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想吃枣
王 荀
“瞧,那就是我的老家。”下了公共汽车,车欣指着公路对面的村庄,笑嘻嘻地对男友华杰说,“我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华杰顺着车欣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那是一个不大的村庄,农户的瓦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①田间地头那一棵棵形状各异的果树上,鲜红的、橙黄的果实压弯了枝头。村旁的小河边,几头黄牛正在悠闲地吃着青草。
“这里山清水秀,好美啊!”华杰被眼前的田园风光吸引,禁不住啧啧赞叹。
车欣的爸妈在城里上班,每天早出晚归,无暇照顾她的饮食起居。一岁半,车欣就被爸妈送到农村老家,由爷爷奶奶照料,直到4岁才接回城里上幼儿园。车欣对爷爷奶奶特别有感情,逢年过节总要回老家,爱荡爷爷专门用木头给她搭建的秋千,爱吃奶奶摊的韭菜鸡蛋煎饼,爱睡老家的土炕。每每想到这些,车欣的心里顿时升腾出一种丝丝缕缕的暖意。
华杰与车欣是大学同学,毕业后考入省城一家事业单位,彼此心心相印。车欣的爸妈对华杰很满意,吩咐女儿带着男友回农村老家,让爷爷奶奶看看。
车欣牵着华杰的手,沿着一米多宽的水泥路,说说笑笑向村里走去。跨过小河上那座高大的石拱桥,车欣看到道路两旁的②庄稼地露出了金黄色的玉米棒子,一对喜鹊喳喳叫着从头顶飞过 , 想着很快就能见到疼她爱她的爷爷奶奶,心情格外舒爽。
“欣欣——”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车欣看到年过七旬的爷爷,佝偻着腰,站在村口的大槐树下向她招手。
“爷爷——”车欣高兴地叫着,像只快乐的小鸟飞到爷爷面前,左顾右盼,“奶奶呢?”
“听说你们要来,你奶奶可高兴了,忙着做饭,让我在这儿等候。”
“爷爷好。”华杰向老人鞠躬致意。
“好好好。”爷爷干瘪而多皱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走,咱回家吃饭。”
这是一个农家小院,四间上房,两间下厦。院子清扫得干干净净,几只小鸡跑来跑去觅食。车欣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再熟悉不过,看到哪儿都感到亲切。
“奶奶——”车欣快步向厨房走去。
“哎——”奶奶腰间系着围裙,笑眯眯地迎了出来,“快进来歇一会儿,咱就吃饭。”
车欣、华杰围坐在餐桌旁。奶奶忙着炒菜,爷爷把炒好的菜,一盘一盘端放到餐桌上,有香菇炖牛肉、红烧肉、土豆丝、麻辣豆腐,还摊有车欣喜欢吃的韭菜鸡蛋煎饼。
“还是奶奶做的饭菜好吃。”车欣喝着小米粥,吃着煎饼,品着红烧肉,连连称赞。
“好吃就常回来,奶奶给你做。”
第二天早饭后,车欣想带华杰四处走走。临行前,车欣问爷爷:“爷爷,您想吃点儿啥?”
“我想吃枣。”爷爷思忖片刻。
“就你嘴馋。”奶奶嗔怪道。
车欣和华杰来到村中的百姓超市,买了一包大枣,跑回去送给爷爷。
爷爷看看大枣,摇了摇头:“欣欣,眼下是农历十月,山上沟沟岔岔啥果实都熟了,不用花钱去买。我想吃的,不是这个枣。”
小时候,车欣跟着爷爷到山上放牛,吃过爷爷亲手给她摘的酸枣。想到这里,她牵着华杰的手来到房后的山坡上,沿着羊肠小道向上攀登。③前方不远处的山崖下,生长着几棵酸枣树,托刺发达,叶小而密,紫褐色的酸枣点缀在枝叶间,格外养眼。
“华杰,那就是酸枣。”车欣惊喜地叫起来。
华杰跑上前去,伸手抓住一棵酸枣树枝,小心翼翼地摘下几个酸枣递给车欣。车欣把果面光滑的酸枣塞到嘴里,尝了一口,味道酸甜,心想爷爷肯定爱吃。
谁知,当车欣把刚摘的酸枣放到爷爷面前时,爷爷瞅了一眼,又摇了摇头,说:“不是这个枣。”
那会是啥枣呀?车欣为难了。奶奶看不下去了,给孙女支招:“南山公园边有几棵软枣树,你去看看。”
车欣不敢怠慢,与华杰跨越村旁的石拱大桥,蹬上三百多个台阶,气喘吁吁地来到南山公园。
“我没见过软枣树。”车欣面露难色。
“我见过。”华杰不厌其烦地介绍,“软枣即君迁子,柿科落叶乔木,树冠近球形,树皮灰黑色,树叶长椭圆形,果近球形,初熟时为淡黄色,后则变为蓝黑色。成熟的果实可供食用。”
车欣眼前一亮,觉得园边那两棵树应该就是软枣树。华杰定睛一看,点头称是,站上长石凳,折下几枝硕果累累的软枣。
爷爷瞅了一眼车欣拿回来的软枣,还是摇头:“不是这个枣。”
“死老头子,你想吃啥枣就明说,别瞎折腾了。”奶奶气冲冲地吼道。
“我想吃拐枣。”爷爷终于说了出来。
“张家庄有拐枣,离咱这儿二十多里地,太远了。”奶奶不想让孙女跑那么远的山路。
“我不管,反正我要吃。”爷爷固执己见,听不进奶奶的话。
“死老头子,越老脾气越倔。”奶奶转身心疼地对车欣说,“天晚了,要去,明早去。”
天刚麻麻亮,车欣、华杰提着奶奶准备好的干粮,背着水壶,走过一片苍翠茂密的竹林,急急忙忙行进在东沟蜿蜒狭窄的小道上,回来时太阳已经偏西。
华杰搀扶着车欣,一瘸一拐地进了院子,脸上豆大的汗珠往下淌,裤腿沾满了尘土。爷爷捋捋胡子,津津有味地吃着浆甜甘涩的拐枣,终于咧开嘴乐了。
“这下满意了吧?”奶奶剜了爷爷一眼,没好气地说。
