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若忽略图形比例,下列四幅地图中大致描绘了宋朝对外贸易路线的是(  )
    A、 B、 C、 D、
  • 2、下表是英国棉布价格指数变动情况,这一时期英国棉布价格指数变化的关键在于(  )

    年代

    1780年

    1812年一1815

    1860

    价格指数

    100

    32

    13

    ——据《近代文明史》整理。

    A、英国确立了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 B、圈地运动对纺织业发展产生的冲击 C、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购买力 D、棉纺织技术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 3、如图为陕西米脂出土的汉代牛耕画像石,图中人物使用的耕田工具在唐朝被以下哪种耕作工具所取代(  )

    A、曲辕犁 B、耧车 C、水排 D、筒车
  • 4、“资本主义一经产生,就必定不断扩大市场交换的范围,伸入并占有原来封闭的农本经济的阵地,无止境地向可能达到的各个角落扩展。”以下史实不能加以印证的是(  )
    A、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 B、新航路的开辟 C、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5、如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

    A、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 C、祭祀谷神 D、庄稼收获
  • 6、《古今图书集成﹣经济篇》中分为“选举典、诠衡典、食货典、礼仪典、乐律典、戎政典、祥刑典、考工典”,这种图书分类表明“经济”的内涵是(  )
    A、经世济民 B、治国之才 C、心外无理 D、经济管理
  • 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二战后的国际关系课题时,要给如图片选一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美苏冷战 B、和平与动荡并存 C、多极化趋势加强 D、“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 8、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领事裁判权(  )
    A、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 B、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C、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 9、以下中国古代有关君主的各种言论,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③“今世天子,兵强马壮者则为之耳”

    ④“君为阳,臣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 10、在《罗马民法大全》里,奴隶不能再被随意处死;妻子可以保持其人身和财产的独立;父亲不能再享有对子女的诸如生杀予夺权和婚姻权等人身支配权。这反映出罗马法(  )
    A、蕴含着丰富的自然法理念 B、强调法律形式重于内容 C、促使平民的社会地位提高 D、充分体现了公平和正义
  • 11、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丘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这表明孔丘在当时(  )
    A、希望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 B、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 C、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 D、不满社会现状回到远古社会
  • 12、英国自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这一变化表明(  )
    A、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B、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 C、工业革命的率先进行 D、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
  • 13、如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 14、《纽约时报》是一家以报道重大事件为主、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报纸。该报在近代某一时段共5个月的时间内,对中国某一事件的报道文章达500余篇;以事件相关城市为标题检索,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的报道数量分别为38、50和25篇。判断该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
  • 15、1832年、1867年和1884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权利,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上述现象反映了19世纪的英国(  )
    A、改革是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唯一方式 B、全体人民的普选权得以实现 C、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D、民主进程滞后于经济发展
  • 16、贞观初,唐太宗下敕征兵年十八以下之体壮者,但门下给事中(掌驳正政令之事)魏征拒之,遂无果。此事说明(  )
    A、兵部隶属门下省 B、门下省独掌大权 C、唐太宗大权旁落 D、君权受相权制约
  • 17、以下四幅地图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图3

    图4

    (1)、观察以上四幅地图,提取地图信息,指出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结合四幅地图和所学,简要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
  • 18、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诸君自五月四日以来,为唤醒全国国民爱国心起见,不惜牺牲神圣之学术;全国国民,既动于诸君之热诚,急起直追,各尽其一分子之责任。

    ——《蔡元培传》

    (1)、材料一中的图片是江西红色旅游著名景点的两个艺术作品。结合相关史实,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撰写解说词。
    (2)、材料二中的“诸君”及“全国国民”“各尽其一分子之责任”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个历史事件有什么深远影响?
  • 19、两次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划阶段的事件。阅读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盛行所谓“西学源出中国”说,整个社会视西人为蛮夷。战争的失败不仅是中国政治军事的失败,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失败。少数感觉敏锐的士大夫,在创深痛巨之后,不能不对此产生反思。但守旧士大夫昏聩如初,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久成空谷足音。咸丰一朝(19世纪50年代),李善兰等一批科学家对西学的译介和研究,直接推动了西学观念的深化,并提出“人人习算,制器日精,以威海外各国”的主张。咸、同之交(19世纪60年代),冯桂芬实为近代初期西学观念演进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采西学”“制洋器”的主张和“道在反求”的创见。

    ——摘编自郑师渠《鸦片战争前后士大夫西学观念的演进》

    材料二 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尚、工业(注:手工业)和政治结构,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摘编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1)、据材料一,概括两次鸦片战争前后清朝士大夫西学观念演进的过程及其趋势。
    (2)、据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马克思关于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等角度中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加以说明。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众多城市均有大小不等的市场。最大的都市是长安,城内街道有八街九陌之称,南北向称街,东西向称陌。城内9个市场以南北主要大街为界,街东3个市称为东市,街西6个市统称西市。各市间有墙隔开,市墙有门,供买卖人定时出入。张骞通西域后,来往长安的外商络绎不绝,朝廷设立大鸿胪,在管理外交的同时兼管商务。

    ——摘编自李天石《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宋朝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商品流通不限于内地的州县,与辽夏金通过榷场的互市交易也十分频繁。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北宋铸币量很大,但仍不能满足商业的发展需要。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交子,后其发行权为政府掌握,发行量不断增加。宋朝城市繁华,汴京和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城市中坊、市之分已完全打破,夜生活的发展达到了空前水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相对西汉,宋代商业的发展。
上一页 1199 1200 1201 1202 120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