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西周时期,女性地位较低;春秋中期,文献中开始经常出现女性贵族参与社会活动的记述;战国晚期,以男性贵族为中心的君权、王权逐渐确立。这可以用来说明( )A、中央集权制度得到恢复 B、母系氏族社会影响深远 C、先秦社会的崩溃与重塑 D、春秋时期女性地位很高
-
2、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
材料一 先生:
在这昏黑的年头儿,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沉沦在苦海之中。……但是我们真的就没有出路了吗?我们绝不作如是想。固然,我们对现局不愉快,我们却还有将来。……因此我们特发起,在一九三三年的新年,让我们大家来做一回好梦。对于理想的中国,理想的个人生活,各人应该有各人不同的梦。……
(问题一)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
(问题二)先生个人的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
——东方杂志社启
材料二 《东方杂志》共收到142份稿件,百分之七十五的作者为文化精英。下表摘录了部分作者关于“未来中国”的梦想。
人物
梦想
李宗武(北京大学 教授)
我希望中国的军人不要只能内战,不能抗外。 ……我希望商人们放出点天良, 多推销些国货,且不要硬指外国货为国货。
徐伯璞(山东正谊 中学教员)
中国内部既团结一致,再联合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及各国被压迫的阶级, …… 宣传中国的王道,发扬中国的文化。
金仲华(杂志编辑)
农村与都市的建设将并驰前进,或许前者的发展要超过后者,但决不是在后 者摧残之下的。 ……铁道将成为中国的动脉管,河流为静脉管,而密网的汽 车道则为遍布全身的微血管。
宋云彬(作家)
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
——据裴植《民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梦——以<东方杂志>1933年“新年的梦想”专辑为中心的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进行评析。要: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现代福利制度
材料一
某学者对美国福利制度变迁历程的阶段划分时间
概况
自由放任阶段
1776年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
基本没有统一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
创建成型阶级
1935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社会保障法》颁布,社会保障开始成为美国的一项制度
快速发展阶段
1945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
联邦社会福利项目不断增加,并扩展到新的领域
临缩停滞阶段
20世纪80年伐初至2008年
降低社会福利开支, 削减救济性福利项目的开支
——摘编自丁建定《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史》
材料二
社会福利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2019 年公开数据编绘
(1)、根据材料一,说明该学者划分历史阶段时主要参考了哪些因素。(2)、材料二对于探究西方现代“福利国家”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有何帮助? 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西方现代福利制度的成效加以评析。 -
4、近年来,随着“宋韵文化”概念的提出与推广,两宋时期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活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出处
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 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 一婿至千余缗。
朱彧《萍州可谈》
处处拥门, 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 不置家蔬。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为国之计, 莫急于保民, 保民之要在于存恤主户, 又招诱客户, 使之置田以为主户。主户苟众, 邦本自固。
吕大钧《民议》
自五季以来, 取士不问家世, 婚姻不问阀阅。
郑樵《通志》
贫富无定势, 田宅无定主, 有钱则买, 无钱则卖, 富贵盛衰, 更迭不常, 或昔富而今贫, 或昔贵而今贱。
袁采《袁氏世范》
艺祖救百王之弊, 以"道理最大"一语开国, 以“用读书人”一念厚苍生, 文治彬郁垂三百年。
吴渊《鹤山集序》
——据黄纯艳《新变与局限:宋代社会的开放度》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社会“新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促使“新变”的背景。(2)、根据材料,评析材料中关兵宋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5、20世纪50年代,“第三世界”很大程度上成为经济贫困、发展落后和政治不稳定国家的“代名词”;20世纪80-90年代,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用中性的“南方国家”代替“第三世界”一词;21世纪初,“全球南方”成为国际热词,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这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A、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处于衰落的过程 B、发展中国家崛起逐渐改变国际格局 C、全球化浪潮冲毁了各区域集团组织 D、国际社会彻底抛弃了“欧洲中心论”
-
6、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白人、黑人、混血人共同形成“美洲人”,他们在宗教信仰、语言、文学、艺术、音乐、舞蹈、心态方面有许多共同点。玻利瓦尔指出:“我们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印第安人,按出生应是美洲人。”该状况在当时( )A、有利于激发拉美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拉美各地与宗主国矛盾日益激化 C、为拉美地区建立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D、表明启蒙运动在拉美掀起了新高潮
-
7、达·芬奇认为,“美,是一种聆听,来自内心,来自人对现实世界的切身感受。美,是一种自觉信仰,不屈服于任何居坐高大教堂中的红衣主教。”“绘画实际上是科学与太自然的合法女儿。”他的思想( )A、注重追求理性与科学 B、否定了教会神学主张 C、凸显美学与自然结合 D、展现了人文主义理念
-
8、十二世纪开始,西欧各国的大中城市先后建立起了大学。像巴黎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布拉格大学等,以“地名十大学”方式命名,被誉为“居住僧侣的村庄”。早期大学没有固定的教学和居住场所,依托所在城市。这一现象表明( )A、城市自治运动开始兴起 B、宗教教育渐趋衰落 C、市民阶层文化需求增强 D、人文主义思想活跃
-
