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阻值都是 R的五个电阻的连接如图所示,则A,B之间的等效电阻值为 (   )

    A、0 B、R C、R2 D、R5
  • 2、如图所示,电路是由12个不同的电阻组成的,已知 R1=12Ω,其余电阻阻值未知,测得A,B间总电阻为6Ω.今将. R1换成6Ω的电阻,则A,B间的总电阻为(    )

    A、 B、 C、 D、
  • 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U=12V(且保持不变), R=2Ω,r=1Ω, , 为了使电流表读数在同样的电阻链任意加长或减短时均保持不变,求:

    (1)、最后一个电阻. Rx的取值;
    (2)、这时电流表的读数.
  • 4、如图所示是一个无限网络,每个电阻的阻值都是R,求A,B之间的等效电阻. RAB.

  • 5、如图所示,六个电阻完全相同,阻值都是 R,将电压为U的电源接在C,D两点间,则B,C两点间电阻 R4 的功率为.若将电源接在线路中的A,C两点间,则(选填“R1”“R2”“R3”“R4”“R5”“R6”或“所有电阻”)中无电流流过.

  • 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为5Ω,R和R2为10Ω,AB间的电压U为10V,则AB间的总电阻为Ω,电阻R 消耗的电功率为W.
  • 7、由一系列相同的电阻r构成一个有无数个格子的电阻网络,如图所示.求A,B间的等效总电阻.

  • 8、现有甲、乙、丙三种初温度相同的液体,其中甲、乙为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乙、丙为质量不等的同种液体.若对这三种液体分别加热,则可根据它们吸收的热量和升高的温度,在温度—热量图像上分别画出对应的三点甲、乙、丙,如图所示.则甲的比热容和质量跟丙的比热容和质量相比,应是 (    )

    A、丙的比热容比甲的比热容大 B、丙的比热容比甲的比热容小 C、丙的质量比甲的质量大 D、丙的质量比甲的质量小
  • 9、把两块质量相等、比热容分别为c1和c2的金属熔合为合金,该合金的比热容为(    )
    A、c1+c2 B、c1c2 C、c1+c22 D、c1c22
  • 10、甲、乙两块质量相同的不同金属,在沸水里加热一段时间.先取出甲块投入一杯冷水里,当达到热平衡后,水温升高20℃.再取出甲块,立即将乙块从沸水中取出投入这杯水中,再次达到热平衡,水温又升高20℃.若不计热的损失,则由此可判断 (  )
    A、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大 B、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小 C、甲的比热容跟乙的相等 D、无法确定比热容大小
  • 11、某学生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分别对质量为m1、比热容为c1的甲物质和质量为m2、比热容为c2的乙物质加热.若在相等时间内甲、乙物质吸收的热量相等,甲物质的温度变化比乙物质的温度变化多,则下列推断中肯定错误的是 (    )
    A、若  m1=m2,则  c1<c2 B、若  c1=c2,则  m1<m2 C、若  c1>c2,则  m1<m2 D、若   m1>m2,则 c1>c2
  • 12、海边与沙漠相比,气温的变化不像沙漠那样剧烈,这表明水对气温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 (   )
    A、水的透明度高,容易吸收太阳能 B、水的比热容较大 C、水能蒸发制冷 D、水的对流性能好
  • 13、如图所示是某液态物质在放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判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的液化温度是 60℃ B、该物质的液化过程需10min C、该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比固态时的比热容大 D、该物质气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大
  • 14、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初温度相同.现用这两支温度计分别去测量甲、乙两种液体的温度,测得结果相同(示数高于温度计初温度).已知甲、乙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并且都比较小,乙液体原来的温度高于甲液体原来的温度.如果不考虑温度计、待测液体跟外界的热传递,则可判断(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C、甲液体的比热容等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D、无法判断
  • 15、用“混合法测定物质的比热容的实验”中,由于不可避免会有热量的损失(包括小铝筒容器的吸热),那么 (   )
    A、测出放热物质的比热容大于其真实值,测出吸热物质的比热容小于其真实值 B、测出放热物质的比热容大于其真实值,测出吸热物质的比热容大于其真实值 C、测出放热物质的比热容小于其真实值,测出吸热物质的比热容小于其真实值 D、测出放热物质的比热容小于其真实值,测出吸热物质的比热容大于其真实值
  • 16、某学生用两个相同的热源分别对质量为 m1、比热容为c1的甲物质和质量为m2、比热容为c2的乙物质加热,并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画出甲、乙两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情况,做出如下推断,其中正确的是 (   )

