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四个相同的容器底面积为20cm2 , 四个容器中都漂浮着180g冰,有的冰中包裹有额外内容物,冰的密度为0.9g/cm3 , 冰熔化前液面高度均为h。熔化后甲、乙、丙、丁四个容器中的液体高度分别变为h1、h2、h3、h4 ,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冰熔化后h1比h低1cm B、图乙中的冰包裹有5g泡沫,密度为0.5g/cm3 , 则冰熔化后h2=h C、图丙中的冰包裹有7.8g铁, 密度为7.8g/cm3 , 则冰熔化后h3比h低0.39cm D、图丁中的液体与水不相溶,密度为1.2g/cm3 , 则冰熔化后h4比h高1.5cm
  • 2、小何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挂着物体示数为F1 , 物体完全浸没在溢水杯中时,示数为F2 , 称量出溢出的水与小烧杯总重为F3 , 再测量空烧杯的重力为F4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F2F1 B、F1F2=F3F4 , 则该实验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 C、若图甲中的溢水杯一开始并未装满,则实验结果会出现F1F2>F3F4 D、若图甲中的溢水杯一开始并未装满,则实验结果会出现F1F2<F3F4
  • 3、下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一名中学生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2×105Pa B、一只鸡蛋漂浮在盐水中所受浮力约为0.5N C、从地面捡起2kg物体放到桌面上,人做功约为16J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可达到10m/s
  • 4、对力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跳离地面的运动员不再受重力 B、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 C、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机械能一定不变 D、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 5、关于火箭发射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加速上升的过程中,火箭搭载的卫星的机械能不断增大 B、火箭向上加速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C、高压气体将火箭推向太空的过程中,能量转化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同 D、火箭在发射架上静止时所受的重力和火箭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 6、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N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设置了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当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数值向下的拉力F拉绳时,物体的速度v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乙和丙所示.(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0s~1s内,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70N B、1s~2s内,拉力F做的功是62.5J C、2s~3s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3.3% D、2s~3s内,拉力F的功率是100W
  • 7、如图为蹦床运动照片及其简化示意图,O点是运动员由最高点开始自由落下的起始位置,A点是蹦床不发生形变时的原位置,B点是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蹦床对运动员的弹力相等处,C点是运动员到达的最低点。若整个过程忽略空气阻力,则(  )

    A、从O点到C点的过程中,运动员减小的重力势能全都转化为动能 B、从O点到C点的过程中,运动员机械能守恒 C、从A 点到C点的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减小 D、从A 点到C点的过程中,运动员动能减小
  • 8、小冯每天测量同一个鸡蛋的质量,再把鸡蛋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浮沉情况后,取出放好。如图是他记录的部分数据及现象(鸡蛋的体积不变),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第1天

    第8天

    第29天

    第57天

    第58天

    第70天

    质量m/g

    66.8

    66.2

    64.4

    62.0

    61.9

    60.8

    鸡蛋在水中的位置

       

       

       

       

       

       

    A、第70 天受到的浮力最小 B、第57天受到的浮力与第70天受到的浮力相等 C、从第1天到第70天过程中,鸡蛋的密度一直在变小 D、从第1天到第57天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一直相等
  •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锯条锯木板时,锯条发热,是用做功的方式使锯条的内能增加 B、用锯条锯木板时,木板的内能减少,锯条的内能增加 C、烧水时,水变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内能增加 D、水壶里的水烧开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 10、下图中甲图为托里拆利实验图,乙图为自制气压计,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对着乙图玻璃管上方水平吹气,玻璃管内的液柱会上升 B、将甲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的水银高度会变高 C、将甲槽内再注入少量水银,管内外高度差变高 D、将两个实验器材从山顶拿到山脚,则甲乙玻璃管内的液面都会上升
  • 11、探究“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实验中,将一根轻质弹簧的左端固定在O点,右端用细线连接弹簧测力计,a、b、c三次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利用了“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与所受拉力成正比”的原理 B、每次将弹簧右端都从A拉至B,用到了控制变量的物理方法 C、实验b中,F1与F2是平衡力 D、实验c中弹簧的右端所受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合力是4N
  •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馒头被捏后体积减小,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B、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有斥力 C、扩散现象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发生 D、扫地后空气中飞舞着大量灰尘,这是扩散现象
  • 13、下列现象中,能用惯性来解释的是(   )
    A、汽车行驶时保持车距,防止造成追尾事故 B、用细线系住的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C、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越来越慢,最终停了下来 D、重物从高处下落时,越落越快
  • 14、下列所示的情境中,利用了连通器原理的是(  )
    A、飞机机翼 B、水池下的弯管 C、拦河大坝 D、用吸管喝饮料
  • 15、关于是否做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运动员对杠铃做功 B、雨滴从高处落下,雨滴的重力对雨滴做功 C、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浮力对木块做功 D、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对汽车做功
  • 16、下列图示中的物体或情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轴承中的滚珠可以滚动 B、冰壶表面打磨得很光滑 C、磁悬浮列车车身不接触轨道 D、自行车轮胎表面的花纹凹凸不平
  • 17、“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下列生产和生活中的杠杆与阿基米德设想的杠杆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天平 B、筷子 C、羊角锤 D、食品夹子
  • 18、为探究不同燃料燃烧放热能力的差异,小明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组对比实验,实验装置完全相同。烧杯内水的初温都相同,实验中忽略热量的散失,且两种燃料燃烧时均匀放热。

    (1)、实验中应控制两种燃料(选填“燃烧的时间”或“质量”)相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是通过(选填“加热的时间”或“水升高的温度”)来反映的;
    (2)、为了保证试验结论的可靠性,小明同学选择了两套相同装置,他还应控制的物理量有:水的相同,除途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3)、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记录燃烧时间和对应的水温;燃烧完后,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丙可知,热值较大的燃料是燃料(选填“1”或“2”);假设这一过程燃料都完全燃烧,则燃料1与燃料2的热值之比为
  • 19、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中,把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
    (1)、实验中水和食用油的质量应(选填“相同”或“不同”);
    (2)、把电加热器接入家庭电路中,相同的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将实验数据记入表格,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食用油比水的吸热能力(选填“强”或“弱”);

    时间/min

    0

    1

    2

    3

    4

    5

    水温/℃

    20

    30

    40

    50

    60

    70

    食用油温/℃

    20

    41

    62

    83

    104

    125

    (3)、继续实验发现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增长幅度小,而食用油的温度增长幅度较大,利用这一结论,可以解释下面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只填序号)。

    ①油能漂在水面上

    ②同样情况下,油升温比水快

  • 20、圆圆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如图),请同学们一齐观察实验并完成填空:

    (1)、如图甲所示,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观察液面的位置,发现液体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
    (2)、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在演示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方,根据方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的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均选填“上”或“下”);
    (3)、如图丙所示,圆圆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把一块玻璃板拉出水面,圆圆同学会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玻璃板所受到的重力(填“>”、“<”或“=”)。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