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学情调研测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摸底)考试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基础性检测试卷
- 江苏省海安、宿迁市等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卷
- 江苏省常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四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沭阳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常熟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徐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 )皆以修身为本( )。
-
2、大学之道,在明( )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 )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3、子曰:“小子何莫( )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 ) , 可以怨。迩( )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
4、子贡问曰:“有一言( )而可以终身行( )之者乎?”子曰:“其(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
5、子曰:“非礼( )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 )斯语矣。”《颜渊》
-
6、颜渊问仁。子曰:“克( )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
-
7、子曰:“知( )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
8、子曰:“譬如为山( ),未成一篑( ),止,吾止也。譬如平地( ),虽覆( )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
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 )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泰伯章》
-
10、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雍也》
-
11、子曰:“见贤( )思齐( )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也。” 《里仁》
-
12、子曰:“君子喻( )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
13、子曰:“朝闻( )道,夕死可矣。”《里仁》
-
14、子曰:“人而( )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
15、子曰:“君子食( )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 就( )有道而正( )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
16、作文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最近这句话频频冲上热搜,成为很多人的个性签名或座右铭。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明确立场观点,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700 字。
-
17、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⑴北京正推进无界公园建设,拆除公园围栏,环境敞亮,街道也多了更多景观。有人认为,没了大门和护栏大家进园更随意了,很多人再不走大门,易造成践踏绿植;也有人说,老百姓习惯了被管理,是该培养和引导文明习惯和素质素养的时候了,习惯自我管理是好事!对此你怎么看呢?简要地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阐释合理充分,语言简明,条理清晰。
⑵很多同学在决定读哪本书、听哪首歌、看哪场电影、去哪里餐厅时,会依据网络上的“评分榜”做选择。
