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铁比木头重”实际上指的是铁的比木头大;一块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体积 , 密度。(后两空均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
2、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一种碳纤维材料,各项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硬度是普通钢的10倍,而密度仅为钢的四分之一,下列关于碳纤维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纤维材料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碳纤维材料比钢更适合制造航天器部件 C、分别用碳纤维材料和钢制成的等质量实心零件,体积比为4∶1 D、用碳纤维材料制成一个零件,在地球上的质量要比在月球上的质量大
-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B、当物距是时,呈现正立放大的虚像 C、此时的物距大于 D、当物距是时,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像
-
4、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橡皮泥捏成泥人后,质量变小了 B、白糖热化抽丝制成棉花糖后,质量变大了 C、的棉花和的铁块,铁块的质量大 D、物理课本从保定快递到石家庄,质量是一样的
-
5、拉面是一种美味的传统饮食,下面关于拉面制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揉捏面团时,面团是施力物体,不是受力物体 B、揉捏面团时,用力主要是为了改变面团的运动状态 C、用手拉长面条,用力主要是为了改变面团的形状 D、用手拉长面条,面条只受到手施加的作用力
-
6、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下列方法中有效、合理的是( )A、在教室周围植树 B、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
7、生活中经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间教室的高度为3dm B、一本初中物理书的质量约为600g C、人洗澡时感觉舒适的水温约为70℃ 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
8、图甲是灯泡L的图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将灯泡L接入图乙电路,已知电阻的阻值为 , 电流表量程为 , 电源电压可调。在电路安全工作的前提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提示:可在图甲中作出电阻的图像)( )A、两条支路中的电流不可能相同 B、灯泡实际功率总比电阻功率大 C、电路总功率最大可达到1.5W D、电源可调的最大电压为1.8V
-
9、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⑴串联电路:当串联电路中一个电阻改变时,电路中电流及另一个电阻电压也随之。
⑵当并联电路一个支路的电阻改变时,这个支路电流也会改变,干路电流也会变化;但另一个支路电流和电压都。
【学案:】考点1.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理解记忆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考点对快速解题十分重要》
1.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2.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控制电阻不变;
3.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控制电压不变;
4.连接电路前应注意哪些问题:断开开关、变阻器处于最大位置、电流表和电压表选择合适量程、注意正负接线柱不能接反;
5.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变阻器的作用:改变导体两端电压;保护电路;
6.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变阻器的作用:控制导体两端电压不变;保护电路;
7.变阻器的连接时:一上一下;
8.多次测量目的:寻找规律;
9.电路连接改错:电流要从电流表、电压表正极入、负极出,量程选择要预估,元件连接要符合要求,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要与被测元件并联,变阻器要一上一下接入电路;
10.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变阻器应置于阻值最大位置;
11.完善表格,填入正确值:根据实验规律和给出数据,填入正确值;
12.补充实验电路:按元件顺序观察缺少部分,然后进行连接,注意不能交叉;
13.在电阻一定时,导体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14.在电阻一定时,导体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15.如何选择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根据电源电压选择电压表,电压表量程大于电源电压;不能估测电源电压时,用试触法选择电流表,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尽量选用小量程;
16.在改变电压时,要用眼睛观察电压表的示数,调到合适的值;
17.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更换电阻后将如何操作:在更换电阻后,电阻两端的电压会发生变化,所以下一步操作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例如换用更小阻值的电阻时,要调节滑动变阻器使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若换用更大阻值的电阻时,要调节滑动变阻器使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换大调大,换小调小);
18.实验中定值电阻可不可以用小灯泡代替:不能。因为小灯泡的电阻会随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无法控制变量。
考查角度1.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考查角度2.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考点2. 欧姆定律
1. 理解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公式:I=U/R适用条件是纯电阻电路(中学阶段除了电动机以外,都属于纯电阻)。在应用公式计算时,I、U、R必须针对于同一时刻的同一导体(或者同一段电路);
变形公式R=U/I,不能认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电阻与电流成反比(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2. 动态电路问题
动态电路是根据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性质,来分析电路中由于某一部分的变化而引起的整个电路中各部分物理量及其比值关系等的变化情况。动态电路分析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
当遇到比较简单的动态电路问题时,可直接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规律进行分析;当遇到比较复杂的动态电路问题时,可依照“局部→整体→局部”的顺序,先从阻值变化入手,以电流关系为纽带,逐一判知各部分电压、电流的变化情况。
3. I-U关系图像的识别技巧
⑴若I-U图像是一条直线,则导体为定值电阻,在图像上取任何一点即可计算出该导体的的电阻;
⑵直线越倾斜,说明电压的变化相同时电流变化越快,即电阻越小。
考查角度1. 对欧姆定律及其公式的理解
考查角度2. 动态电路分析
考查角度3. 利用U-I图像处理简单电学问题
考点3. 电阻的测量
1. 伏安法测定值电阻阻值和测小灯泡电阻的异同
定值电阻
小灯泡
原理
电路图
实验过程
多次测量
多次测量
数据处理
分别计算每次测量的电阻,然后取平均值
分别计算每次测量的小灯泡的电阻,然后寻找普遍规律
实验结论
平均值为所求电阻值
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 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需要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如果只有电流表或电压表,则可借助一已知电阻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或电阻箱,巧妙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测出未知电阻的阻值。
考查角度1. 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
考查角度2. 伏安法测量小灯泡发光时的电阻
考查角度3. 特殊法测导体电阻
考点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欧姆定律公式把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联系起来,可用来解决串、并联电路中比较复杂的电学问题。欧姆定律的应用是历年中考的重点,考查的形式几乎包含所有题型。利用欧姆定律分析电路的一般步骤:
⑴画出等效电路,分析各元件的连接方式;
⑵分析电压表、电流表的测量对象,并注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
⑶找出各物理量的关系,根据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规律,列出方程式,求出待测量。
