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1815至1818年间,一支俄国占领军驻扎在法国,他们对与母国完全不同的自由主义思想和新观点感到震惊。回国后,他们乘机在圣彼得堡发动起义,试图改造国家。起义虽然失败,但是,列宁声称“他们的事业没有落空”。据此可知,当时俄国( )A、群众被革命党人广泛地发动 B、本土文化遭到彻底破坏
C、革命思想获得社会普遍认同 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
2、18世纪末,美洲大陆的种植园先后生产了大量销往欧洲的烟草、蔗糖、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同时进口各类必需品,如谷物、鱼、布匹、枪炮及金属制品等。这反映了当时( )A、从事黑奴贸易获利丰厚 B、世界的联系得到加强
C、殖民争霸斗争异常激烈 D、太平洋贸易规模巨大 -
3、 18世纪,英国的棉织品大为流行,有人统计,即使把当时妇女和儿童都投入生产,传统的手工纺织工艺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英国( )A、开展工业革命的必要性 B、劳动力资源的严重匮乏
C、革新技术的条件已具备 D、调整产业结构的紧迫性 -
4、18世纪初,化学界普遍相信“燃烧”的过程就是物质释放燃素的过程,拉瓦锡经过反复实验和分析,确认了燃烧是空气中的一种气体加入进来发生放热发光的剧烈反应,否认了所谓燃素分解,从而揭开了燃烧的神秘面纱。这表明( )A、科学的研究方法至关重要 B、近代科学在诸多领域取得成就
C、拉瓦锡挑战经典力学体系 D、科学与神学在艰难斗争中前行 -
5、1460年,西班牙学者马丁•塞洛里戈说:“如果西班牙没有钱没有金银,是因为它拥有这些,如果西班牙贫穷,那是因为它富有。”这种因为骤然富有而贫穷,就是所谓的“西班牙陷阱”。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西班牙( )A、实行重商主义 B、社会分化严重 C、维护封建制度 D、金银大量外流
-
6、米歇尔(法)在《资本主义史》中指出:“西班牙本土的物价,在16世纪初期到17世纪初期之间上涨了2-3倍;意大利的小麦等价格在1520-1599年间提高了2.3倍;16世纪的前25年到最后25年,英国物价上涨1.6倍,法国上涨1.2倍。”材料所述现象直接导致了( )A、欧洲阶级关系发生变动 B、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C、亚洲白银外流现象严重 D、西方奴隶贸易更加猖獗 -
7、如表为16世纪中后期伊凡四世在位期间的部分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
未经特许,王公不得将自己的领土出售或馈赠给教会。凡未经报批而转让给教会的土地,一律没收。
将莫斯科及邻近各县的优质土地分给在莫斯科附近没有领地的1000余名小贵族。
颁布《兵役条例》,推行义务兵役制,规定凡占有150俄亩土地者,必须提供一名全副武装的骑兵,自备马匹、大刀、弓箭等。A、实现富国强兵 B、进行土地改革 C、加紧对外扩张 D、加强沙皇权力 -
8、 如图为一幅16世纪的版画,画面上五艘西班牙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阿卡普尔科,小船摆渡水手上岸,码头工人准备卸货。大帆船上卸下的货物最有可能是( )
A、欧洲生产的手工制品 B、中国生产的丝绸瓷器
C、日本生产的白银制品 D、掳自非洲的黑人奴隶 -
9、1520年8月,马丁•路德发表了《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并呼吁基督教贵族“应该发号施令,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所有的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马丁•路德此举意在( )A、为德意志的宗教改革作准备 B、推动西欧各国摆脱教廷的控制
C、确立新教路德派的合法地位 D、促使德意志实现教会的民族化 -
10、 9世纪末以后,日本的大贵族庄园主逐渐获得免交国家贡租(不输)和摆脱国家行政控制(不入)的特权。10世纪,日本的地方豪族纷纷将其土地进献给有权势的贵族和寺社,奉其为领主,自任庄管。一些领家再将庄园进献给更有权势的中央贵族,称其为本家。这使得10世纪的日本( )A、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 B、进入幕府统治政治时期
C、武士集团势力受到挑战 D、仿效中国进行大化改新 -
11、阿克苏姆时期,最早使用萨巴文。约从公元2世纪起,使用盖埃兹文。受印度文的影响,并从希腊文引进数字体系和一些主要符号后,经过几个世纪,形成了今天埃塞俄比亚的官方文字—阿姆哈拉文。这套文字在5世纪末经叙利亚传入亚美尼亚,开始影响外高加索的文字。由此可知( )A、埃塞俄比亚文字发明和使用时间长 B、阿姆哈拉文为欧洲广泛使用的民族文字
C、阿姆哈拉文是各种文字融合的产物 D、阿克苏姆文字吸收外来文字且影响较大 -
12、如图为古代世界的帝国扩张示意图,在该帝国统治下( )
A、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 B、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
C、罗马法体系推动社会发展 D、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
13、 考古学家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废墟中发现大量的印度形制的印章,在埃及三角洲的史前文化考古层中,发现了类以两河流域装饰神庙门脸的泥钉和抛光的圆锥体。这些考古成就,可用于说明( )A、长途贸易的发展 B、古代文明的交流 C、手工业分工细密 D、古代帝国的扩张
-
14、阅读《思想家的出生地分布及历史地位》表,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
思想家及出生地
历史地位或主张
春秋
孔子(鲁国人,今山东)
儒家创始人,“至圣先师”
战国
孟子(邹国人,今山东)
“亚圣”
西汉
董仲舒(广川,今河北)
“汉代孔子”
唐代
韩愈(河南河阳)
古文运动先驱,开理学之先声
南宋
朱熹(福建尤溪)
理学集大成者
明朝中期
王阳明(淅江余姚)
心学集大成者
明清之际
李贽(福建泉州)
早期启蒙思想家
顾炎武(江苏昆山)
晚清
魏源(湖南隆回)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康有为(广东南海)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代表人物,主张维新变法
孙中山(广东香山)
民主革命先行者,提出三民主义
民国
陈独秀(安徽怀宁)
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之一
蔡元培(淅江绍兴)
北大校长,提出“恶想自由,兼容并包
据表中信息,指出一个有关古代或近代思想文化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写明趋势,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为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片
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些历史史实?(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简评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3)、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的占着优势。
——梭伦
材料二500斗级
年收入500斗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骑士级
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担任骑兵的公民。年收入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双牛级
有两头耕牛,可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年收入200-300斗,享有除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雇工级
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摘自新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
(1)、 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二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2)、 综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由此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 根据材料二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作用。 -
17、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8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
18、 学者李泽厚认为:“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指( )A、知行合一 B、天人感应 C、先气后理的思想 D、存天理,灭人欲
-
19、 美国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从而使美元充当世界货币。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关贸总协定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马歇尔计划
-
20、 在国内战争期间,一个市民拿100卢布到粮站中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真的。余粮收集制实行后国家把口粮也收集起来,人们只能去买
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