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所示,用力将图钉按在墙壁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手指对钉帽的压力小于墙壁对钉尖的压力 B、手指对钉帽的压力大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力 C、手指对钉帽的压强等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强 D、钉尖对墙壁的压力和墙壁对钉尖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 -
2、如图所示,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在透明有机盒内放入一块海绵和砖块进行实验.
(1)、实验时,他通过观察来比较砖块对海绵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实验方法叫作转换法.(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选用图中两次实验进行比较.(3)、分析比较图中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过程
小雨提出这个研究问题后,想到可能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于是他做了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其中:他通过两图所示的实验研究了压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最终,他得出结论并建构出压强的概念

作图
请在丙图中画出小桌的受力示意图。
方法
通过观察小桌下陷的深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这里运用了法
程序
提出问题————猜想-得出结论
-
4、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物体不受力,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
5、大老虎从静止开始加速追赶小羚羊,快追上时,羚羊突然急转弯逃脱了老虎的捕捉.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老虎静止时没有惯性 B、老虎加速过程中惯性增大 C、老虎惯性大不易转弯 D、老虎惯性小不易转弯
-
6、关于惯性,下列四个现象中对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说明灰尘有惯性 B、汽车紧急刹车,车上的人会向前倾,说明车有惯性 C、箭离开弓弦后,仍能向前飞行,说明箭有惯性 D、手握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说明锤头有惯性
-
7、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
8、关于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可能会改变 B、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拔河比赛中甲队获胜,但比赛中甲队对乙队的拉力等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 D、跳水运动员蹬跳板时,他对跳板的力和跳板对他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
9、实验小组要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中每个钩码重力相同,摩擦力忽略不计.
(1)、如图甲装置,当左右两端同时各挂两个钩码时,小车静止,此时. 的方向 , 大小;当左右两端同时取下一个钩码时,如图乙,小车仍静止,此时. F4;当右端再挂上一个钩码时,如图丙,小车将做变速运动,此时(2)、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观察小车的情况,这样做可以探究什么问题?(3)、对比甲、乙、丙三次实验,当小车静止时,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如何?还能看出小车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将怎样? -
10、如图,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分别滑至粗糙程度不同的三个水平面上时速度为 v0.(a)(b)图中小车最终停在图示位置,分析可知:在水平面上小车所受阻力即为小车所受合力,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小车在(a)图比在(b)图受到的阻力大,更明显;若(c)图水平面光滑,则小车在该水平面上将.

-
11、在探究运动和力关系的实验中,将同一辆小车从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如图所示.第一次水平木板上铺有毛巾,第二次是棉布,第三次直接滑在水平木板上.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木板上的不同位置.
(1)、小车在三个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填“远”或“近”),这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填“小”或“大”).(2)、对上一问实验分析后可以推测:如果小车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为0,物体将保持运动状态不变.(3)、英国科学家对上述实验进行科学的推理,并概括出了著名的定律. -
12、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就会慢慢停下来 B、射出枪口的子弹利用惯性继续向前飞行 C、电梯匀速上升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
13、很多同学喜爱排球运动,一个漂亮的扣杀会赢得许多掌声.一次扣球往往包含着“助跑、起跳、空中击球、落地”一连串流畅的动作.试分析这一过程中包含的物理知识.
示例:在运动员起跳上升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向重力势能转化.
①;②.
-
14、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一根据生活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2 000年.(2)、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如下步骤: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上述步骤,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以下正确的是。.
A.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 B.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
C.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①→推论③ D.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
(3)、伽利略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 , 伽利略由此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
15、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物体靠墙静止,如图所示.问:
(1)、物体与墙壁之间有没有弹力作用?(2)、给物体一个水平向左的力 F,物体与墙壁间是否有弹力作用? -
16、如图所示,小球在A、C之间来回摆动,请在图中作出小球在A位置时所受到的细绳拉力F 和重力G 的示意图.

-
17、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实验中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序号
接触面
压力/N
滑动摩擦力/N
1
木块与木板
4.0
0.8
2
木块与木板
5.0
1.0
3
木块与砂纸
4.0
1.2
分析(填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压力的关系,它们的关系为:.
(2)、一个实验小组对测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案进行了改进,将轻质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如图所示,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这种改进的好处是(写出一种即可).
-
18、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
猜想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小明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验证猜想,验证猜想二和猜想三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序
1
2
3
4
5
接触面
木板
木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压力/N
1.0
1.5
2.0
1.0
1.0
弹簧测力计示数/N
0.4
0.6
0.8
0.5
0.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其目的是使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为验证猜想一,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以不同的速度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相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3)、分析次实验可验证猜想二,在接触面不变的条件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4)、分析1、4、5次实验,小明得出:在压力相同的条件下,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老师提出小明的实验设计应加以改进,应控制在相同的条件下粗糙程度不同.(5)、小明完成实验后,将长木板一端支起,用弹簧测力计沿平行斜面方向向上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92 N,那么木块对木板的压力为N,已知木板长0.5m ,支起的高度为0.3m,木块重1 N. -
19、学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准备自己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他们选了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出如图所示图象,图象中只有OA 段和OB 段是弹性形变,若他们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 , 若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

-
20、如图所示,一根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描述正确的是( ).
A、手对弹簧的拉力 B、弹簧对手的拉力 C、墙对弹簧的拉力 D、以上说法都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