你是否赞同这种选择方式?请说明理由。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晰。
⑶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计划举办以“埋下一颗智慧的种子”为主题的校园读书活动。请你为这一活动设计一幅宣传海报,并简要说明设计的意图。
要求:富有创意,条理清晰,理由充分。
-
18、语言基础运用
①国潮元素常与中国传统佳节的庆祝活动密不可分。②除了听国风音乐会,逛国风手工作品市集以外 , 身着汉服游园,体验传统佳节中的民俗,也令年轻人乐此不疲。③爱热闹的年轻人特别欢迎开启了“狂欢模式”的主题乐园。④各类文化活动凭借极具巧思的策划和丰富的内容,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与日俱增。⑤例如,北京欢乐谷专为七夕打造的“非遗时光周”,游客可以在主题集市里体验古法蓝染和扎染等非遗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中画波浪线的两处不能互换位置。 B、②句画线部分中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C、④句中“与日俱增”不能换为“与时俱进”。 D、⑤句中加点的“的”可以换为“了”。(2)、不改变原意,以“主题乐园”为主语,将第③句改写为一个单句。 -
19、现代文阅读
向一颗麦子致敬
①寒露传信,霜降渐至。秋收秋耕之后,麦子,这个大地母亲的宠儿,又迎着凛冽的朔风 , 打点行装,踏上它“人生”的征途了。
②说它宠儿,是说,与像是“读速成班”的高粱、谷子、大豆、荞麦、红薯这帮兄弟们相比,显然,麦子是经过“十年寒窗磨一剑”的历练走出来的,因而走得更远,更有出息。
③在此,我想起了一句古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我想,这话是说给麦子听的。你看,它不像是别的兄弟,总喜欢春天旅游秋天回家,一路乐乐呵呵,去享受春之温融夏之翠茂秋之艳美;这么多美好的日子它不选,当听说冬天要来时,就特意选择在深秋,义无反顾地出发了。
④在红叶的簇拥下,在翠竹的感召下,在秋菊的牵伴下,躺在泥土中的麦子,喝足秋后母亲大地所剩不多的奶水,咬紧牙关,用尽平生力气,脚跟蹬直,奋力向下,眼睛望着高远的苍穹,膨胀,膨胀,再膨胀,只觉“嘭”的一声,麦子用它像钢针一样的小脑袋,刺破大地裹在它身上的一层有些薄凉的胎衣,袅袅娜娜地出生了。
⑤麦子不愧是庄稼家族中的勇士,虽然它出生时天气已近微凉,但它不怕,一旦窥见外面的光明,就向着能成就它光明的目标使劲奔跑:它揉揉惺忪的睡眼,伸了伸懒腰,拍了拍身上的泥土,骨碌一下站起来,在秋光里摇曳着它针叶似的小手,不顾一切地抽绿,一片,两片,三片……然后叶色也由浅变深,鹅黄,浅黄,淡绿,葱绿,于是,要不了几天,一棵茁壮葳蕤的秧苗就展现在你的面前了。
⑥此时,已是深秋。苍山远黛,枯树寒鸦。一片片枯叶正在悄然落下,回归自然;几只雀鸟嘴里衔着枯枝败叶,正在忙着搭窝,作着过冬的准备。地里早已场光地净,玉米、大豆、花生、棉花,一切秋季作物,紧随季节的脚步,都已回到屋里,开始享受温馨的生活。麦子却不,趁着秋光还未走远,它们像商量好似的,白天跟着太阳,夜晚撵着星星,匍匐着,拉扯着,熙攘着,不遗余力地生长着,力争把根扎得深深的,把棵蓬得壮壮的,以待风雪的到来。
⑦随着气温的递次下降,在一个冷风吹袖的早晨,汹汹涌涌的寒霜终于来临了。来时,那霜像是带着一把利刃来的,吓得大伙儿都溃散了。莆柳蔫了,翠鸟也不见了;早些天还娇羞欲滴的红荷,也枯皱着脸,香消玉殒了。看那阵势,我放心不下,心想,这下糟了,怕是麦苗也撑不住了,于是怀着忐忑的心走向麦田,我发现它不但没有死去,反而它的叶片越发地变得肥厚了,腰杆敦实了,叶色更加的浓绿碧透了。
⑧此时,我想起了,在一本书上看的,这在农作物学上就叫“春化”。由于麦子经过了春化阶段,也就是说,经过了寒冷的锻造,因此,用麦子磨出的面,成型,能够加工成各种面食,吃起来也筋道,有味。细想想,那是因为它凝聚有一种魂魄在里面。而其它作物,由于没有经过春化的过程,也就是说,没有经历风霜的考验,因此吃起来,其味道就大打折扣了。
⑨无论说它是一位卓越的战士,还是说它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都不枉谈。你瞧,在这万籁俱寂的当儿,一切生命都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只有它——麦子,在别人都休息的时候,却别出心裁地攀爬了。它在想,你老天爷不许我长地上的苗儿,趁着没人打扰,那我就安安静静地长地下的根吧!
⑩于此,我想起了上中学时老师在生物课堂上讲的话,麦子,之所以它能结出让大家都喜欢吃的优质口粮,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有一个庞大的根系,能够让它摄取到四面八方充足的营养。而这个比它身长还要长的庞大的根系,都是在这个冬季潜心努力的结果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麦子的成功,还应该感恩这段难得的人生历练呢!
