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牛顿物理小组同学利用下面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需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如图甲所示,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则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
    (2)、为该实验设计一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之后,挂钩码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杠杆(选填“能”或“不能”)处于水平平衡。继续实验,如图丙所示,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 , 再将弹簧测力计斜向左下拉,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其示数为F2 , 则F2F1(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一操作可以加深对(填物理量名词)的理解;
    (4)、学习了功的知识后,小组同学思考实验记录的数据,他想能否将:“F1l1/(N•m)”中的单位“N•m”换成“J”,根据功的定义,你觉得可以换吗?(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 2、小明非常喜欢学校食堂里的红烧土豆排骨这道菜,于是回家买了些土豆,想自己学做这道美味。他想利用所学知识测量土豆的密度。

    (1)、把天平放到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使横梁平衡。
    (2)、将土豆放在天平左盘,向右盘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当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土豆的质量为g。
    (3)、由于土豆较大,无法放入量筒,于是小明将它缓缓放入一个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直至浸没,测得浸出水的质量为140g。已知水的密度为1.0g/cm3 , 则土豆的密度为g/cm3。在测量溢出水的质量时,不小心有水溅出。测得土豆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选填“偏大”或“偏小”)。
    (4)、小明又用家里的电子秤、杯子和水测出了土豆的密度。步骤如下:

    ①把土豆放在水平放置的电子秤上,电子秤示数为m1

    ②取下土豆,将装有适量水的杯子放在电子秤上,电子秤示数为m2

    ③将用细线系好的土豆缓缓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且土豆不触碰杯底。电子秤示数为m3

    ④求出土豆的密度ρ= 。(用m1、m2、m3、ρ表示)

  • 3、按要求作图:
    (1)、如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2)、请根据图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名称,在方框内标出电源的极性(“+”或“-”)和静止小磁针的磁极名称;

    (3)、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图带开关的插座接入家庭电路中。        

            

  • 4、箱式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驱动的垂直升降机,用于高层建筑乘人或运载货物。假设早上的上班高峰,电梯从一楼开始上升时里面有很多乘客,在到达顶层的过程中有乘客在不同楼层陆续离开电梯、但始终没有再上新的乘客,则在电梯由一楼上升至顶层的过程中:电梯自身的重力势能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保持不变”);作为一种特殊的运载机械,这一过程中其机械效率将(选填“提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 5、火是文明的象征和推动者。中国古代传说,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了物体内能;杭州亚运会火种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采集,如图所示,这是利用了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点燃了圣火。

  • 6、如图是火遍全网的2025年春晚《秧BOT》节目,一群穿着花棉袄的机器人在舞台上扭起了秧歌,还玩着转手绢、抛手绢等花样,呈现出极其灵巧的动作。“机器人扭秧歌”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说,是把电能转化为 能;“抛手绢”环节,抛出去的手绢在上升过程中,机器人对手绢 (选填“做了功”或“不做功”)。

  • 7、宋代诗人陆游的诗“花气袭人知骤暖”蕴含的科学道理是:当升高时,花香分子做无规则更加剧烈,使人闻到浓浓的花气。
  • 8、2024年1月,我国“天舟七号”货运飞船被成功发射升空。当它进入外太空后,所装载的货物质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与地球间传递信息是通过(选填“超声波”“电磁波”或“次声波”)传递的。
  • 9、小明用包装盒、海绵等物品制作了一个隔音房间模型,如图所示。该模型能明显改变模型外的人所听到声音的(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从控制噪声的角度考虑,该模型主要在减弱噪声。

  • 10、如图所示,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水利驱动的春捣式加工粮食的机械—水碓。将水车放置在水流当中,水流带动水车转动,水车带动连通轴及其上的拨杆一起转动,拨杆旋转去拨动木槌的一端,使木槌高高抬起,让木槌上下敲击,以此捣碎加工器皿中的粮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拨杆将木槌抬起时,木槌相当于费力杠杆 B、木槌落下时,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粮食被捣碎,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D、在水车与连通轴间加润滑油可以减小摩擦
  • 11、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针对下列物理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时,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确保小车的滑行距离相同 B、乙: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时,若开始时溢水杯中的水未达到溢水口,会影响实验结果 C、丙: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逐渐改变入射角度时,入射角总是等于反射角 D、丁:在探究“电磁感应现象”时,若灵敏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太小,可以将导体棒换成一个多匝线圈
  • 12、某小区地下车库门口装有自动识别系统,当录入系统内的车牌号靠近摄像头时,显示屏(题中以灯泡代替)发光,然后电动机启动,横杆抬起,车子可以进入车库;当未录入系统内的车牌号靠近摄像头时,显示屏发光,横杆不会抬起,车子不能进入车库。下列电路图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A、 B、 C、 D、
  • 13、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在干燥的秋冬季我们经常会遇到静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B、梳头发时,头发随着梳子飘起来是因为头发和梳子带同种电荷 C、摩擦起电实际上就是物体摩擦后创造了新的电荷 D、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14、短道速滑是一项激烈的运动比赛,此图是北京冬季奥运会员比赛时的情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看到看台上的观众急速后退,是以看台为参照物 B、运动员在加速冲刺过程中,受平衡力,且动能不断增大 C、运动员到达终点时,若受到的外力突然消失,他将立即停下来 D、运动员用力向后蹬冰面,人就会快速向前,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15、“安全用电,珍爱生命”。下列图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双手分别接触到火线和零线 B、使用试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 C、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 D、使用绝缘皮破损的电线
  • 16、如图是一种不用外接电源就能工作的水泵,其基本原理是水泵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发电机发的电又能供给水泵工作。下列选项中与发电机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 B、 C、 D、
  • 17、关于材料、能源和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华龙一号”核电站利用的是核聚变释放的能量 B、“复兴号”动车组控制系统中的芯片由半导体制成 C、超导材料既可用于制作远距离输电导线,又可用于制作电炉的电阻丝 D、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的折射传输光信号
  • 18、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运-20空中加油机给多架战斗机加油的场景。说“战斗机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大地 B、太阳 C、运-20加油机 D、空中飞行的小鸟
  • 19、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湖中倒影 B、水球成像 C、雨后彩虹 D、阴晴圆缺
  • 20、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霜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露水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上一页 732 733 734 735 73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