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成功发射了北斗系统第55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发射卫星的火箭使用的燃料主要是液态氢,这是利用了氢燃料的(  )
    A、热值大 B、比热容大 C、密度大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2、如图所示,图A:用力推车,车不动,图B:推着车走了一段距离,图C:物体被提到楼上,图D:人将油桶推到仓库,上述现象中,力没有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B、 C、 D、
  • 3、每年进入汛期,怀化多地会发生强降雨,导致河流水位上涨。某校科技小组设计了一个监测水位的装置,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R是竖直放置的起滑动变阻器作用的电阻装置(最大阻值40Ω),浮子可带动金属滑杆AP即滑动变阻器滑片竖直上下移动,当电流表的示数达到某一数值时提醒小组成员水位达到警戒值(25cm)。R接入电路的阻值R随水位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与之对应的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求:

    (1)、电源电压和定值电阻R0的阻值;
    (2)、当水位达到警戒水位时,电流表的示数;
    (3)、水位变化过程中,滑动变阻器功率最大时的水位。
  • 4、如图是一款智能电加热杯垫,它适用于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杯子。该杯垫有加热、保温两个挡位,内部简化电路图如图所示,R1、R2为电热丝,电源电压为220V,R1的阻值为2000Ω。闭合开关S1、S2时为高温挡,高温挡的功率为66W,只闭合开关S1时为低温挡。[c=4.2×103J/kg]求:

    (1)、用该加热杯垫将0.5kg水从25℃加热到65℃时,水吸收的热量;
    (2)、低温挡工作时的电功率;
    (3)、电热丝R2的阻值。
  • 5、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

    (1)、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
    (2)、实验中最好选择规格(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小灯泡;
    (3)、小辰同学正确测出L1两端的电压后,再测L2两端的电压时,将图中电压表与A点相连的导线改接到C点,而保持电压表与B点相连的导线不动,小州同学认为小辰同学的做法是错误的,小州同学的理由是
    (4)、改正错误后,小辰同学正确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UAB、UBC、UAC的关系是(填关系式);

    实验次数

    UAB/V

    UBC/V

    UAC/V

    1

    2.0

    2.4

    4.5

    2

    2.4

    2.1

    4.5

    3

    1.5

    3.0

    4.5

    (5)、小辰同学进行了多次实验,主要目的是(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
  • 6、请在图中的〇里填上合适的电表符号,使开关S闭合后,两小灯泡均能发光。

  • 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只闭合开关S,滑片P滑至a端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I1 , 电压表的示数为U1 , 电阻R1的电功率P110W;当闭合开关S、S2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I2 , 电压表的示数为U2 , 且I1:I2=2:3 , 则U1:U2=R1:R2=;当开关S、S1、S2都闭合且滑片P在b端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I,电流表A1的示数为I3 , 且I:I3=5:3 , 此时滑动变阻器R3的功率为P3 , 则P3=W

  • 8、小辰同学设计了一个风力测定仪,如图所示,O是转动轴,OC是金属杆,下面连接着一块受风板。无风时OC是竖直的,风越强,OC杆偏转的角度越大。AB是一段圆弧形电阻,P点是金属杆与圆弧形电阻相接触的点,电路中接有一个小灯泡,测风力时,闭合开关S即可。通过分析可知:观察小灯泡亮度,当小灯泡变亮时,说明风力变(选填“大”或“小”)。有同学认为把图中的灯泡换成电流表更好,你的观点是(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 9、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是由四个冲程组成,如下图所示是汽油机的冲程。某汽油机在某次工作时消耗了0.5kg的汽油,这些汽油完全燃烧放出J的热量。(汽油的热值是4.6×107J/kg

