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云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猜想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猜想4: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1)、如图甲所示,用手把饮料罐按入水中,饮料罐浸入水中越深,手会感到越吃力,这个事实可以支持以上猜想(选填序号);(2)、为了探究猜想1和猜想2,运用了体积相同的A、B、C三个圆柱体,测得重力分别为4N、4.5N和5N,然后进行如图乙所示的实验;①在序号a的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为N;
②比较序号、、e的三次实验,可得出初步结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③进一步分析可知:在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
④比较序号a、b、c的三次实验,可得出结论:。
(3)、为了探究猜想3,小明用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捏成圆锥体和圆柱体进行如图丙所示的实验,由此小明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你认为这结论(选填“可靠”或“不可靠”),主要原因是。 -
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弹簧测力计挂着同一金属块的示数。
(1)、图甲中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N。在D中画出物体所受浮力的示意图;(2)、分析图甲中B、C、D可知,浮力大小跟有关;(3)、小明用一只如图乙所示的薄底圆柱状玻璃筒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圆筒水平截面内径为R1 , 外径为R2 , 在筒壁外侧从底端起沿竖直方向向上标有显示高度的刻度。(设玻璃密度为ρ玻 , 水的密度为ρ水 , 且ρ玻>ρ水)小明使圆筒直立漂浮于水面后,在圆筒内缓慢注入少量某种未知液体,记录下此时圆筒内液面和筒外水面在筒外壁上的刻度值h1、h2(如图丙所示),再分批添加该液体,记录多组h1、h2数据,通过描点作图的方法作出h1﹣h2图像(如图丁所示)。若筒底厚度可忽略不计,则该液体密度值为ρ液=(用给出的符号表示)。若筒底厚度不能忽略且为L,则上述液体密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3、课外兴趣小组在“测量某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实验步骤如下:
(1)、如图甲所示,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发现天平水平平衡时游码未归零,将游码归零后,为使天平水平平衡,应向(选填“左”“右”)调节平衡螺母;(2)、调节水平平衡后,进行以下实验操作:①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33.4g;
②向烧杯中倒入适量待测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 如图乙所示m1=g;
③将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体积V,如图丙所示V=cm3;
④待测液体的密度ρ=kg/m3;
(3)、实验结束后,爱思考的小敏指出,以上实验过程中,烧杯中会残留部分液体导致所测密度(选填“偏小”“偏大”“不变”),于是她提出另一种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案。实验器材有弹簧测力计、细线、金属块(不吸水、不沾水)、两个烧杯、足量的水和待测液体。简要步骤如下:①分别往两个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和待测液体;
②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测力计示数记为F1;
③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未接触烧杯底和烧杯壁),静止时测力计示数记为F2;
④将金属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未接触烧杯底和烧杯壁),静止时测力计示数记为F3;
⑤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用ρ水及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
4、物理兴趣小组的小安同学想到,利用阿基米德原理也可以测量小矿石的密度,选用的实验器材有: 大量筒、小空桶、细线等,实验步骤如下:

A.将小空桶置于装有水的大量筒中,静止时小空桶漂浮在水面,此时大量筒中液面对应的刻度为V1 , 如图甲所示;
B.将小矿石用细线系住缓慢浸没在大量筒的水中,此时大量筒中液面对应的刻度为 V2 , 如图 乙所示;
C.从大量筒的水中取出小矿石,放入小空桶,小空桶仍漂浮在水面,此时大量筒中液面对应的刻度 为 V3 , 如图 丙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被测小矿石的质量是(请用题目中所给字母表示,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被测小矿石的密度是(请用题目中所给字母表示,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②在实验步骤 C 中,将沾有水的小矿石直接放入小空桶中,测出的小矿石密度将(偏大 、不变、偏小)。
-
5、悦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探头,探究液体压强与浮力的相关问题进行。实验过程中悦悦通过细线将探头缓慢放入溢水杯中且探头上表面始终与液面平行。
