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近几年,不少地区推行的“区间测速”也作为判断是否超速的依据之一,若监测点A、B相距20km,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一辆轿车通过两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通过两监测点的速度分别为110km/h和100km/h,该车(选填“会”或“不会”)被判为超速。

  • 2、监测器测得某次鸟鸣和猫叫的声音信息如下表,则响度大,音调高(选填“鸟鸣”或“猫叫”)。

    声音

    鸟鸣

    猫叫

    声音的频率/Hz

    5000

    800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30

    60

  • 3、东汉王充所著《论街》中有“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其中“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 4、甲、乙两同学同时从家中步行到学校,刚好在学校大门口相遇,他们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速度始终比乙的速度大 B、10~12min,乙处于静止状态 C、12-16min,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D、甲、乙同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一样大
  • 5、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换,如图所示。已知甲是水,则(     )

    A、乙可能是冰 B、丙是水蒸气 C、由甲到丙的过程放热 D、由丙到乙是升华过程
  • 6、1978年8月1日,沉睡了2400余年的曾侯乙编钟(如图)首次公开奏响,关于曾侯乙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编钟的振动产生声音 B、编钟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敲击力度越大音调越高
  • 7、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 8、如图甲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实验中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选择的蜡烛A、B应该是(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2)、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A观察发现:玻璃板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你认为在图乙所示的三幅图中,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将物理课本放在像与玻璃板之间,则从蜡烛A的一侧透过玻璃板(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像。
  •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cm;
    (2)、实验操作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3)、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应该将光屏向(选填“上”或“下”)方调节才能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 10、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
    (2)、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LAB=1.6s,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
    (4)、在测量AB段的平均速度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vAB会偏(选填“大”或“小”);
    (5)、若将斜面的倾角增大,小车仍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的路程,小车的平均速度将(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 11、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 这说明音调是由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钢锯条一端,听其发出声音的响度;再用力拨钢锯条,这时钢锯条的振幅(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选填“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
    (3)、当钢锯条伸出桌沿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锯条,却听不到声,这是由于钢锯条振动的频率小于Hz,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
  • 12、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医院、饭店经常利用紫外线灯来灭菌 B、彩色电视机画面上丰富多彩的颜色是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光组合而成的 C、任何色光通过三棱镜后都能发生色散现象 D、验钞机是利用了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来检验钞票真伪的
  • 13、光与影的世界美妙无穷。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手在灯光下成影 B、后视镜中的像 C、水中倒影 D、筷子弯折
  • 14、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若灯L2断路,则L1两端(选填“有”或“无”)电压;
    (2)、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小明为了节省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小明用上面的方法(填“能”或“不能”)测出L2两端的电压;
    (3)、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电压UABUBCUAC。其中测UAD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示数为V。接着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并多次实验,数据记录见表:

    实验次序

    电压UAB/V

    电压UBC/V

    电压UAC/V

    1

     

    1.7

    2.9

    2

    1.3

    1.6

    2.9

    3

    1.1

    1.8

    2.9

    ①分析表中数据,得到初步结论: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

    ②为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小明将灯泡换成其他类型用电器并多次实验。此外,还可以

  • 15、为了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小组利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如图所示,他们利用实验得到的数据绘制出两种液体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图像。

    (1)、实验中通过比较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花花认为,在烧杯中加入两种液体时,一定控制它们的相同,两杯水的初温(选题“一定”“不一定”)要相同;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煤油的比热容是J/(kgoC)c=4.2×103J/kg·C
    (4)、若在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冷却效果更好。
  • 16、根据实物图在虚线框中画出与之对应的电路图。

  • 17、如图所示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灯变亮的是图(  )
    A、 B、 C、 D、
  • 18、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长沙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0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35分。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了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长沙需要多长时间?

  • 19、“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不同物品的隔音性能”实验中,实验步骤:①搜集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②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闹铃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闹铃声时离盒子的距离/m

    2.1

    2.8

    3.7

    5.2

    1.2

    (1)同学们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利用的物理知识是声音的响度与有关;

    (2)由表格数据可知,物品的隔音性能最好。

  • 20、用蘸有酒精的棉花包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对着玻璃泡扇风,温度计的读数将(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这是因为
上一页 125 126 127 128 129 下一页 跳转