“你呀,真是个傻瓜。”爷爷眼里闪着狡黠的光,笑得更开心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五段交代了车欣和华杰回老家的原因,华杰得到了车欣父母的认可,但是车欣父母还想要车欣爷爷来决定。 B、车欣猜测爷爷的心意,想到爷爷带着自己摘过酸枣,便认为爷爷想吃酸枣了,就带着华杰,历经重重困难为爷爷摘酸枣。 C、车欣和华杰为爷爷找枣,奶奶对爷爷的做法不满,两件事交织着进行,构成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共同表现了爱的主题。 D、“你呀,真是个傻瓜”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这句话使读者对爷爷的形象有了重新认识,爷爷的做法有他的合理之处。(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插叙手法,在第四段交代了车欣被爷爷、奶奶照顾长大的事情,表现了他们深厚的情感,为车欣克服困难找枣做铺垫。 B、爷爷和奶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倔强、固执,一个体贴他人;两个人的性格截然不同,使小说增添了可读性和趣味性。 C、小说从动作、神态、衣着等方面描绘了华杰和车欣摘拐枣后进家门的狼狈状态,这种写法从侧面表现二人摘拐枣的艰难。 D、小说结尾在爷爷的笑声中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这样的艺术手法和绘画中的留白有同样的艺术效果。(3)、小说多次描写景物,请结合文中画横线①②③处的景物描写,分析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4)、小说中“我想吃的不是这个枣”反复出现,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
辛弃疾
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晓风吹。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
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淡,有谁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雪飘零之时,寒风早晚不停地吹拂,白梅横路绽放,暗香浮动。 B、“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四句描写白梅曾像“粉面朱唇”的美人一样,浓艳可人。 C、下片由规劝到指责,分明爱花却以谤语出之,正话反说,耐人寻味。 D、这首词不以绘形见长,构思新颖,立意深刻,在咏梅词中别具一格。(2)、沈祥龙《论词随笔》曰:“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借梅花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圣 贤
曾 巩
圣贤性分良难并,好恶情怀岂得同。
荀子书犹非孟子,召公①心未悦周公②。
况令树立追高远,而使裁量属闇蒙③。
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
【注】 ①召公:姬姓,名奭,西周宗室,食邑于召,因称召公。②周公:姬姓,名旦,周文王子,武王弟。西周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③闇蒙:不明事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直接入题,“良难并”“岂得同”清晰地呈现了诗人的判断。 B、诗人认为,假令不树立拥有高德的圣贤为榜样,会使裁量标准不明。 C、尾联诗人直抒胸臆,鲜明表达出对坚持自我、勇于力行的高度赞扬。 D、全诗围绕“圣贤”涉及了多个相关话题,充满议论色彩,发人深思。(2)、曹操的《短歌行》和曾巩的这首诗都提到了周公,周公在两首诗中起到的作用一样吗? -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开篇叙事,写舟行至洞庭。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语言平实简明。 B、“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两句中天阔、波平、峰青,诗人以精工细笔勾勒洞庭湖的全景。 C、下阕写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不仅对仗工整,红白相衬,别有意趣。 D、“夜凉船影浸疏星”,疏星船影,倒映湖中。不仅与前面的“楚天阔”“晚波平”相呼应,耐人寻味。(2)、湖湘之洞庭,常常成为文人骚客游历观赏、吟咏抒怀的对象,如张孝祥《浣溪沙·洞庭》、杜甫《登岳阳楼》。请简要概括这两首诗歌意境和情感的不同。 -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①
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②。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注】 ①淳熙十五年冬,辛弃疾闲居江西,陈亮特地去拜访他,两人饮酒高歌,议论世事,写词唱和。②此句词人运用了两个典故:陈登(字元龙)和友人交往时豪放高迈不拘礼仪;陈遵(字孟公)热情待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笑富贵千钧如发”一句写词人与陈亮都视富贵如毛发,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二人性情相投。 B、“重进酒,换鸣瑟”写当权者偏安一隅,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流露出词人的悲愤之情。 C、“千里”句中的“空”字表达了词人对朝中当政者打击排斥主战派的无比怨忿,感情沉郁。 D、“看试手,补天裂”句中词人使用“女娲补天”这一典故,既是激励友人,同时也是自我勉励。(2)、本首词上阕写到的“雪”与“月”,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擢第后入蜀经罗村,路见海棠盛开偶有题咏