(1)、紧密蒙在探头下端的橡皮膜,形变程度越大,说明它所受的液体压强越;(2)、对比图丙、丁可知: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有关;(3)、对比图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4)、如图丙所示,探头受到的浮力为N;探头从图丙的位置不断缓慢往下放直至触底的过程中(细线足够长,实验过程中橡皮膜没有破裂),探头排开液体的重力将(选填“变小”、“保持不变”或“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选填字母)。A.一直变大 B.先不变后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5)、细心的悦悦同学发现,将探头从图丙的位置下放5cm到达图丁位置的过程中,溢水杯中的水位下降了0.2cm,已知柱形溢水杯的底面积为20cm2 , 探头的上表面积为10cm2 , 则图丁中水对橡皮膜产生的压力为N,图丁中手对探头的拉力图戊中手对探头的拉力(选填“大于”、“小于”、“等于”或“无法判断”)。 -
6、下列甲、乙、丙、丁四幅图是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圆柱形物块、小桶和水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跟它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过程情景,其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依次是、、、。
(1)、在实验操作前,细心的明天同学指出情景甲中存在错误该错误是;(2)、纠正错误后该探究实验的合理顺序为 (用甲、乙、丙、丁表示);(3)、在完成实验之后,陶子同学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用于测量密度的盐溶液,她思考之后建议:利用浮力来测量该液体的密度,经过组内一番讨论,仅增加了戊图(注意:戊图中是盐水,乙图中是水)所示情景,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 则待测盐溶液的密度可表示为或 , 其中X=(用、表示)。 -
7、小西同学利用电子秤来测量矿石的密度,操作步骤如下图(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矿石体积不变)
(1)、①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电子秤示数;②然后将装有适量水的容器放在电子秤上,如图甲所示;
③把被测矿石用细线栓好、缓慢放入装水的容器中,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矿石的质量g;
④用手提起细线,让被测矿石离开容器底部,继续浸没在水中,电子秤示数如图丙;
⑤取出被测矿石,将表面的水擦干,放在电子秤上示数如图丁;
(2)、图丙中细线的拉力为;若容器的底面积S为100 , 从丙中取出石块,水对容器底压强的变化量Pa(不计石块沾水);(3)、被测矿石的密度;(4)、若将实验顺序变为乙丙甲(不考虑吸水),则所测矿石的密度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5)、同组的小附设计了如图戊所示的装置,利用拉力传感器和丁图中的矿石来测量待测液体的密度,其中悬挂矿石的轻质细线无弹性但承受的拉力有一定限度。矿石始终浸没在待测液体中,拉力传感器示数F随液体密度变化的图像如图己所示,则该装置能显示的液体的最小密度为;(6)、小附在漏斗上套个橡皮膜,如图所示漏斗口内深度为5cm,他发现将其放入水中越 , 橡皮膜形变越明显,现在向下图的漏斗中加入上题中所能测出的最小密度的液体,直到橡皮膜恢复水平为止,所加液体的质量为g。(已知漏斗口的面积为16 , 漏斗上方圆柱体横截面积为1 , 漏斗口内的容积即不含圆柱部分,为35 , 漏斗浸入水中的深度为10cm,漏斗壁厚度不计,忽略容器内液面变化。)
-
8、重庆一中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如下猜想:
A.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B.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C.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D.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铜块和铁块的体积相同
(1)、分析图中的①、③(或①、④),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选填“竖直”或“斜”)向上的浮力;比较①、④可知铁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是N;(2)、铁块从位置④→⑤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不变,可以验证猜想A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3)、铁块从位置③→④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可以验证猜想(选填“A”“B”“C”或“D”)是正确的;(4)、分析比较实验①⑤与②⑥,可以验证猜想B是错误的;分析比较两次实验可得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5)、另一组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捡到了一个不吸水的工艺品,它的上端为质地均匀的柱形木块A,木块上粘有合金块B.小明将工艺品竖直在水中如图甲,静止时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1;因粘合处松动导致合金块沉底,如图乙,静止时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2 , 工艺品(由A、B两部分构成)所受浮力与甲图相比。(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将B从水中捞出放在A的上方,AB一起漂浮,合金的密度为水的n倍,当木块在水中竖直漂浮时,浸入水中的深度h3= , (用h1、h2、n表示,不考虑工艺品沾水对实验的影响)。
