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某同学利用一定质量的水,研究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V-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在4℃时密度最小 B、AB段表示水温度升高,密度变小 C、BC段表示水温度升高,体积变小 D、对于一定质量的水,在4℃时体积最小
-
2、小李同学在爸爸指导下,走进厨房进行劳动实践,他发现厨房里涉及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冷冻室取出的排骨表面有“白霜”,“白霜”是固态 B、在排骨的“解冻”过程中,排骨中的冰吸热熔化成水 C、排骨汤煮沸后冒出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液态 D、排骨汤盛出后不容易凉,是因为汤能够不断吸热
-
3、英歌舞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不断改变两根舞槌对击的力度,目的是改变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音色
-
4、 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下列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五四运动 B、车水马龙 C、白云飘荡 D、晨跑锻炼
-
5、如图所示的是物理兴趣小组“探究冰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甲图采用了“水浴法”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2)、安装实验装置时应遵循(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原则;(3)、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4)、实验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冰熔化过程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5)、此实验中,冰熔化所需时间为min,第5min时冰处于(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
6、在探究“声音的三个特征”的活动中。(1)、第一小组同学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在图(1)中已标出(其中琴弦a、c、d的粗细相同,琴弦b最粗;琴弦a、b、c的长度相同,琴弦d最短),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选择琴弦编号);
②为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某同学选择琴弦b和c进行研究,此选择(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③如图(2、3、4、5)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响度相同的图是;
(2)、如图6所示是第二小组是用钢尺来做实验,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振动频率过(选填“高”或“低”),不在人听觉范围;(3)、如图7所示第三小组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向瓶内吹气,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中,音调最高的是瓶(选填瓶子序号);(4)、如图8在向热水瓶中灌水时,会听到声音,此时发声的声源是。 -
7、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拉动棉签可以改变声音的;根据声源的差异,鸟鸣器可以与音叉,笛子、锣这三种乐器中的归为一类。
-
8、如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的性质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oC。
-
9、如图所示的自制玩具是先用泥土做一个玩具模子,然后加热石蜡使其变为液体,并将液体石蜡倒模子中,待冷却后便可得到设计的玩具,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仅熔化 B、仅凝固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
10、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说法是正确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没有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放的不正、读数时视线跟刻度尺不垂直和刻度尺的热胀冷缩,测出的数据都是错误,不是误差 B、很多年后,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测量工具十分精确时,可以测量出真实值 C、男子1000m体育考试结束后,老师可以通过成绩单判断哪位同学运动得最快,依据是相同路程比时间 D、风、树长高、“放在水中的糖消失”这些都是机械运动
-
11、北京时间2024年8月1日,在巴黎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19岁的潘展乐游出46秒40的好成绩,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方式赢得冠军,为中国游泳队贡献了本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下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潘展乐的身高约为1.92m B、潘展乐自游泳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21.6m/s C、金牌直径约为60cm D、颁奖时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约为50min
-
12、海啸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距离海岸边的预警设备300km。求:(1)、预警设备接收到海啸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2)、若海浪的推进速度是200m/s,设备处工作人员从接收到海啸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还有多少时间逃生?(3)、发生地震时,震源处同时产生并向各个方向发出P波和S波,P波的传播速度是7×103m/s,S波的传播速度是3.5×103m/s。某市地震局于当日21h46min07s探测到P波,于当日21h46min09s探测到S波,则地震局距离震源有多远?
-
13、入秋以来全国各地的马拉松比赛如火如荼。赛事常设全程马拉松(42.195公里)、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健康跑(4.8公里)三个项目。沿途每隔5km会有提示牌。跑步爱好者黎老师参加了“全马”项目,她10:00起跑后,在11:15到达15km提示牌处。(1)、黎老师从起点到15km提示牌处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若黎老师以此平均速度匀速跑完全程(以42公里计算),何时可以到达终点?(3)、赛事途经一全长1515m的大桥,假设马拉松队伍通过大桥时长度不变,队伍匀速前进的速度为整个队伍通过大桥共用500s,马拉松队伍有多长?
-
14、小艺以1.2m/s的速度走路上学,10分钟后,小艺发现快到上课时间了,此时离学校还有600m,为了不迟到,小艺决定用5分钟时间跑步到学校。问:(1)、以1.2m/s的速度步行10分钟,小艺走了多远?(2)、要在5分钟内赶到学校,小艺至少需要以多快的速度跑步前进?(3)、小艺上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
15、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中A、B是两段外形相同的蜡烛。(1)、选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选填“大小”、“距离”或“位置”);(2)、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2cm处,小明沿垂直板面方向将A以4c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2s后放稳。则未点燃的蜡烛B与A相距cm,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蜡烛B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将蜡烛B移去,在相同位置上放上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4)、小明把蜡烛A向靠近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会发现蜡烛A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实验结束后,小明想,若把玻璃板沿MN截成两部分,如图乙所示,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小段距离,则蜡烛通过左右两部分玻璃板成像的情况:______。A、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B、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
16、(1)、如图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乐盒吊在玻璃罩中,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听到声音逐渐变小,把空气逐渐通入玻璃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此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2)、如图乙所示,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通过实验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选填“同一”或“不同”)平面内,反射角r入射角i;(3)、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小玲记录了如表一所示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选填“增大”或“减小”);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到另外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选填“改变”或“不改变”)。
空气中的入射角
0°
30°
45°
60°
水中的折射角
0°
22°
32°
40°
-
17、“测量小车沿斜面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该实验的原理是(写公式),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器材有秒表和;(2)、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该适当(选填“大”或“小”)些,这样可使小车运动的时间更(选填“长”或“短”),方便计时;(3)、实验中测得小车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的时间为2s,则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AC=m/s。
-
18、(1)、如图所示是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2)、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
19、小华骑自行车上学,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m/s,后来他害怕迟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加快到6m/s,则小华骑车上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m/s。小东跑步锻炼身体,前半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 , 后半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 , 则小东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用字母v1和v2表示)。
-
20、小东和爷爷去叉鱼,他看到河里有一条鱼,如图所示,小东想要叉到鱼,应该对准射出鱼叉;爷爷想用激光照射鱼,应该瞄准照射。(两空均选填“鱼”、“鱼上方”或“鱼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