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台湾国民党党史馆为迎接大陆观光客,制作了一系列历史人物工艺品,其中包括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工艺品( )A、重庆谈判 B、南北议和 C、北平谈判 D、南京谈判
-
2、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公祭日,主要是为了纪念( )A、九一八事变 B、旅顺大屠杀 C、南京大屠杀 D、七七事变
-
3、“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这是董必武同志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诗句。诗中的“会”指的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
4、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历程的特点是( )A、学制度→学技术→学思想 B、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C、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D、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
5、1912﹣1919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与这段发展“高峰”有关的国际背景是(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东顾 C、新中国初期实施了“一五计划”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6、有学者对某史实进行了这样的描述:“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天堂之梦在烟焰和烈火中化为灰烬,则是他们的悲剧。”这个史实是(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
7、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旭等人,刺探绅民动向,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为皇帝决策扩大了信息来源 C、避免了中枢决议失误的问题 D、为巩固国家统一提供了条件
-
8、元朝的疆域辽阔,对边疆的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元朝为经略台湾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A、澎湖巡检司 B、北庭都元帅 C、宣慰司 D、宣政院
-
9、唐时将封还改为封驳权,由门下省的给事中专门负责封还皇帝的失宜诏书和驳正臣下奏章违误。皇帝赋予门下省给事中的职掌包括“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以驳正违失”。这一做法( )A、推进了民主政治的建立 B、有利于降低决策失误风险 C、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D、加剧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
10、隋唐时期,在首都长安之外,隋炀帝和唐高宗都经营作为南北交通枢组的洛阳为东都、这一现象反映了( )A、权力平衡的需要 B、经济重心的转移 C、边患局势的变化 D、城市人口的增加
-
11、汉武帝时期,结构恢宏、气势磅礴、以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中期以后( )A、汉赋呈现出平民化趋势 B、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文学形式 C、皇帝好恶决定汉赋兴盛 D、文学作品的风格受时代的影响
-
12、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
13、《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水稻起源的专题片,下列选项中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文化遗址 D、仰韶文化遗址
-
1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中所征关税平等。1846年《谷物法》的废除成为“自由贸易被宣布为立法的指路明灯!”1853年和1860年格拉斯顿的两次财政改革,最终扫除了保护关税的一切残余,1000余项征税货物除了30余项外全部免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自由贸易的国家。这“给英国工商业保证了全部必要的发展地盘”。1870年英国的贸易额占世界总额的25%,相当于法、美、德、俄四国的总和。——张云宜《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的自由贸易运动》
材料二二战以来,为了加强对各国垄断资本的协调和制约,防止彼此间的激烈竞争可能引起的剧烈经济动荡,特别是防止发生全球性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协商和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起国际经济调节机制。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他各种组织的协调和影响下,各国逐步取消外汇管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使国际投资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国际贸易的速度。国际投资、劳动力、技术转让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为各国开展国际分工创造了有利条件。每逢佳节经济危机来临,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是呼吁各国采取措施,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来阻止经济衰退,并对发展中国家给予特殊照顾,实行各种贸易优惠,以帮助它们进行经济调整。
——摘编自史妍嵋《当代资本主义的全球宏观调控》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表现。(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国际经济调节机制”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经济作用。 -
1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欧洲列强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剩余产品有海外市场,经济上的竞争还激起了对殖民地的争夺。由于德国人直到 1871年国家统一之后才参与殖民地争夺,所以,他们特别积极,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泛日耳曼同盟把目标对准了葡萄牙、荷兰和比利时这样一些小国的富裕的殖民地,并坚决认为德国还必须拥有“显要的地位”。但是,德国人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挡。他们痛骂英国人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自私鬼。——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全球霸权的破坏,这一破坏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过,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也存在着重大差别。比起先前的霍亨索伦王室和哈布斯堡王室,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者对欧洲和亚洲旧秩序的破坏要大得多。德国入侵侵占了整个欧洲大陆,日本人则侵占了整个东亚和东南亚。但是,这两个帝国都是短命的。它们到 1945年已不复存在,留下了两大包括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价值的地区在内的权力真空。同任何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差不多,这两大权力真空的存在导致了冷战的爆发,使各交战国不能在1945年之后立即形成全面的和解。……1945年以后殖民地臣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这与1918年以后帝国权力的加强形成了鲜明对照。20年内,欧洲诸幅员辽阔的帝国几乎全部消失。因此,战后不久全球两大著名的发展便是殖民地革命和冷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下)》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 -
1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古风时代希腊社会的变革,直接影响着希腊文化的发展。一方面,希腊人继承了他们印欧人的遗产,并在新的环境下进行全方位的创造,给后世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神话。由神话中诞生的希腊文学和哲学,也都随着城邦制度的发展经历着改造和变化,希腊人开始对政治统治方式进行思考,出现梭伦等重要的哲学家。另一方面,希腊人的殖民以及他们与东方和外界的接触,让他们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从东方学到的字母文字,成为思想表达的基本媒介。哲学、文学和艺术都深受东方因素的影响,从而创造出希腊历史上文化异常繁荣的时期。——晏绍祥《古代希腊(世界史丛书)》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 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文化繁荣的背景。(2)、 根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
17、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北约背负大西洋军事联盟职责,置身于与俄罗斯对抗的前沿,冷战后有所淡化的军事集团性质与功能再次凸显,它将集体防御提升为联盟首要宗旨,并促推与乌克兰当局的军事、政治合作。北约的做法( )A、推动了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 B、改变了欧洲及世界安全格局
C、保障了乌克兰地缘政治安全 D、降低了美国对欧洲的影响力 -
18、 源于西方的快餐连锁店进入印度和日本以后,导致了当地传统食品也建立起自己的快餐分店。西方时装进入日本以后,日本传统形成了自己的时装业,它有一套典型的日本式审美标准。上述现象说明( )A、全球化趋势削弱了民族国家的特色 B、东方各国本土文化被西方文明同化
C、经济全球化导致各地文明产生冲突 D、经济全球化可能导致本土文化复兴 -
19、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反日思想在美国社会各阶层流行起来。八十年代中期有美国参议员将日本车的进口称为“经济上的珍珠港”,总统候选人霍华德•贝克则公开宣称“我们还在与日本交战”,而且“我们就要输了”。这一时期美国反日思潮盛行是由于( )A、反日思想的根深蒂固 B、日本经济已超越美国
C、现有国际秩序受冲击 D、资本主义阵营的瓦解 -
20、读如图,下列表述正确的( )

①德国的领土变化分别受到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影响
②是两极格局在德国的鲜明体现
③图中德国不断损失的领土体现了对其法西斯势力的惩罚
④为二战结束后出现冷战局面埋下了隐患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