    A、若 m1=m2,则 c1<c2 B、若 m1<m2,则 c1>c2 C、若 c1=c2,则 m1<m2 D、若 c1>c2,则 m1<m2
  • 17、有甲、乙两种材料不同的金属块,它们的质量相等,将它们同时投入沸水中充分加热,先把甲金属块从沸水中取出投入一杯冷水中,热平衡后,水的温度升高了△t,取出甲金属块(不计水的质量变化),再把乙金属块由沸水投入该杯水中,热平衡后又使水温升高了△t,则两金属块的比热容关系是 (   )
    A、c< c B、c= c C、c>c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 18、科学家利用光与微粒(直径为100μm左右)发生相互作用的特性,发明了一种用激光来操纵微粒的工具——光镊子.其原理是:当一束会聚的激光束从光疏媒质进入光密媒质时发生折射,如图(a)所示,光束的会聚程度将减弱,光束在界面受到向下的力;当一束会聚的激光束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时发生折射,如图(b)所示,光束的会聚程度将增强,光束在界面受到向上的力.

    (1)、现有一束向某点会聚的激光束射向折射率大于周围介质的小球,试分析图(c)所示情况下,小球受到激光束的总作用力方向.
    (2)、用光镊子捕获和移动水中的玻璃小球十分方便.下图是利用光镊子把水中玻璃小球排成“人”字形或“口”字形的照片,如图(d)所示.实验时,将混有直径为2.5μm的玻璃小球的水溶液滴在载玻片上,然后利用光镊子将玻璃小球提离载玻片,并在水中移动.设光镊子的捕获力与激光的功率成正比.已知玻璃小球的密度 ρ=2.0×103kg/m3,激光的最大功率 Pmax=30mW,球体的体积 V=43πr3.实验发现当激光功率 P=16mW时,恰好能将玻璃小球提离载玻片.求该光镊子能产生的最大捕获力.

    图(d)

  • 19、如图

    (1)、小灯泡(点光源)发出的光沿半径向外传播,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与传播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的光能叫作光强.有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一个“6V 8.0W”的小灯泡接入电路,使之正常发光,在灯泡灯丝的同一水平面、正对光线方向放一个光强传感器,以测定与光源间距为d时相应的光强值Ⅰ,测得多组数据;将数据标在 I1d2坐标图上,得到一根过原点的直线,如图(b)所示.根据图线,求出该小灯泡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已知球表面积计算公式为( S=4πR2,R为球半径)
    (2)、L1,L2为两盏额定电功率为200W照明用的路灯,其发光效率与光能的传播规律同上述实验. L1,L2安装在离地面高5m处,P为路灯连线中点的正下方路面上的一点,如图(c)所示,为使照射到 P 点的光强不小于( 0.013Wm2,则相邻两盏路灯之间的最远距离为多少?
  • 20、随着新能源、低碳等理念的普及,小明设想出了一种完全以太阳能电池为能源的汽车,以下是他查到的一些数据:太阳辐射的总功率 P=3.9×1026W,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 1.5×1011m,阳光穿过太空和地球周围的大气层到达地面的过程中的能量损耗约为51%;太阳光垂直照射时,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最高约为15%;假设一辆太阳能电池车的质量约为 750kg,期望达到的最高时速为72km/h,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阻力约为车重的0.02,车身最多能敷设的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约为8 8m2, , 驱动电机能够将输入功率的90%转化为用于牵引汽车前进的机械功率.(已知半径为r的球的表面积. S=4πr2
    (1)、根据以上数据,通过计算对小明的设想进行分析与评价.
    (2)、你对他的设想有什么改进建议?
上一页 103 104 105 106 10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