京
1928
350
芜湖
1920
240
怀宁
1926
190
天津
1924
530
沈阳
1927
300
新民
1926
300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民族经济( )
A、区域发展不平衡 B、结构比例严重失调 C、受到外资的挤压 D、得到政府政策支持 -
9、某学者指出,19世纪后期,维新派先后提出“仿洋改制”“托古改制”的主张,同时引进西方“进化论”“天赋人权”“平等自由观”并进行加工改造,逐步形成了一套以民权、平等和变革为核心内容的变法理论,到1898年前后,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维新变法思潮。该学者意在说明( )A、维新变法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维新变法措施带有躁进性 C、维新派注重变法舆论的创设 D、维新派注重借鉴外国经验
-
10、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建构了一个包括总理衙门、南北口岸大臣、海关税务机关、相关督抚以翻译人才培养机构和对外情报机构在内的制度体系,“以和好为权宜,以战守为实事”。清朝此举意在( )A、推动洋务运动的兴起 B、应对西方列强的挑战 C、缓和紧张的阶级矛盾 D、抵制民主革命的浪潮
-
11、据记载,明代贵州土司管辖的大定府“俗尚敦庞,冠、婚、丧、祭,渐能循礼”,播州“士愿而好学,女贞而克勤”。到了清朝,播州“士风尤盛,人才间出。士质而有文,民朴而易治。崇尚气节,不耻贫贱”。由此可知,明清时期这些地区( )A、改土归流势在必行 B、理学内涵得以丰富 C、因俗而治成效凸显 D、儒学教化作用明显
-
12、宋代,民间自发的专业演艺组织纷纷出现,其中有为艺人提供唱本、话本与剧本服务的书会,还有绯绿社(杂剧)、雄辩社(小说)、绘革社(影戏)等演艺社,已初具同业行会的性质。同一剧种的戏班之间竞争激烈,甚至开唱对台戏。这反映出( )A、世俗文化的兴盛 B、文人雅趣与市井风情相结合 C、艺人艺术水平高 D、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
13、唐代前期,尚书省和下属各级事务机关寺监属署之间依照职能归类,建立起上下垂直对口关系。具体指挥方式有两种:一是政策性指挥,即通过颁制度立规范指导寺监属署的工作;二是政令性指挥,即通过尚书六部直接下令寺监实施有关决定。据此可知,尚书省( )A、使中央决策体系日臻完备 B、成为总揽全国政务的部门 C、成为国家行政执行的枢纽 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加明确
-
14、下图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灾害类型及发生频率图。图中所示状况( )A、造成了人地矛盾突出 B、导致了少数民族内迁 C、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D、制约了小农经济发展
-
15、“礼制”自夏朝建立.经商朝发展,在西周时期得到完善,确立了“亲亲”“尊尊”“长长”的基本秩序以及“男女有别”“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基本原则,还形成了“为国以礼”的治国理念。“礼制”的确立与完善( )A、有利于德治与法治融合 B、有助于稳定统治秩序 C、消弭了贵族内部的矛盾 D、凸显了君主集权统治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敦煌莫高窟壁画里的唐朝曲辕犁 中古时期西欧耕种的农民
观察上述图片,围绕中西古代农业文明,自拟论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复杂同时也是最昂贵的医疗体系。美国宪法对于医疗卫生领域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医疗卫生领域更多是受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统治的,结合崇尚自由精神与个人奋斗的价值观,因此美国政府相较于其他大多数发达国家对医疗卫生体系的控制力要弱,主要医疗卫生服务被有组织的地区性医疗保健集团垄断。二战以后,美国曾有若干次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医保的尝试,但是全民医保被反对者打上政府干预的标签。另外,出于自身利益,美国医学会也强烈反对全民医保,强调其与美国传统上私人执业的医疗服务方式不符。因此,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除了退伍军人医疗计划外,美国没有任何覆盖面较广的医疗保险计划。整个医疗体系从政府获得的支持主要关注军人与弱势人群,而非全民惠及的。占社会大多数的中产阶级主要依靠私人医疗保险计划购买医疗服务。
——摘编自甘戈《美国医疗体系演进》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在国家机关中实行了公费医疗制度。1952年起公民医疗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到全体国家工作人员、革命残疾军人、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机关退休人员。1949—2010年,全国卫生机构从3670个发展到93.7万个。据2010年统计,全国共有医药店2091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0.2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1835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着手建立和健全县(旗、自治县)级医疗卫生机构。