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一位西方历史学家如此描述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的关系:“(罗马)广场上的建筑显现出希腊风格,但它们更加雄伟高大……罗马人用法律和秩序取代了希腊化时代的混乱。”古罗马诗人贺拉西为此写道:“希腊被擒为俘虏;被俘的希腊,又反过来俘虏了野蛮的征服者。”据此可知( )
①战争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 ②罗马法有利于帝国统治
③文化在选择与重构中不断发展发展 ④贺拉西处于希腊化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某同学在进行主题学习时,搜集了如下材料:《海国图志》《天朝田亩制度》《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变法通议》《革命军》。据此推断,他所学习的主题应是( )A、天朝上国观念的崩溃 B、晚清政府的自救运动 C、中国人民抵御侵略的决心 D、社会各阶级挽救危局的努力
-
3、王溥的卷18《诸司送史馆事例》中记载了“蕃客朝贡使至,鸿胪寺勘风俗衣服、贡献物色、道里远近,并具本国王名录报”,这一记载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A、两汉 B、隋唐 C、两宋 D、明朝
-
4、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兴修了许多著名的工程。观察下图(局部),对图中所示区位,命名及标注正确的是( )。A、①—秦始皇长城 B、②—灵渠 C、③—郑国渠 D、④—都江堰
-
5、据考古发现,晋南地区的陶寺遗址由周长约7公里的夯土城墙包围,城内面积约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大型的宫殿区和墓葬区,繁荣异常。从公元前2300年开始,陶寺先民们在这座古城中生活了近400年。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陶寺出土的一块陶片上发现了疑似文字的符号,有人将其解读为“文尧”。下列关于陶寺遗址说法错误的是( )A、处于万邦时代,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B、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父系氏族社会 C、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龙山文化时代 D、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将全球化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492年持续到1800年前后,这期间世界的规模从大号“缩水”为中号;第二个阶段从1800年左右持续到1950年左右,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这期间世界从中号“缩水”为小号;1950年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将这个世界从小号进一步缩小到微型。
——摘编自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局势被打破,世界格局呈现了多维发展趋势。无论从国际经济、国际政治来看还是就国际军事、大国关系而言,未来世界在很长时间内将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世界,不管昔日的大国是否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也不论发展中国家能否承受这个机缘,多极世界已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同时把世界推向了和平的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摘编自陈晓翔《浅析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材料三 当前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解决。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全球化三个阶段的主要推动事件。(2)、提炼材料二中作者关于世界格局的观点,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面对冷战结束后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的方案。(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相关史实,以“变”为主题,任选一个角度,自拟标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
7、中国的统一与疆域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开发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由作为“大夷”的楚、秦率先设县立郡,华夏诸国亦随之实行,成为当时社会与国家治理的重大变革。……它以国家力量逐渐抹平华夏与蛮夷的界限,有力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在郡县制下,诸族民众的身份统一、展现了那个时期民族融合波澜壮阔的场景。
——晁福林《“大夷”之力:中华民族形成过程的重要进阶》
材料二 清在继承古代中国历代治国安边经验的基础上,在加强国家统一、克服分裂势力、加强边疆治理与开发等方面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在清朝统治下,出现了文治武功盛极一时的“康乾盛世”,使得中国社会维持了近200年的稳定局面,最终奠定了作为近代领土国家的版图。清朝皇帝曾得意地宣称:“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经过清朝的统治,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整体凝聚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和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郡县制实施的意义,并结合所学,指出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的重要变化。(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统治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以西藏为例,说明清朝对“幅员极广”之疆域的有效管理。 -
8、如图是一幅有关“世界经济”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A、经济复苏困难重重 B、南北差距日益扩大 C、地区热点此起彼伏 D、霸权主义依然存在
-
9、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贝内特认为,“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结合起来,并成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个“交叉点”最有可能在( )A、马恩河 B、慕尼黑 C、斯大林格勒 D、雅尔塔
-
10、英国议会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3世纪初期。以下属于英国议会通过的重要法律文件是( )
①《权利法案》 ②《王位继承法》 ③《独立宣言》 ④《人权宣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1、1771年他开办了第一座纺织工厂,用水力作为织机的动力。这是建立近代机器大工厂的开端。这里的“他”是( )A、哈格里夫斯 B、阿克莱特 C、瓦特 D、贝尔
-
12、根据如表提供的信息,判断该帝国是( )
帝国信息.
1.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
2.都城是当时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3.有个著名的的皇帝叫查士丁尼
4.标志性成就是《罗马民法大全》
A、波斯帝国 B、东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
13、1978年5月,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次大讨论( )A、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B、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C、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D、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进入新的阶段
-
14、1949年,为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党和政府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这些斗争( )A、从根本上稳定了物价 B、使国民经济得到了全面恢复 C、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D、使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
15、如图是关于1945年时局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A、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决心 B、国共双方成立联合政府的愿望 C、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企图 D、国共两党北平和平谈判的破裂
-
16、蒋介石在《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中提到,“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这一讲话( )A、助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意味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标志国民党全面抗战路线形成 D、表明国民党彻底放弃反共立场
-
17、随着洋务新政的开展,洋务派官僚逐渐感觉到“必先富而后能强”。下列措施最能体现洋务派“求富”目标的是( )A、创办军事工业 B、开办民用企业 C、建成新式海军 D、培养翻译人才
-
18、以下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政治状况的描述,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阁臣之职,止是票拟”
②“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③“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
④“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两府”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
19、汉武帝财政改革的实质,就是将以往的自由经济改为由国家控制经济的运作。改革主要针对商贾和富人群体,虽然力度很大,但并没有给百姓增加多少负担。下列能为此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盐铁官营,均输平准 B、任用酷吏,打击豪强 C、划分州部,分设刺史 D、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
20、马克思、恩格斯在著作《神圣家族》中说:“历史的发源地不是在天上的云雾中而是在尘世的粗糙的物质生产中。”该表述体现了( )A、人文主义 B、唯物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