  • 10、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R2消耗的电功率P与其两端电压U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9V B、R1的阻值为20Ω C、R2的最大阻值为25Ω D、该电路消耗的最大电功率为3.6W
  • 11、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小辰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两段阻值不同的电阻丝(R1<R2)密封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并通过短玻璃管与相同的气球相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R1的功率大于R2的功率 B、该装置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是否有关 C、相同时间里,B气球比A气球的膨胀程度相同 D、该实验只用到“转换法”
  • 12、小辰同学连接了一个神奇的电路,如图所示,当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时(  )

    A、灯L的亮度不变,电压表示数变大 B、灯L的额定功率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之比不变 D、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
  • 13、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三个电表中只有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大.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电阻R1R2处,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若电压表V1示数变大,则电阻R1短路 B、若电压表V1示数变大,则电阻R2短路 C、若电压表V2示数变大,则电阻R1断路 D、若电压表V2示数变大,则电阻R2断路
  • 14、某学校“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安全用电知识的抢答比赛,以下选项应抢答“对”的是(  )
    A、空气开关自动断开,一定是某处出现了短路 B、控制用电器的开关必须接在用电器和零线之间 C、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其外壳一定要接地 D、测电笔使用时手指不能碰到笔尾的金属体
  • 15、2024年11月26日带着全新AI功能的Mate 70系列手机在华为发布会正式揭晓,搭载纯血鸿蒙系统HarmonyOS NEXT和最新华为麒麟芯片是它的最大卖点。Mate70手机常常是通过指纹识别开关S1或3D人脸识别开关S2来解锁的。任一方式解锁前S3是闭合的,当任一方式3次解锁失败后,开关S3就会断开而暂停手机解锁功能,一段时间后S3会自动闭合而恢复解锁功能。若用灯泡L发光模拟手机解锁成功,则图中符合要求的模拟电路是(  )
    A、 B、 C、 D、
  • 16、如图所示的实验或事例都揭示了一定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使小孩臀部发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实现的 B、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减少 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增加 D、图丁,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上面瓶中的空气密度较大
  • 17、我国自主研制的某型新一代战斗机,具备超音速巡航、电磁隐身、超机动性、超视距攻击等优异性能,该飞机最大起飞质量为3.7×104kg,最大飞行高度达2×104m,最大航行速度达2.5倍声速,最大载油量为104kg。飞机航行时所受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见下表:

    速度v/(m/s)

    100

    200

    300

    400

    500

    阻力f/N

    0.3×104

    1.2×104

    2.7×104

    4.8×104

    7.5×104

    已知飞机发动机燃油完全燃烧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是30%,飞机使用的航空燃油的热值为5×107J/kg。

    (1)飞机发动机完全燃烧6.4×103kg燃油放出的热量为多少焦?

    (2)当飞机以400m/s的速度巡航时,这些燃油可以让飞机飞行多少千米?此时飞机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是多少千瓦?

  • 18、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A1表示数为0.3A,已知流过灯L1与L2的电流之比I1∶I2=1∶2,求:

    (1)、流过L1的电流?
    (2)、流过L2的电流?
    (3)、电流表A的示数为多少?
  • 19、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规格、材料如表中所示,小海、小棠两位同学做出了如下猜想:

    ①导体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②导体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③导体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

    编号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A

    镍铬合金

    0.5

    0.5

    B

    镍铬合金

    1.0

    0.5

    C

    镍铬合金

    0.5

    1.0

    D

    锰铜合金

    0.5

    0.5

    (1)、连接实物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
    (2)、如图所示“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的导体,则通过观察 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3)、为了验证上述猜想③,应该选用编号 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
    (4)、为了验证猜想①,分别将A和B两电阻丝接入电路中M、N两点间时,电阻丝A接入时电流表示数较大,由此得到的结论是:材料与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 , 电阻越大 (选填“长”或“短”)。
  • 20、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记录相关数据,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不计热量损失)

    (1)、加热10min, 甲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吸收的热量;
    (2)、从图象中可以得出(选填“甲”或“乙”)液体吸热能力强,若乙液体是水,则甲液体比热容为J/(kg·℃)。[c=4.2×103J/(kg·℃)]
上一页 126 127 128 129 13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