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夏天,太阳光照进树林,在地面上形成圆形的小光斑,小光斑是太阳的像;小明照镜子看到自己镜中的像是小明的像;小明爷爷老花眼,用凸透镜靠近报纸看到正立放大的字是像。(均选填“实”或“虚”)
  • 2、如图为北山中学小琪与同学做的家庭实验,将一枚硬币放在空碗底部,观察者能看到碗中的硬币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选填“进入”或“不进入”)了人的眼睛。然后小琪将碗移到观察者刚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保持观察者的眼睛、碗和硬币的位置不变,小琪缓缓向碗里倒水,随着水面升高,观察者(选填“能”或“不能”)重新看到“硬币”,这是由于光的的缘故。
  • 3、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高速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在减弱噪声;日常讲话交流是利用声音传递
  •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真空能够传播声音 B、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无关 D、用B超检查人体,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 5、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月亮倒影比天上的月亮距离液面近一些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 6、升旗仪式,播放一遍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所用的时间约为(     )
    A、16s B、46s C、126s D、256s
  • 7、关于物理学习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理解物理概念;②多做实验并联系生活;③多做针对性习题并总结;④多问同学和老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机、轮船、汽车、工程机械与物理无关 B、桥梁、隧道、建筑与物理无关 C、手机、电脑、互联网与物理无关 D、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 9、下列不属于物理学学习内容的是(  )
    A、声现象和光现象 B、热现象和力现象 C、遗传与变异 D、电现象和物质结构
  • 10、超声波加湿器以体积小、静音、加湿均匀面深受用户喜爱,超声波加湿器原理是什么呢?如图甲是某款超声波加湿器,它是利用超声波振子每分钟向水箱中发射900万次高频振荡波,将水打散成直径为3~5微米的细小水雾颗粒(水蒸气分子直径约0.4纳米),将其喷在空气中,增加空气湿度,物理学中将某一温度下。空气中水蒸气量与该温度下饱和水蒸气量的比值叫做该温度下的空气相对湿度,以百分数表示研究表明: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为此人们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干湿球湿度计”测定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干湿球湿度计是用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玻璃泡裸露的称为干球温度计,用湿棉布包裹住的称为湿球温度计。已知部分室温(干球温度)下的相对湿度表如下所示

    相对湿度

    干球湿度℃

    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

    1℃

    2℃

    3℃

    4℃

    15

    90%

    80%

    71%

    62%

    18

    91%

    82%

    74%

    66%

    21

    92%

    83%

    76%

    68%

    24

    93%

    85%

    79%

    74%

    (1)、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能传递的特点制作面成的,该款加湿器产生的超声波频率为Hz;
    (2)、加湿器工作时,喷出的水雾最终使空气湿度增大的原因是:水雾发生了(填物态变化名称);
    (3)、如图乙所示的干湿球湿度计的玻璃泡部分已被遮挡。由图可推测干球温度计是(选填“A”或“B”)根据两温度计的示数,对照湿度表可知:此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
    (4)、某天中午,小明看到干球温度计的示数为26 , 湿球温度计示数为21。到了晚上,小明看到干球温度计的示数为15。湿球温度计的示数为10。请你判断中午和晚上哪个空气的相对湿度较大。(写出判断依据)
  • 1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未挂钩码时杠杆静止后如图甲所示,实验时需向(选填“左”或“右”)调节杠杆右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实验过程中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便于实验时测量
    (2)、如图乙所示,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杠杆两边的钩码下各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杠杆将(选填“保持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3)、如图丙所示是一个加宽的杠杆装置,此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若只将左侧的钩码改挂到A点正上方的B点,力臂是线段(选填“OA”“OB”或“AB”)。
  • 1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先后用大小不同的力将手按在同一水平接触面上滑动时,感觉受到的阻碍也是不同的,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有关。
    (2)、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前,应先观察不同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目的是为了
    (3)、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前,应在位置先调零再使用。
    (4)、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实验是根据原理测出摩擦力大小的。
  • 13、某实验小组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如图所示,从结构来看,压强计的U形管(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选填“液体”或“空气”)对左侧液面的压力使压强计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升高。
    (3)、如图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水面的来反应被测压强大小的,这种实验方法是法。
    (4)、实验结束后小组内进行交流,为了使实验过程中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对比更加明显,下列方法中有效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 B、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大的液体 C、容器中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
    (5)、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水面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该装置(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 14、在物理课外拓展活动中,力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用不可伸长的细线PAB两个形状相同的不吸水的长方体连接起来,再用不可伸长轻质细杆QAB两物体悬挂后,放入底面积S=300cm2的圆柱形容器中,细杆Q上端接有一个力传感器,初始时B物体与容器底刚好接触但没有压力。从t=0s时开始向容器内匀速注水(水始终未溢出),注水速度v=120cm3/s。已知AB两物体的底面积SA=SB=100cm2ρA:ρB=2:5ρB=1.25×103kg/m3mA=400g , 细线P长度为8cmρ=1.0×103kg/m3g10N/kg。求:
    (1)、A物体的体积。
    (2)、t=14s时,B物体受到的浮力。
    (3)、现从水刚好到A的下表面开始计时,到A刚好浸没为止,写出力传感器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式。
  • 15、如图所示,平底水桶底面积为5×102m2 , 空桶的质量为1kg。桶内装有40cm深的水,水桶放在水平地面上,水对桶底的压力比桶对地面的压力小40N,g取10N/kg。求:

    (1)水对桶底的压强;

    (2)桶内水的质量。

  • 16、人类很早以前就会使用杠杆了。如图甲是我们的祖先在建造宫殿时利用木杆撬动沉重木料时的情景,由此过程可知,其中木杆属于杠杆。如图乙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在点A处悬挂个钩码(所用的钩码质量均相同)。
  • 17、某同学利用两个相同玻璃瓶、带孔的橡皮塞、细玻璃管,分别组成如图甲、乙所示的两个装置。用力挤压甲玻璃瓶会看到细管中的水面升高,这个实验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乘坐电梯把乙玻璃瓶从1楼拿到28楼,会看到细管中的水面(选填“降低”、“不变”或“升高”)。
  • 18、我国研制的096战略核潜艇,它在海面航行时排水量为8×103t , 浸没时的排水量为1.5×104t , 最大下潜深度可达600m , 位居世界第一。当096艇悬浮待命时,受到的浮力为N , 下潜过程中,海水对潜艇底部的压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g10N/kg
  • 19、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书包重150N。小丽用70N的力竖直向上提书包,但没有提起,则书包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N , 书包所受合力为N
  • 20、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的两个力是否需要作用在;小王同学也对二力平衡条件进行了探究,但他在左右支架上装配两个滑轮时没有安装成相同的高度,如图乙所示,你认为(选填“能”或“不能”)用小王的装置进行本次实验。
上一页 174 175 176 177 17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