9、据吉希腊神话传说,埃利斯国王受德尔菲神谕启示,联合其他希腊城邦在奥林匹亚举办竞技会。自公元前8世纪开始,奥运传统在古希腊延续。公元前416年的奥运会车马比赛项目中,雅典贵族亚西比德花重金训练御手,派出7辆赛车独揽3奖,赛后他将胜利归于整个雅典。这说明( )A、奥运会起源与王权和贵族之间的斗争有关 B、奥运会有利于增强城邦公民的集体荣誉感 C、古希腊各城邦长期独立自治具有民主传统 D、参加奥运会是希腊城邦赋予贵族特权之一
-
10、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部分地区开始出现专业户。80年代中期,专业户逐渐由养殖业、种植业向其他行业发展,从生产领域扩展到供销、加工、运输、服务等领域。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 )A、食物生产的现代化已基本实现 B、农村土地所有制变革有一定成效 C、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得到提高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
11、如表为某同学查阅资料制作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展概况表。对其认识合理的是( )
时间
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
财政收入
粮食产量
钢产量
1950年
33.2%
62.17亿元
1.32亿吨
61万吨
1952年
43.1%
173.94亿元
1.64亿吨
135万吨
A、国民经济形势好转 B、新中国工业基础较好 C、计划经济成效显著 D、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
12、1939年《大众日报》筹备期间,筹备组归纳出这份报纸的性质须遵循以下三条:
第一,这是个党的报纸,代表山东分局的机关报;
第二,这是一个统一战线的报纸,一切消息、言论等都要考虑到有利于统一战线;
第三,这是群众性的报纸,要广泛发动群众。
由此可见,该报刊( )
A、体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服务于斗争环境中传播知识的需求 C、致力于开辟一个服务现实的思想阵地 D、凸显了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精神 -
13、下图反映了中国某一时期的社会变化,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政府田赋收入占财政收入比例由25%降至21%
·官办企业由年均增长14.5%降至3.81%
·政府明确规定各种大礼服、常礼服,大礼帽等“料用本国纺织品”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
A、民族企业发展环境改善 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发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官僚资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
14、如表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文件中常出现涉及西方国家的词汇。这些词汇的出现是由于( )
体现中国对外关系基本哲学
天下、天朝、天威、中外一体
体现中国对西方国家的看法
丑类、逆夷、夷性犬羊、夷情叵测、夷祸、狼狈为奸
体现中国对西方国家政策
查办、秉公办事、恩准、格外施恩、办理夷务、羁縻、驭夷
体现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
仰赖天恩、俯首听命、真心悔过、四夷来服、就抚
A、统治阶层尚未认识到西方先进 B、中国外交仍固守传统观念 C、清政府对外政策日益转向强硬 D、清王朝并未受到外界冲击 -
15、明朝万历年间,宦官冯保“内倚太后,外倚居正”,权势不可谓不重,但在一次神宗御书赐辅臣时,冯保侍侧,“立稍倾敧”,皇帝立以饱墨巨笔“掷其所衣大红衫上,淋淳几满。冯珰震惧辟易,江陵亦变色失措”。这可以用来说明明朝( )A、宦官与外臣关系错综复杂 B、宦官权力极端受制于皇权 C、宦官权重易激化社会矛盾 D、皇权空前加强并达到顶峰
-
16、下图是宋元时期明州(今宁波)城市布局示意图。该图可说明此时期( )A、政府重视发展海外贸易 B、外贸成为税收主要来源 C、城市经济功能占据主导 D、外交机构已趋向专业化
-
17、台湾学者毛汉光在其博士论文《唐代统治阶层社会变动》中,将《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所载唐代830名进士,按其社会出身作了统计,得出的结果是:士族子弟约占70.96%,没落士族和低级官员子弟约占13.13%,寒素子弟约占15.9%。据此可知,唐代( )A、选官虽体现一定公平性但仍受制约 B、选官呈现多元化特点 C、平民取得了与贵族相同入仕的机会 D、文官选拔具有怀柔性
-
18、下图是距今五千余年的良渚遗址示意图,遗址面积100平方公里,遗址多达400余处,其核心良渚古城为三重结构。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 )A、黄河流域已进入文明社会 B、最早的稻作农业出现 C、中华文明历史轴线的延伸 D、邦国的神权色彩浓厚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西方文明兴轰的规律表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一种文明能否通过再造而复兴,取决于其自我更新活力和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自我调整能力。西方文明在中世纪后半期复兴、在近代崛起并在世界占据主导性地位,是彻底摆脱了欧洲古典文明束鳞后诞生的新文明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激烈碰撞过程中,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全面再造的结果。文明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既包含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锢和束缚;既要保持自身文化的营养、又须汲取外来文化的活力。
——摘编自徐坚《文明的再造与复兴——东西方文明兴衰的启示》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就“文明的再造与复兴”自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革命文化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革命”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多年奋斗,旨在建立一个新中国,包括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的,要着重解决为什么人服务,如何去服务的问题,文学艺术的源泉是人民的生活。
1944年10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我们必须告诉群众,自己起来同自己的文盲、迷信和不卫生的习惯作斗争。
1945年,毛泽东又在党的七大强调,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所给予中国人民的灾难中,包括着民族文化的灾难。一切奴化的、封建主义的和法西斯主义的文化和教育,应当采取适当的坚决的步骤,加以扫除。
1949年9月,毛泽东在杜论《六评白皮书》中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摘编自夏春涛《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光辉历程及深刻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革命文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革命文化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