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分别对“导体电阻跟它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的猜想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电阻丝a、b、c粗细相同,a、b、d长度相同,但d比b粗。

    (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间接地比较电阻丝电阻的大小;

    (2)选用电阻丝b、c分别接入电路中,是为了探究电阻大小跟导体的是否有关;

    (3)近几年,我国城乡许多地区进行了输电线路的改造,将原来细的铝质输电线换成较粗的铝质输电线,小明认为这样可以减小导线的电阻,为验证其猜想,我们可以选择两根电阻丝进行验证。

  • 2、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电路。要求:两灯串联,电压表只测量L1两端的电压。

       

  • 3、两个电阻甲和乙,规格分别为“6V   0.3A”和“4V   0.4A”,将它们串联接入3V的电路,电路中的电流为 , 甲乙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将它们并联接入同一电路中,通过甲乙两电阻的电流之比为
  • 4、如图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取火器的模型图,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的方式增加内能;点燃后的艾绒气味更浓,说明分子热运动与有关。

  • 5、当汽油在发动机内燃烧不充分时会冒“黑烟”,这时发动机的效率(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燃油的热值(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6、如图甲所示,验电器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如图乙所示),金属棒中(     )

    A、电流方向由A到B B、电流方向由B到A C、正电荷由A到B D、自由电子由B到A
  • 7、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已知火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90km/h,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司机在鸣笛后6s时听到被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
    (1)、火车从鸣笛处到司机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火车行驶了多少路程;
    (2)、火车鸣笛时到隧道口的距离;
    (3)、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行驶到隧道口需要多少时间。
  • 8、大山一家去旅游,在开车赶往飞机场过程中,他看到如图1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时刚好收音机报告为上午10:00整。

    (1)按如图2所示的小车速度计显示速度行驶到飞机场需要多少时间?(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从交通标志牌处小车按速度计显示速度行驶10分钟后,大山才突然想起必须在10:30前赶到机场办理登机手续;请问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车速至少提升到多少km/h?

  • 9、随着中国铁路的发展,高铁已进入了新的时代。下表为G1204次高铁列车从南京到北京的运行时刻表(部分),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求:

    站名

    南京

    徐州

    泰安

    济南

    北京

    到站时间

    **:**

    11:23

    11:42

    13:15

    发车时间

    9:15

    10:45

    11:25

    11:45

    路程/km

    330

    558

    617

    1020

    (1)、列车由南京到北京的时间?
    (2)、列车由南京到北京的平均速度;
    (3)、若列车从南京到徐州的平均速度为264km/h,则本次列车到达徐州站的时刻是多少?
  • 10、小明所在的学习小组开展了“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探究,在标准大气压下,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图甲装置中,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示数℃;
    (2)、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乙),由图像可推知冰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冰的熔点是℃;
    (3)、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4)、冰在熔化过程中(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 11、利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除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按照实验规范要求,调整铁圈B,确定其高度时,(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3)、组装好实验器材后,小明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温水,用温度计来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实验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
    (4)、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一直保持不变,由此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5)、在实验中,烧杯中的水处于沸腾状态时,小明观察到水中气泡的情形如丙图(选填“A”或“B”)所示。
  • 12、“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tAB=s,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m/s;
    (4)、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m/s;小车在从斜面上A点下滑的过程中是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 13、
    (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该物体的长度是cm。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选填“消除”或“减小”)误差。

  • 14、
    (1)、下方表格是水沸腾前后时间与温度关系。请根据表格数据在甲图坐标纸中用描点法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温度(℃)

    94

    95

    96

    97

    98

    98

    98

    (2)、如图乙所示,请在乙图中画出物体以v=3m/s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 15、甲乙两位同学在同一考点参加800m体育考试,t=0时同时起跑,t4时刻同时到达终点,其速度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0~ t1时间内甲乙两同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t1~ t2时间内甲乙两同学保持相对静止 C、0~ t2时间内甲同学的路程小于乙同学的路程 D、t3时间,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 16、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9min 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48℃ C、在第11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第3min到第9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 17、控制噪声主要有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在入耳处采取措施三种方法。图中属于在传播过程采取措施控制噪声的是(     )
    A、比赛时戴防噪声耳罩 B、禁鸣喇叭 C、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D、在铁道边安装隔音板
  • 18、小明利用压强计等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实验前检查器材,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如图甲所示,调节的方法是(填字母)。

    A.将右侧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向右侧管中倒入部分液体

    C.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比较乙、丙两图,可以得到结论: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的增大而增大。

    (3)小明发现用图丁装置不仅可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还可以用它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于是他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往左侧加入深度为h1的水,测得左侧水面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为h2

    ②接着往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橡皮膜

    ③测得待测液体液面到容器底的深度为h3 , 液面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为h4

    ④小明选择相关的物理量,推导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ρ=(水的密度用ρ表示)。

  • 19、某学习小组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电源电压保持 3V 不变)。

    (1)如图乙为他们依据实验数据绘制的I-R关系图像,图像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当电阻R由5Ω的更换为10Ω的时,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向(选填“左”或“右”)端滑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V不变;

    (2)实验中R的阻值分别是5Ω、10Ω、15Ω、20Ω和25Ω,为完成整个实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是Ω;

    (3)本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20、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所用器材有:两个相同的蜡烛、玻璃板、支架、白纸、刻度尺、火柴、光屏等。

    (1)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最好选用(选填“无色”或“茶色”)玻璃板;

    (2)用两个相同的蜡烛做实验,在玻璃板一侧点燃蜡烛A,在另一侧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到蜡烛A像的位置,发现它们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选填“大小”或“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否是左右相反的,应该选用图乙中的(填字母)物体进行实验。

上一页 968 969 970 971 97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