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形成了以县级卫生机构为中心的县、公社(乡)、大队(村)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级保健网经历了整顿、建设、改革、发展、提高的过程,在医疗、防疫、妇幼保健、地方病防治、计划免疫、卫生宣传等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世界卫生组织在广大发展中国家推行初级保健计划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摘编自王振国等《中外医学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现代美国和现代中国医疗体系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影响现代中美两国医疗体系呈现不同特点的因素。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以来,西欧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市民阶层的支持下,西欧各国君主先后建立了统一的、专制的中央集权政府。政府管辖范围的不断扩大,对政府功能提出新的要求:军事、行政、财务、司法等部门需要扩充,君主与议会的关系需要协调,地方贵族势力需要抑制,等等。于是一种新的政府结构逐渐形成,其中包含过去政府未曾有过的文官,他们由君主直接任命和指挥,依赖和效忠君主,直接对君主负责,协助君主进行统治。西方社会和政府变革一步步向纵深发展,文官阶层也随之发生巨变,以应对结构性的贪污腐败、周期性的政治震荡以及工作效率低下和人才的缺乏等问题。到19世纪中期,现代意义的文官系统在西方各国先后形成。
——摘编自林和生《文翁兴学的现代阐释——文翁兴学、科举制与现代西方文官制度》
材料二:
在英美两国文官制度建立之前,英国政府对官吏的选拔,早期仍沿用封建时代承袭下来的“恩赐官职制”。政党政治出现后,新上台执政的政党都会把官职当作肥缺分发给本党党员,于是产生了“政党分赃制度”;美国建国初期,在官员选拔上实行“官员轮换制”,在政党制度出现以后,又开始盛行“政党分赃制”。这一时期英美两国政府选拔官员的做法,不仅缺少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而且缺少公平竞争机制,其结果是营私舞弊、卖官鬻爵、贪污腐败等现象盛行一时。
——摘编自石庆环、王铭《论英美两国文官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历史成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文官制度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制度应对“营私舞弊”“卖官鬻爵”“贪污腐败”等现象的措施?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选举细则》,居住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领土内的居民,凡年满16岁,不分男女、宗教、民族,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具体规定如下表所示:
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者
(符合一项即可)
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者
(符合一项即无)
一、工农商及其他企业机关和组织的雇佣者、独立劳动者和一切不剥削他人的劳动者及他们的家属
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海军、陆军、空军中服役的军人
三、以上两种人民中现时不能工作或失业的人
一、剥削他人的劳动者(包括富农在内)
二、靠土地、资本的盈利为生,而自己不劳动者
三、商人资本家的代理人、中间人及买办
四、各种宗教的传教士、牧师、僧侣、道士、风水阴阳先生及一切以传教为职业的人
五、国民党及其他反动政府下的警察、侦探、宪兵、官僚、军阀及参加反对工农利益的反动派
六、神经病患者及经法庭判决有罪,而在服刑期间者
——摘编自张秀芬等《中国共产党建政史》
材料二:
第三条凡居住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在选举之日,年满16岁的,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四条犯下列各条之一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有卖国行为经法庭判决者。
经法庭判决有罪,剥夺公权期限未满者。
犯神经病者。
——摘编自《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1937年)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细则》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两者不同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 -
20、1924年12月18日,北京电车公司正式售票运营。电车公司票证的种类较多,下图所示为其发售的二等特种季票和乘车优惠券。这印证了当时中国( )
北京电车公司二等特种季票和乘车优惠券
A、已收回铁路修筑权 B、交通业近代化的发展 C、经济建设成效显著 D、市民生活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