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麦迪逊曾指出:“有产者和无产者在社会上总会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团。债权人和债务人也有同样的区别。土地占有者集团、制造业集团、商人集团、金融业集团和许多较小的集团,在文明国家里必然会形成,从而使他们划分为不同的阶级,受到不同情感和见解的支配。”这揭示出近代美国(    )
    A、州权主义盛行的可能性 B、政党政治形成的必然性 C、实行联邦制具有必要性 D、阶级矛盾的尖锐复杂性
  • 2、 下图反映的是1888年和1894年日本工厂数与蒸汽机数量的变化,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午中日战争的取胜 B、1889年宪法的颁布 C、“殖产兴业”政策 D、军事工业的刺激
  • 3、 “革命”一词原意为“旋转” “转一圈后回归”,在政治上表示政府组成人员的更替。法国大革命之后,这一词汇变成了“通过武力从根本上变更政治体制”的意思。这表明法国大革命( )
    A、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 B、消灭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C、强化了君主集权意识 D、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产生
  • 4、 欧洲人第一次看到孔子著作和中国经书的译本时,他们发现一个两千年前的人居然如此有见地。于是在欧洲人的心理上,孔子成为了18世纪启蒙时代的保护神。这反映出( )
    A、东西方文化交流互动影响深远 B、欧洲人普遍推崇孔子及其著作 C、中国和而不同的治国理政思想 D、儒家思想曾影响欧洲启蒙运动
  • 5、 英国于1600年成立东印度公司,该公司逐渐控制了印度的贸易,并在南亚和东南亚建立了殖民地。该公司通过与中国进行茶叶贸易,获取巨额财富。这些活动( )
    A、垄断了当时世界贸易 B、改变了当地的经济基础 C、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D、加速了英国的资本积累
  • 6、 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写道:“今日,我们发现了一片广袤的陆地,这片土地将成为我们的新家园,我将永远感激上苍给予我们这次伟大的发现。”材料中的“新家园”是( )
    A、巴哈马群岛 B、菲律宾群岛 C、塔斯马尼亚岛 D、纽芬兰岛
  • 7、 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境内玛雅城遗址发现了一座兴建于7世纪、被称为“铭记的神庙”,其金字塔内部有一个布满浮雕人像的宽大墓室,死者遗体的头部覆盖着玉制面具,并有玉制装饰品等随葬器物。这一考古发现可以用来印证( )
    A、人文主义在玛雅社会中盛行 B、玛雅文明对宗教活动的重视 C、玛雅社会遵循严格阶级分化 D、宗教是玛雅文明的决定因素
  • 8、 9世纪初,帝国政府为了给伊斯兰神学寻找“理论支持”竭力鼓励并组织翻译活动。据说,翻译的稿酬以与译著重量相等的黄金来支付。大批希腊、印度、波斯、罗马名著的译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组织和开展这一翻译工程的是( )
    A、拜占庭帝国 B、奥斯曼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德里苏丹国
  • 9、 如图所示历史事件( )

    A、传播了阿拉伯数字 B、扩大了罗马的疆域 C、促进了印刷术西传 D、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 10、 苏美尔人十分注意对天文的观察,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就制定了自己的历法,以月的盈亏把两次新月出现的间隔时间作为一月,每月29天或30天,一年为12个月,其中6个月各为29天,另6个月各为30天,一年共354天。据此可知苏美尔人的历法( )
    A、受尼罗河独特地理环境的影响 B、顺应西亚地区农业发展的需要 C、是印度河流域辉煌的文化成就 D、适应海外贸易发展的需要
  •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

    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

    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渐渐地在变质。

    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

    我们讨论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该重视其地域性。推扩而言,我们该重视其国别性。

    说到历史的特殊性,则必牵连深入到全部文化史。政治只是全部文化中一项目,我们若不深切认识到某一国家某一民族全部历史之文化意义,我们很难孤立抽出其政治一项目来讨论其意义与效用。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1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从公元2世纪中叶起,罗马皇帝为了获得兵源税款,允许大量的日耳曼人进入帝国领土,并把他们迁移到帝国境内人口稀少的地区。日耳曼人的整个部落,都带着妻子儿女和全部家当,登上征途。4至6世纪的大迁徙运动,日耳曼人占据罗马帝国的领土,以征服者的姿态,建立王国定居于此。日耳曼人的大迁徙给欧洲社会带来的绝不仅仅是野蛮对文明的征服。他们建立的各王国,尽管大小不等,但都是在摧毁罗马当地奴隶主政权后建立起来的,他们本身所固有的一些传统,恰恰构成了建立西欧封建社会所必需的因素。