郑 谷
上国休夸红杏艳,深溪自照绿苔矶。
一枝低带流莺睡,数片狂和舞蝶飞。
堪恨路长移不得,可无人与画将归。
手中已有新春桂,多谢烟香更入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点明写作缘起,诗人及第后入蜀,途中看到海棠盛开引发诗兴。 B、在长着绿色苔藓的石矶旁,溪畔的海棠花如美人般临水自照,妩媚多姿。 C、黄莺睡在海棠枝头,蝴蝶与飘落的花瓣一起飞舞,动静结合,别具生趣。 D、既无法移栽、也无人能描画,甚至不能带走海棠一缕芳香,诗人很遗憾。(2)、诗中写到红杏和春桂,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秋雨夜眠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②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 ①这首诗大约作于大和六年(832)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这时诗人已60多岁,官务清闲。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三秋”点明时序,意同《滕王阁序》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B、颔联写雨声淅沥中,老翁仍能安然“睡美”,体现他心无所虑,闲散无事。 C、取暖的燃料已化为灰烬,老翁又“香添暖被笼”,与“睡美”形成了照应。 D、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直抒胸臆,突出秋霜的冷酷,表达孤寂冷清的心境。(2)、本诗中“老翁”的形象与《琵琶行》中“江州司马”的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
8、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瞋目扼腕而语勇者得,垂衣裳而谈说者得,迟日旷久积劳私门者得。尊向三者,无功而皆可以得。故农战之民日寡,而游食者愈众。则国乱而地削,兵弱而主卑。此其所以然者,释法制而任名誉也。故明主慎法制。(节选自《商君书·君臣》,有删改)
【选项】商鞅列举了三种没有功劳而得到好处的人,指出他们才是造成国家混乱、国土削减、兵力衰弱、国君地位卑微等问题的罪魁祸首。
-
9、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凡作乐者,所以节乐。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减为乐,乐其如此也。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节选自《史记·乐书》)
【选项】地域不同,百姓的性情习俗各异,国家制作音乐时要博采风俗,与声律协调,这样能弥补国家治理的缺陷,让百姓帮助推行政治教化。
-
10、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齐桓公设庭燎,为士之欲造见者。期年而士不至。于是东野鄙人有以“九九”之术见者,桓公曰:“‘九九’何足以见乎?”鄙人对曰:“臣非以‘九九’为足以见也,臣闻主君设庭燎以待士,期年而士不至。夫士之所以不至者,以君天下贤君也;四方之士皆自以不及君,故不至也。夫‘九九’薄能耳,而君犹礼之,况贤于‘九九’者乎?夫太山不辞壤石,江海不逆小流,所以成大也。《诗》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言博谋也。”桓公曰:“善。”乃因礼之。期月,四方之士相携而并至。《诗》曰:“自堂徂基,自羊徂牛。”言以内及外、以小及大也。(节选自《说苑·尊贤》)
【选项】齐桓公为接见贤士专门设置一个有火把的庭院,但贤士们还是有所顾虑,因为都觉得他们的观点不可能及时传达给齐桓公。
-
1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世宗)诏开寿州仓赈饥民。上自至泗州城下,禁军中刍荛者毋得犯民田,民皆感悦,争献刍粟。既克泗州,无一卒敢擅入城者。(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世宗征淮南》,有删改)
【选项】世宗下诏在泗州城开仓赈济百姓,并禁止军中之人侵犯农民田地,这让泗州百姓感激喜悦,他们争相献送粮草。
-
1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陶潜,字元亮。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顷之,征著作郎,不就。(节选自《晋书·陶潜传》,有删改)
【选项】陶潜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被时人认为是他的真实写照,他写了《归去来兮辞》之后就辞去了县职。
-