考查角度1. 利用欧姆定律解决串联电路计算问题
考查角度2. 利用欧姆定律解决并联电路计算问题
考查角度3. 利用欧姆定律解决可化为串联或者并联电路的混联电路计算问题【:学案】
【学案:】
【:学案】
【学案:】易错点1.电键打开与闭合、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导致电学量变化的分析出现错乱
1.明确开关闭合时的电路连接方式,接入元件的工作情况,电表的测量值域;
2.分析对应开关断开后的实际情况;
3.确定开关断开后的电路连接方式,接入元件的工作情况,电表的测量值域;
4. 运用欧姆定律及相关推论求解相应物理量;
5. 开关通断引起的的各物理量变化的分析要清晰。
6.确定滑动变阻器滑片位于某一位置时的电路连接方式,接入元件的工作情况,电表的测量值域;
7.分析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后,电路产生变化的实际情况;
8.确定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变化后的电路连接方式,接入元件的工作情况,电表的测量值域;
9. 运用欧姆定律及相关推论求解相应物理量;
10.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的电阻各量变化分析要清晰。
易错点2.对电学量的同一性搞混乱导致解题错误
欧姆定律计算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且只能运用在电路中同一元件的情况,考生容易混淆电学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有关元件电学关系判定的错误。
1.判定电路连接方式,找准电学元件;
2.确定元件工作时对应的电压、电流和电阻相应的数值;
3. 运用欧姆定律及相关数学变化进行求解。【:学案】
-
10、并联电路特点:分流不分压
⑴电流: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分流)即 I=I1+I2
⑵电压:各支路电压都电源电压(不分压)即 U=U1=U2
⑶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并联相当于增大导体的横截面积),
⑷分流原理:I1:I2=R2:R1(并联电路各支路分配的电流与它的电阻成比)。
-
11、串联电路特点:分压不分流
⑴电流: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不分流)即I=I1=I2;
⑵电压: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分压)即U=U1+U2;
⑶电阻: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串联相当于增大导体的长度)即R=R1+R2 (总电阻大于分电阻);
⑷分压原理:U1:U2=R1:R2(串联电路各部分分配的电压与它的电阻成比)。
-
12、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
⑴实验原理:
⑵实验方法:。
⑶实验器材: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小灯泡、导线若干。
⑷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⑸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保护电路;②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
⑹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处;
②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泡的正常工作电压,记下此时电流表、电压表示数;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逐次降低,记下每次读出的电流表、电压表示数;
④计算每次的电阻值,整理器材。
⑺记录数据的表格为: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1 2 3 ⑻分析与归纳:灯丝的电阻随(亮度)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⑼注意事项:
A.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B.闭合电路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阻值最大处;
C.接通电路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然后逐次降低电压,测出不同电压下的电阻值。 -
13、伏安法测导体电阻
⑴实验原理:
⑵实验方法:。(分别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求导体的电阻的办法叫“伏安法”)
⑶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压表、电流表、、待测电阻、导线若干。
⑷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⑸实验步骤:
①按实验原理图正确连接实验电路;
②电路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使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U3 , 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每次对应的数值为I1、I2、I3 , 分别填入设计的表格中;
③根据每次记录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求出每次对应的电阻值R1、R2、R3 , 求出它们的平均值
R=(R1+R2+R3)/3。
⑹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保护电路;②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
-
14、欧姆定律的应用:
⑴同一个电阻,阻值 , 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⑵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
⑶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
-
15、公式:I=U/R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I(电流)→安(A);U(电压)→伏(V);R(电阻)→欧(Ω)。
⑴同体性∶U、I、R是对应同一个或电路的三个物理量,解题过程中,习惯上把对应同—导体的物理量符号用相同的角标表示,如I1、U1、R1或I2、U2、R2。
⑵同时性∶由于电流会随电压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在应用公式时,三个物理量必须是的数值。
⑶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电路。纯电阻电路是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电路。常见的电炉、电饭锅等都是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所以它们都是纯电阻电路;电动机工作时,主要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只有一小部分电能转化为内能,所以含电动机的电路不是纯电阻电路。
⑷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所以不能说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公式R=U/I只是电阻的式而不是决定式。
⑸同一电源,电压是的(电压由电源提供,电源电压大小只与电源有关,与电路中电阻和电路无关)因此不能说成“电压与电阻成正比,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
16、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比。
-
17、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我们应控制电阻两端的一定,通过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来改变电阻,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比。
-
18、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我们应控制一定,通过在电路中串联一个变阻器来调节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比。
-
19、由于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导体的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所以,电流的大小与导体和都有关。
-
20、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基本定律。大到天体,小到原子核,也无论是物理学问题还是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的问题,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遵从能量守恒定律。
定律中能的 , 是指通过做功,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一种形式的能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如钻木取火,就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能的 , 是指同一种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能的形式没有变化,如热传递过程中,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