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所示为我国登山爱好者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体重(含装备)越大的队员一定( )A、做功越多 B、功率越大 C、做功越快 D、功率越小
-
2、超声测速仪向障碍物发射时间极短的脉冲超声波,根据接收到的反射信号时间关系可以测量物体速度。如图所示,测速仪B向驶离匀速行驶的汽车A发射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为8.8s。发射第一个脉冲后0.8s收到反射信号,发射第二个脉冲后2.4s收到反射信号,(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求:(1)、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的距离;(2)、汽车第二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的距离;(3)、汽车在两次接收到超声波之间行驶的距离。
-
3、图甲是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1)、图甲安装实验装置的顺序是(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该实验采用水浴加热的目的是;(2)、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第6min时冰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冰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min。
-
4、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实验中用到的需量仪器是刻度尺和;(2)、组装器材时,将带有刻度的长木板一端用木块垫起来,使它保持(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3)、若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4)、相比较而言,影响测量结果误差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的测量。
-
5、(1)、用刻度尺测铅笔长度,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请选择一条正确的视线并用虚线延长,找到视线的正确位置。(2)、图甲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请在图乙中画出在0~6s内的v-t图像。
-
6、384《天工开物》记录了我国古代的传统手工技术。如图甲所示,人们晾晒豆株时要尽量将豆株铺开,这样做可以 , 从而加快水分的蒸发。图乙中匠人正在将铁水凝固成釜,此过程中铁水的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7、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实验中,在扬声器上撒一些纸屑,扬声器发声时小纸片上下跳动。此探究中扬声器上小纸片起的作用是扬声器微小的振动。我们将不容易直接观察到的细微现象,通过某种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的方法为(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
8、口琴与吉他同时演奏C调的“duo”音时,它们声音的相同。在小锤敲击下,某金属片3s内振动了720次,此时,金属片振动的频率是Hz。
-
9、如图甲所示,秒表的读数为;如图乙所示,物体的长度为cm。
-
10、在学习了刻度尺的使用后,小华测量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的宽度,他一共测了5次,结果分别为18.52cm、18.52cm、18.20cm、18.50cm、18.51c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小华认真操作,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B、小华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C、5次测量的结果不同是因为所选的刻度尺分度值不同 D、根据小华的测量数据,物理书的宽度大约为18.51cm
-
11、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一定会沸腾 B、记录水的温度的时间间隔不相等比相等好 C、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小,至水面破裂 D、实验中需要记录加热的时间及水的温度,还需要观察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
-
1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雨水”节气,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大雪”节气,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寒露”节气,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
13、酒精中往往含有水,为了去掉水分,常用加热的方法给含有水的酒精加热,当混合液的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时,就可以将酒精从水中分离出来,这是利用了酒精和水的( )A、沸点不同 B、凝固点不同 C、温度不同 D、凝固点相同
-
14、图为小明自制温度计的设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瓶子越大越好,玻璃管越粗越好 B、瓶子应当尽量使用不容易传热的材料 C、温度计的设计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D、使用瓶塞的主要目的是固定管子使其不轻易摇晃
-
15、是我国即将建成的空间站,基本构型是地球轨道上的载人空间站。若以核心舱为参照物,下列物体是静止的是( )A、地球 B、对接过程中的货运飞船 C、实验舱 D、出舱行走的宇航员
-
16、同学们百米赛跑时,关于比较其运动快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理学中采用观众的方法比较学生运动快慢的 B、物理学中采用终点裁判员的方法比较学生运动快慢的 C、观众是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同学们运动快慢的 D、终点裁判是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长短”的方法比较同学们运动快慢的
-
17、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新铅笔的长度约18dm B、演奏一首中国国歌时间是60s C、人的正常体温约37℃(口腔温度) D、正常人1次脉搏的时间约为1min
-
18、小红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图乙是备用的几种导体(A、B、C、D代表导体,S代表导体的横截面积)。
(1)实验中通过观察来间接比较电阻的大小;
(2)为了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M、N之间应接入图乙中的(选填代表导体的字母);
(3)若在M、N之间分别接入导体B、D,发现接入D导体时灯泡更亮些,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其得到的实验结论被实际应用到了的工作原理中(选填字母);
A.电压表
B.电流表
C.滑动变阻器
(4)生活中,通常选用铜芯线、铝芯线作为输电线,而不选择铁芯线,是因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有关;
(5)实验中,小红发现在M、N之间接入不同导体时灯泡的亮度区别不是特别明显,为了更容易判断图乙中电阻的大小,你的方法是;
(6)完成上述实验后,小红进一步进行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她把M、N与废日光灯管中的钨丝连接,闭合开关S后,用酒精灯给钨丝加热,可以观察到电流表示数变小,这表明:温度越高,钨丝的电阻。
-
19、图甲是“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的实验。(1)、为了使探究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意义,、应该选择(选填“相同”或“不同”)规格的小灯泡;(2)、根据图甲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均不发光,电压表有示数且大小接近电源电压,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3)、排除故障后,重新闭合开关,电压表指针偏转幅度较小,如图乙所示,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接下来应该;(4)、依次用电压表测了、和电源两端的电压。由此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此结论(选填“科学”或“不科学”),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或改变电源电压,再做几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A.减小误差 B.寻找普遍规律
-
20、小明为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A、B两种液体分别装入烧杯中,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同时测量并记录A、B的温度。(1)、组装器材时应按照(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安装;(2)、实验时,选取相同、初温相同的A、B两种不同液体;(3)、此实验通过(选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4)、加热一段时间后,液体B的温度如图乙所示,为℃;(5)、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所示,则液体(选填“A”或“B”)更适合作为家中“暖气”中输运能量的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