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所示,如图甲为家用可调速吊扇,图乙是调速吊扇的模拟电路。 当逆时针旋转电位器的旋钮(滑片)时,电动机的扇叶转得更快,请把该电位器连入电路。
-
2、如上右图所示是定值电阻R和小灯泡L的图像,若将图中的R和L串联接在电路中,当小灯泡两端电压为2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求此时电源电压为V。
-
3、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水中(如图所示), 图中乙是250g牛奶与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牛奶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是J[c牛奶=2.5×103J/(kg·℃)]。
-
4、德国物理学家经过不懈的实验探究最终得出了导体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后人为了纪念他将其姓氏作为物理量的单位。
-
5、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U0不变,滑动变阻器R2电阻线中间某处有个断点,初始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最右端,已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闭合开关后,将滑片P移至最左端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电压表示数U、电流表示数I与滑片滑动距离x的变化关系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
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4.5V,电流表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规格为“10Ω1A”,小灯泡L标有“2.5V1.25W”(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小灯泡的额定电流是0.5A B、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0.3A~0.5A C、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0~3V D、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是4Ω~10Ω
-
7、如图所示的电路,下列能满足L1、L2并联的开关闭合情况是( )A、只闭合开关S1 B、只闭合开关S2 C、开关S1、S2、S3都闭合 D、只闭合开关S1、S3
-
8、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电键后,发现灯泡L1、L2都不亮,用电压表进行电路故障检测,测试结果如右表所示,则可以判断电路中的故障是( )
测试点
a、c
a、b
b、c
电压表示数
有示数
无示数
有示数
A、L1短路 B、L2短路 C、L1断路 D、L2断路 -
9、小明用如图器材来探究“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三根金属线横截面积相同,其中①和③长度相等,②和③合金材料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流表示数越大,表明接入电路中的金属线的电阻越小 B、选择①和②金属线能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材料的关系 C、探究电阻的大小是否跟导线的长度有关应选择金属线②和③ D、利用该线路板不能探究电阻的大小是否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
10、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 A 和 B,使 A 带负电,B 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 A 和 B 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 A,A 金属箔的张角减小 B、A 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 B,B 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 A C、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 A 流向 B,B 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D、A 中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流向 B,B 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
11、荞麦是庆阳市的特产,是中国地理标志认证产品。小明家的晒粮场上有一堆荞麦,体积为。为了估测这堆荞麦的质量,他进行了如下操作:先测量出一个空桶的质量为1kg;再用这只空桶平平地装满一桶荞麦,测得桶和荞麦的总质量为9.5kg;将荞麦倒出后,再用这只桶装满水,测得桶和水的总质量为11kg。(忽略荞麦之间的空隙,水的密度为)求:(1)、桶的容积;(2)、荞麦的密度;(3)、这堆荞麦的总质量。
-
12、区间测速”可以有效监管汽车超速。在一段道路上布设两个监控点,分别记录车辆到达“测速起点”和“测速终点”的时间,通过计算车辆在此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来判断汽车是否超速。图甲为暑假小明和爸爸自驾去兰州旅游时经过某一区间测速的提示牌,通过该测速路段的时间如图乙所示。(1)、小明和爸爸自驾的汽车通过该区间测速路段所用的时间为多少小时?(2)、通过计算说明该汽车在区间测速路段是否超速;(3)、汽车驶出区间测速终点后,驶向一座高山,鸣笛后6s听到回声,从发出鸣笛声到司机听到回声,鸣笛声传播的距离是多少?(取)
-
13、小丽将热水倒入柱状玻璃杯中,然后发生了以下两个现象:(1)、喝热水时,为了不烫嘴,她向水面不停地吹气,水很快就凉了一些。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2)、盖上杯盖后,她透过杯子看到自己的手指变粗了。请解释这一现象。
-
14、在“天宫课堂”的水球实验中,小玉看到王亚平老师的倒立、缩小的像,如图甲所示。于是她利用实验室的光学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乙所示,用平行于主光轴的一束光照射凸透镜,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凸透镜的焦距为cm;(2)、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3)、如图丙所示,将蜡烛放在较远处,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实像,观察像的性质,测出物距和像距。逐次改变物距,重复上述操作,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物距/cm
像的性质
像距/cm
1
24.0
倒立、缩小的实像
17.2
2
22.0
倒立、缩小的实像
18.8
3
20.0
倒立、等大的实像
20.0
4
18.0
倒立、放大的实像
22.4
5
16.0
倒立、______的实像
27.0
①第5次实验中,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的;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
(4)、图丙中,小玉把蜡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要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她可以将光屏适当向(选填“左”或“右”)移动;(5)、如图丙所示,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选填“左”或“右”)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6)、小军认为在实验过程中用蜡烛作为发光体除容易变短外,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写出合理的一条即可) -
15、如图所示,小丽在实验室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央位置,使天平的横梁水平平衡;(2)、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液体,放在调好的天平左盘上,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当加入最小的5g砝码时,指针向右偏,取下5g的砝码后,指针向左偏,接下来应该;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如图乙所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g;(3)、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mL;(4)、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杯内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81g。根据以上测量的数据,计算出液体的密度为;(5)、小娟发现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时,有少量液体附着在量筒内壁上,你觉得测得的液体密度值会(选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
16、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束光斜射入水中,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
17、请画出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
18、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ENF竖直立在镜面上,ON垂直于镜面。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多个角度射到O点,在纸板上记录每次的光路。记录时,为了区分每次的光路,可采用的方法是;如图乙所示,实验中把纸板ONF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
-
19、如图所示,这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甲物质的密度(选填“大于”或“小于”)乙物质的密度;当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相同时,甲物质的体积较。
-
20、如图所示,这是一架望远镜的示意图。小乐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这样的望远镜,如果在制作望远镜时,缺少一个目镜,你建议他可以选用合适的(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片来代替。望远镜目镜的成像原理与(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