-
9、小明同学用刻度尺,圆柱形容器,有配重的薄壁长烧杯和水,细线等材料测出了金属块的密度。请你按照他们的实验思路回答后面的填空。

①在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将一只装有配重的薄壁长烧杯放入圆柱形容器的水中,烧杯静止时用刻度尺测出容器中水的深度为H1 , 如图(a)所示;
②将金属块吊在烧杯底部,烧杯静止时用刻度尺测出烧杯露出水面的高度h1 , 容器中水的深度为H2 , 如图(b)所示;
③将金属块放在烧杯中,烧杯静止时用刻度尺测出烧杯露出水面的高度h2 , 如图(c)所示。图(b)中水对圆柱形容器底的压强(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图(c)中水对圆柱形容器底的压强,已知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S1 , 烧杯底面积为S2 , 水的密度为ρ水 , 则金属块的密度为。
-
10、汽车刹车后,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一段距离,这段距离称为刹车距离。路面的粗糙程度会影响刹车距离的长短,影响行车安全,需要定期检测是否达标。公路局常用的测路面粗糙程度的仪器———摆式仪,其测量原理是:与摆连接的滑溜块和指针一起由右侧开关释放,一起向左摆动。滑溜块摆下时,在一定区域内与路面摩擦,然后继续往左摆动。当达到最大高度时,指针停留不随摆回落,指针所指刻度就是路面粗糙程度的数据。测量前要对摆式仪进行调零,零刻度是滑溜块不受摩擦力时指针所指的刻度。
(1)、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路面越(选填“粗糙”或“光滑”),汽车刹车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刹车距离越;(2)、用摆式仪进行测量,当滑溜块向左滑过粗糙路面时,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向 , 滑溜块运动到最高点静止时受到的力(选填“是”或“不是”)平衡力;(3)、摆式仪的零刻度线在刻度盘的最(选填“上”或“下”)端,测量时指针所指的位置越(选填“高”或“低”),路面越粗糙。 -
11、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图所示装置将重为500N的材料从地面上匀速送到4m高处,所用拉力为200N,用时为12s。不计摩擦和绳重。求:
(1)、工人做的有用功;(2)、工人做的总功和功率;(3)、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12、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圆柱体、烧杯、细线、适量的水和盐水。
(1)、实验所用圆柱体的重力为N。(2)、比较甲、乙、丙实验,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有关。(3)、比较甲、乙、戊实验,(选填“能”或“不能”)得到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是否有关。(4)、比较三次实验,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浸没深度无关。(5)、由图中数据可知,盐水的密度是。 -
13、在图中,作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O是物体的重心。

-
14、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最便于测量 , 如图所示,在A点用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在B点施加一个最小为N的力,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
15、体积相等、密度不同的A、B、C三个实心小球浸在水中稳定后的情况如图所示,可知:球受到的浮力最小,球质量最大。

-
16、2025年在哈尔滨举行的亚冬会,短道速滑运动中,冰刀鞋的冰刀做得很锋利是为了压强,每只冰刀鞋冰刀与冰面接触面积约为 , 某运动员与冰刀鞋总重为600N,则单脚站立时对冰面的压强为 Pa。
-
17、小明用10 N的水平推力推重为50 N的木箱,但没有推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N;将水平推力增大到20 N时,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推力增大到30 N时,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 N.
-
18、游泳时,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受到了推力,这个推力的施力物体是 , 受力物体是。
-
19、如图所示,一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慢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图乙中已给出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圆柱体下降高度变化关系的实验图像。不考虑液面变化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圆柱体的重力为 B、圆柱体高度为 C、圆柱体在水中所受的最大浮力为 D、圆柱体在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 -
20、如图,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厚度相同的梯形物块放在水平地面,现沿平行于一边的虚线切去右侧部分,则剩下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与原压强相比(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