    ——摘编自张淑清《日耳量人大迁徙及其深远影响》

    材料二印欧人主要靠畜牲为生,食物的匮乏和来源的不固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在一个地方长久定居,迁徙成为古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约从公元前3000年末开始,印欧语系各族分批地从他们的故乡向外迁徙,形成一个个规模巨大的、世界性的民族迁徙浪潮。当时印欧人正处于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社会内部已发生了阶级分化,军事首领和贵族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加强。对他们来说,进行掠夺是比劳动更容易获取财富的途径,对财富的追求成了他们迁徙的主要动力。在印欧人中,原始社会的解体过程是不平衡的,黑海北岸地区开始较早,而其他地区则较晚,这也是形成多次迁徙高潮的内部原因。

    ——摘编自麟剑《人类源流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耳曼人迁徙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耳曼人迁徙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欧人迁徙的原因。
  • 13、 主要欧美国家社区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19世纪末到20 世纪 50年代;第二阶段是20世纪 50年代到 80年代;第三阶段是 20世纪 80年代以后至今。下列符合第三阶段发展特征的是( )
    A、志愿者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探索社会救济新方案 B、鼓励民众积极参与,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C、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 D、乡镇成为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公共服务功能
  • 14、 1939年5月,英国发表了关于巴勒斯坦地区问题的白皮书,规定未来5年到巴勒斯坦的犹太移民数量不能超过7.5万人,超过这一数字必须经过阿拉伯人的同意,并承诺10年后在巴勒斯坦成立一个以阿拉伯人为主体的独立国家。英国的表态意在( )
    A、示好德国以维持欧洲均势 B、巩固在阿拉伯的殖民利益 C、顺应民族独立的历史大势 D、塑造积极正义的大国形象
  • 15、 如图的画作名为《群神宴》,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乔凡尼·贝利尼所作,描绘了古代神话中的众神和仙女聚会林泉之间的情景。画中盛水果和汤的瓷碗,都是中国的青花瓷。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 )

    A、古罗马与中国已经建立直接的商贸往来 B、画作利用中国的物质元素表达时代精神 C、阿拉伯商人在亚、欧之间从事中介贸易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处于入超地位
  • 16、 公元1219~1260年,许多汉族医生被带到中亚、西亚和欧洲,同时不少高明的回回医师,也随蒙古汗、王公东来。此外,还有不少阿拉伯建筑师来华,在各地修建清真寺,同样中国的纺织、陶瓷等手工业技术人员也向西迁徙,到达印度、阿拉伯、俄罗斯等地。这说明( )
    A、希腊化时代文化中心向东转移 B、战争有效促进东西方历史发展进程 C、实用技术交流加强了民族融合 D、蒙古西征客观上推动区域文化交流
  • 17、 古印度键陀罗佛像(如下图),是古希腊文明伴随着亚历山大远征来到印度,与当地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后形成的艺术成果。据此可知,键陀罗佛像( )

    A、是研究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珍贵资料 B、证实了古代印度佛教起源于古代希腊 C、体现了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D、反映了亚历山大帝国彻底征服了印度
  • 18、 下图所示为晚清《点石斋画报》中一篇名为《剖割怪胎》的报道,其配文写道:“该收生婆无能为力而去。张惊惶无措,不得已,至西口外国医院求救。”由此可知,当时( )

    A、西医因疗效赢得了民众信任 B、国人对西医抱有尝试的心态 C、中西医结合提高了医疗水平 D、西医依靠特权取得优势地位
  • 19、 读如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时期

    地方行政体制

    时期

    地方行政体制

    秦汉

    郡、县二级制,后在郡之上设州

    宋朝

    路、州、县三级制

    唐朝

    道、州、县三级制

    元朝

    省、路、府、州、县五级制

    A、便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C、地方自主权力不断扩大 D、地方割据局面彻底消除
  • 20、 海昏侯墓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好的西汉列侯墓葬。其出土的“金板”(见图1),是汉墓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据学者研究,“金板”是天子在祭祀过程中书刻“祷辞”的载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海昏侯墓出土的“金板”

    A、西汉恢复礼乐制度的传统 B、金属冶炼业兴起于西汉时期 C、重视神权有助于强化皇权 D、贵族日常生活奢靡之风渐盛
上一页 314 315 316 317 31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