1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烛过)对曰:“昔吾先君献公即位五年,兼国十九,用此士也。惠公即位二年,淫色暴慢,身好玉女,秦人袭我,逊去绛七十,用此士也。文公即位二年,砥之以勇,故三年而士尽果敢;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围卫取曹,拔石社,定天子之位,成尊名于天下,用此士也。亦有君[注]不能耳,士何弊之有?”(节选自《吕氏春秋·贵直论》)
【注】君:这里指简子。
【选项】烛过在劝说简子时,直言献公、惠公、文公用了同样的士卒,都成就了一番事业,以此来督促简子自省。
-
1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之过也,使尧舜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节选自《说苑·政理》)
【选项】齐桓公出猎时,一位老人故意假托解释“愚公之谷”得名的由来讽刺齐桓公,劝他不要沉溺于出猎逐鹿,荒废国事。
-
15、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如何,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节选自《贞观政要》)
【选项】詹何在回答楚王关于治国之要的提问时,指出古代圣明的君主治国从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开始,进而拓展至外物,自身治理好了,国家就不会发生动乱。
-
16、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00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
(1)、用一句话概括上述图表中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2)、从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对图表中所反映的现象进行评价。要求: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90个字。 -
17、复兴中学校广播台“新闻现场”和“观点碰撞”栏目准备各招一名学生记者。你作为校文学社社长,请根据下图的写作成绩折线图,拟写推荐信的正文部分,推荐张亮同学或者李小明同学到合适的栏目,字数不超过50个字。
学生写作成绩
推荐信
校广播台:
获悉贵台“新闻现场”和“观点碰撞”栏目要招收学生记者,特推荐我社。
此致
敬礼!
推荐人:×××
××年9月7日
-
18、西宁北川学校为了解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情况,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下图是调查数据柱状图,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信息。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时间节点
1994—2008
2008—2016
2016—
技术特性
PC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
智能物联网
联结主体
电脑互联
人与人互联
物与物互联
代表性应用
门户(邮件、搜索、新闻)
博客、微博、微信
云、短视频、VR、AI
普及率
0%~20%
20%~50%
50%~
中外比较
追随阶段
部分自主阶段
部分引领阶段
(1)、下面对“中国互联网发展阶段简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1994年融入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以来,中国网民数量不断增加,互联网普及率现在已经超过50%。 B、中国互联网经历了电脑互联、移动互联后,当下已进入智能物联网时代,其联结主体是物与人互联。 C、伴随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互联网的应用形式日趋丰富,目前的代表性应用有微信、短视频、抖音等。 D、中国互联网从模仿与追随起步,通过多年努力,如今已在一些领域实现自主创新,甚至有所超越。(2)、请根据图表信息分条概括“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特点,不超过60个字。 -
20、阅读下面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红楼梦》阅读状况专项调查信息,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图表一:国民初次接触《红楼梦》的原因(有重合)
国民初次接触《红楼梦》的原因
百分比
看了影视曲艺等相关作品
59.4%
老师、家长指导、朋友介绍
44.0%
书店、图书馆里看到
8.2%
书摘书评中看到
3.1%
现场或电视讲座
2.9%
相关社团、读书会等影响
1.5%
浏览网上论坛、贴吧、读书频道等
1.2%
其他
3.6%
图表二:国民初次接触《红楼梦》的时间
请概括上面图表反映出的主要信息,要求语言简明,概括准确条理,表述中不出现具体数字,不超过8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