⑪当天气冷到极至时,大雪终于是落下了。雪,是春天的使者;雪来了,那些生命的强者,自然又是奔跑在春天的路上了。此刻,徘徊在风雪弥漫的田埂上,我似乎看到,紫燕喳喳地已经站在起跑线上憧憬未来了,塘柳也甩动着它婀娜的腰肢露出鹅黄了,梅花也欢天喜地地绽放枝头了,翠竹也不甘示弱地临风挺立了。若说它们,这不足为奇,因为它们都是“青帝”眼中的佼佼者,是人们心中尊崇的为数不多的英雄,是勇士。要说能让我引以为奇的,那当然还是麦子。因为,最普通,最大众,始终青青一色,表里如一,且能够在严冬的大熔炉里走出来无怨无悔地养活着地球上1/4人口的生物,也只有麦子。
⑫严冬,对庸者,是险山,是恶水,是一道永远也逾越不过去的屏障;对勇者,是靶场,是砺石,是一座让自己浴火重生的摇篮。雪,对懦夫,是腥风,是血雨,是一道永远都打不败的拦路虎;对智者,是春风,是蔚红,是使自己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瞭望台。麦子,当然是属于后者。
⑬经过一个大冬天的休整复苏,养精蓄锐 , 待春天真正到来时,麦子就可以系紧鞋带,永不回头地一撒腿跑到终点了。
⑭站在春天的门槛,麦子几乎是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径直跑向终点的。其实,麦子就这么简单,没有曲曲弯弯,城府不深。不像是枣梨杏桃,先要经过姹紫嫣红的前戏,再来一番“绿肥红瘦、雨虐风骤”的感叹,才能结出果实;不像是高粱,把果实举得高高的,作炫耀之状,让人觉得它高不可攀;也不像是红薯,深深地把果实埋藏在地下,让人对其心生不可琢磨的疑惑。麦子就是这样,长得简简约约,憨憨厚厚,像是朴实的农民,没有花花肠子,在别人还沉浸在春天里游山逛景时,为了一个目标,它弯儿也不拐,就一个心思地匆匆分蘖,拔节,抽穗,进而扬花了。
⑮麦子,倾其毕生,熬过它“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人生苦旅,终于在布谷声声的六月,扬起了笑脸,结出它心心念念的叫做麦粒的果实。把麦粒托在手里,晶莹,剔透,骨感,沉重,怎么看怎么觉得,那分明是用眼泪凝成的岩石。
(取材于张富存同题文章)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魂魄:用了拟人手法,是麦子不惧寒冷锻造、不怕风霜考验精神品格的形象说法。 B、别出心裁:指在其他生命都停止生长的冬季,麦子却与众不同,依然在向上生长。 C、养精蓄锐:指麦子在冬季发展庞大的根系,蓄积力量,为春天迅速生长做好准备。 D、眼泪凝成的岩石:运用比喻形象暗示麦粒成熟过程经历了苦心志、劳筋骨的锤炼。(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麦子从播种、发芽、抽苗、扎根、分蘖、拔节、抽穗、扬花,直至成熟的过程。 B、文章顺叙中有插叙,一处是在书上看到的农作物“春化”过程,一处是生物课上听到麦子根系庞大。 C、文章用了象征的手法,麦子是普通劳动者的象征,作者借麦子托物言志,表达对普通劳动者的礼赞。 D、本文表达方式多样,句式多变,运用多种修辞,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3)、本文题目是“向一颗麦子致敬”,请结合全文,谈谈“致敬”的内容。(4)、文中多处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请从第7段和第11段各举一例并加以赏析。 -
20、默写(1)、陶渊明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李清照的居所“归来堂”就取义于《归去来兮辞》,她的号“易安居士”也取自这篇辞中的“ , 。”(2)、“木”在诗句中有多种含义。如《登高》“ , ”中,“木”的意思是“树叶”;《蜀道难》“ , ”中,“木”的意思是“树”。(3)、杭州自古被誉为“人间天堂”,宋代柳永在《望海潮》中写到:“ , 。。”(4)、中国诗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拟行路难(其四)》中不能安于宿命的鲍照,“ , ”;《客至》中刚刚安居草堂的杜甫,尽管盘中菜肴简单,且“”,也愿与邻翁对饮;《登快阁》中知音难觅的黄庭坚,也只能无奈慨叹“”。可见酒是液体的诗,诗成了情酿的酒。(5)、《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 ”(6)、在姜夔的《扬州慢》中,“ , ”两句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长满荠菜和野麦,失落之情溢于言表。(7)、屈原《离骚》中直抒胸臆,表白心志,表达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悔的句子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