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子之道,移之官      理:统治 B、也若子             莳:移植 C、见长人者好其令       烦:厌烦 D、而幼孩               字:养育
  • 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舒:舒展。 B、能顺木之天以其性焉尔         致:尽 C、督尔                         获:缴纳粮食 D、吾小人飱饔以劳吏者           辍:停止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抑耗其实而已 B、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C、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D、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 4、下列通假字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早织而缕(“而”通“尔”,你们) B、虽趣舍万殊(“趣”通“趋”,“趣舍”,取舍) C、既然已(“已”通“以”,以及) 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如同)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学之道,在明德 
    ②在止于至 
    ③欲治其国者,先其家

    ④先其心     
    ⑤先其意 
    ⑥必先其心   

    A、①④/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④⑤⑥/②/③/⑦
  • 6、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之 , 在明德  ①道:宗旨  ②明:美好的 B、民,在于至善  ①亲:亲近爱抚  ②止:停止 C、定而后能 , 静而后能  ①静:心不妄动  ②安:平安 D、而后至  ①格:推究  ②知:知道
  •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大学道                    不以其道得 B、在止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天下者 C、壹是皆修身为本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 D、欲治国者                    皆出于此乎
  • 8、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蛮夷,古代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有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之称。 B、“郎”,官名。帝王侍从官侍郎、中郎、郎中等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差遣等。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胡”,古代泛指居住在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此处指匈奴。
  • 9、下列各项中的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见犯乃死,重负国。

    A、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皆为陛下所成就 C、子卿尚复谁为乎 D、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 10、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雪,武卧啮雪 B、乃得归 C、武置大窖中 D、汉节牧羊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父死,无所恨                            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B、幽武置大窖中                                羝乳得归 C、我降,与君为兄弟                      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D、张胜许之,货物与常                      状语武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少父任,兄弟并为郎 B、恐前语发,状语武B.①徙武北海上无人处②使牧羝,羝乳得归 C、①子父死,亡所恨②常能汉伏弩射杀之 D、①君我降,与君为兄弟②欲此时降武
  • 13、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虞常果张胜      (引:牵攀、招供) B、扶辇下 , 触柱折辕      (除:殿阶) C、恐前语      (发:揭露、暴露) D、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C、武使匈奴,明年 , 陵降,不敢求武 D、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 15、下列选项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①畔主背亲             ②去草实而食之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④空以身膏草野

    ⑤武父子亡功德             ⑥空自苦亡人之地

    ⑦天雨雪,武卧啮雪             ⑧前以降及物故

    A、①③④⑥⑧ B、②④⑤⑦⑧ C、①②⑤⑥⑧ D、②③⑥⑤⑦
  • 16、下列对课文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疏”,即奏疏、奏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B、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为纪念一同打天下的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人的画像。魏征名列第四。 C、胡越,《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有“故意合则胡越为昆弟”记载,分别指古代居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两个民族。 D、豫游,出游,游乐之义。古时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晏子春秋》里有“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实而助不给”之说,对豫游作了解释。
  •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罚所及则思无怒而滥刑     为诬上,卒从吏议 B、求木之长者,必固根本     皆出于此乎 C、源不深望流之远                 今守之不足 D、在下愚,知其不可                  董之以严刑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泉源       浚:疏通 B、而况于明哲乎   而况:何况 C、念高危则思谦以自牧     冲:前进,进取 D、终者盖寡       克:能
  •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奔车朽索,可忽乎       则智者尽 B、将有作,思知止以安人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C、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失其与,不知 D、则思知止安人        虽董之严刑
  • 20、下列加点字的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之以严刑(督查)②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体) B、③总此十思,兹九德(光大)④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其根本(坚固) C、⑤何必神苦思(使……劳累)⑥役聪明之耳目(聪慧) D、⑦故今道所以(详细地)⑧辟邪说,壬人(排斥)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